正文卷 第一百六十五章 听听就算了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是了,你对水利一事有些见识,”刘尚书叹道,“两湖发大水了,恐怕会决堤,圣上想要咱们督前线,已经定下由你去了,你回头再点几个人,早些出发,这一路怕是也不好走。”
徐砚闻言大惊,惊得并非是要去两湖督工,而是发大水了。
“决堤?”徐砚拧眉,难以置信地摇了摇头,“六年前才重修的堤坝,怎么说决堤就决堤呢?”
六年前,国库还未如此吃紧,虽不至于到能大手大脚‘花’银子的地步,但也不是捉襟见肘,想一分掰成两分‘花’的。
他当时在都水司,两湖沿岸堤坝修筑的公事,稽核、估销,他都过目了的,那些银子拿出去,怎么也不至于建成这幅模样!
哪怕底下做事有中饱‘私’囊的情况,但总不能大半都落不到实处吧?
再说了,曹大人亲自去督工的,徐砚与曹峰相识、相处多年,很清楚这个上峰的‘性’格。
曹峰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他不会让做事的人半分都捞不着,但也绝不是那种目无王法、啃食民脂民膏的‘奸’臣,有他看着,不可能让地方官员胡来。
刘尚书知道徐砚在想什么,因着这些疑问同样是他心中所思。
“到底是工程出了差池,还是今年的大水太汹涌,我们的江防跟不上,现在都不好说,一定要去瞧过才能知道,”刘尚书道,“这一趟要靠你了。”
御书房里都说好了事情,徐砚不会傻乎乎的推托,自然是满口应下。
一屋子官员比着两湖地区的地图,照着今日急报上说的情况,各抒己见,商议了许久。
徐砚一一记在脑海中,等散席时,又让主簿抄些了一份给他,带回去再琢磨琢磨。
刘尚书一直在留心徐砚的举动,见他面上没有丝毫排斥,反倒是十分积极,不由默默颔首:果然还是年轻人有冲劲。
徐砚过了而立之年了,与少年人相比,那肯定不年轻,但在尚书、‘侍’郎等一众老大哥跟前,那肯定还是个年纪小的。
刘尚书留了徐砚说话:“这事儿,也不是事前不与你商量,今日御书房里,圣上催的急,便提了你。
我也晓得这活不好做,我这把年纪吃不消,闻大人跟我半斤八两,再往下,官职不够、见识不足,也就你合适了。
我迟早要退的,老骨头不晓得还能坚持多少年,闻大人与我前后脚,等我和他走了,就剩下你了。
你能累点功绩,我这把椅子许是就让你够上了,哪怕够不上,再调来个老尚书,你有功绩在,他也不好为难你。
你再熬个十年八年的,总归不会比我差了。”
这几句话算是掏心窝了。
徐砚心里‘门’清,这些道理他自个儿也想得明白,他自幼读书、考官,虽说是仗着岳家才走得顺风顺水,但心中一样有他的抱负。
若是个没有野心的,就算岳家在前头拖着、屁股后面踹着,一样走不远的。
他能有今日,是他一心往上爬的结果。
徐砚考中后,做过编修,只是那活要累功太难了,熬也不一定能熬出头,这才想法子调来了工部,从主事做起,任员外郎、郎中,现在成了‘侍’郎。
但工部累功,说快也不快,比有些好地方的官员差远了。
去两湖治水,看着是烫手山芋,又辛苦又‘操’劳,但却是个好机会,于己于民,徐砚都不会错过。
至于刘尚书,前阵子与他还不是这般客气的,甚至在‘侍’郎府因流言所困时,摆出过疏离态度,眼下如此,大抵是听说了徐、纪两家结亲之事。
人就是这般现实。
徐砚‘摸’爬滚打多年,知道别怪他人,自己硬实了,就不怕了。
为了徐家,为了几个孩子,他也要把官路走踏实些。
徐砚拱手与刘尚书慷慨‘激’昂说了一番为朝廷分忧、为百姓求福的高帽子,听得刘尚书极其满意,他便起身回府了。
‘侍’郎府里,一听说徐砚要去两湖赈灾,一下子闹开了锅。
闵老太太急得直掉眼泪,水火无情,决堤的大水,那是要命的!不说洪水,还有后头的疫病,不是疫病,还水土不服呢!没瞧见曹峰都死在路上没回到京城吗?
可惜闵老太太说什么都不是官员了,百姓也是一样心存侥幸的。
决堤,多少人命啊!
圣上亦是一脸‘阴’郁,他坐在龙椅上,又怎么会不盼着风调雨顺?
“阿渊,”圣上道,“照那天说的,你也收拾收拾,赶去两湖看看,底下阳奉‘阴’违的事情多了,徐爱卿一人也不一定能全压住,有你在,总好一些。是了,哪个不听话,胡‘乱’做事的,你罢官也行,砍了也行,你看着来。对了,走之前去看看母后,她念着你呢。”
蒋慕渊敛眉,拱手应了。
等出了御书房,应付走了徐砚,蒋慕渊往慈心宫去。
离御书房远了,他的眼中才浮了一丝讥讽。
罢官也行?砍了也行?
这种话,听听就算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徐砚闻言大惊,惊得并非是要去两湖督工,而是发大水了。
“决堤?”徐砚拧眉,难以置信地摇了摇头,“六年前才重修的堤坝,怎么说决堤就决堤呢?”
六年前,国库还未如此吃紧,虽不至于到能大手大脚‘花’银子的地步,但也不是捉襟见肘,想一分掰成两分‘花’的。
他当时在都水司,两湖沿岸堤坝修筑的公事,稽核、估销,他都过目了的,那些银子拿出去,怎么也不至于建成这幅模样!
哪怕底下做事有中饱‘私’囊的情况,但总不能大半都落不到实处吧?
再说了,曹大人亲自去督工的,徐砚与曹峰相识、相处多年,很清楚这个上峰的‘性’格。
曹峰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他不会让做事的人半分都捞不着,但也绝不是那种目无王法、啃食民脂民膏的‘奸’臣,有他看着,不可能让地方官员胡来。
刘尚书知道徐砚在想什么,因着这些疑问同样是他心中所思。
“到底是工程出了差池,还是今年的大水太汹涌,我们的江防跟不上,现在都不好说,一定要去瞧过才能知道,”刘尚书道,“这一趟要靠你了。”
御书房里都说好了事情,徐砚不会傻乎乎的推托,自然是满口应下。
一屋子官员比着两湖地区的地图,照着今日急报上说的情况,各抒己见,商议了许久。
徐砚一一记在脑海中,等散席时,又让主簿抄些了一份给他,带回去再琢磨琢磨。
刘尚书一直在留心徐砚的举动,见他面上没有丝毫排斥,反倒是十分积极,不由默默颔首:果然还是年轻人有冲劲。
徐砚过了而立之年了,与少年人相比,那肯定不年轻,但在尚书、‘侍’郎等一众老大哥跟前,那肯定还是个年纪小的。
刘尚书留了徐砚说话:“这事儿,也不是事前不与你商量,今日御书房里,圣上催的急,便提了你。
我也晓得这活不好做,我这把年纪吃不消,闻大人跟我半斤八两,再往下,官职不够、见识不足,也就你合适了。
我迟早要退的,老骨头不晓得还能坚持多少年,闻大人与我前后脚,等我和他走了,就剩下你了。
你能累点功绩,我这把椅子许是就让你够上了,哪怕够不上,再调来个老尚书,你有功绩在,他也不好为难你。
你再熬个十年八年的,总归不会比我差了。”
这几句话算是掏心窝了。
徐砚心里‘门’清,这些道理他自个儿也想得明白,他自幼读书、考官,虽说是仗着岳家才走得顺风顺水,但心中一样有他的抱负。
若是个没有野心的,就算岳家在前头拖着、屁股后面踹着,一样走不远的。
他能有今日,是他一心往上爬的结果。
徐砚考中后,做过编修,只是那活要累功太难了,熬也不一定能熬出头,这才想法子调来了工部,从主事做起,任员外郎、郎中,现在成了‘侍’郎。
但工部累功,说快也不快,比有些好地方的官员差远了。
去两湖治水,看着是烫手山芋,又辛苦又‘操’劳,但却是个好机会,于己于民,徐砚都不会错过。
至于刘尚书,前阵子与他还不是这般客气的,甚至在‘侍’郎府因流言所困时,摆出过疏离态度,眼下如此,大抵是听说了徐、纪两家结亲之事。
人就是这般现实。
徐砚‘摸’爬滚打多年,知道别怪他人,自己硬实了,就不怕了。
为了徐家,为了几个孩子,他也要把官路走踏实些。
徐砚拱手与刘尚书慷慨‘激’昂说了一番为朝廷分忧、为百姓求福的高帽子,听得刘尚书极其满意,他便起身回府了。
‘侍’郎府里,一听说徐砚要去两湖赈灾,一下子闹开了锅。
闵老太太急得直掉眼泪,水火无情,决堤的大水,那是要命的!不说洪水,还有后头的疫病,不是疫病,还水土不服呢!没瞧见曹峰都死在路上没回到京城吗?
可惜闵老太太说什么都不是官员了,百姓也是一样心存侥幸的。
决堤,多少人命啊!
圣上亦是一脸‘阴’郁,他坐在龙椅上,又怎么会不盼着风调雨顺?
“阿渊,”圣上道,“照那天说的,你也收拾收拾,赶去两湖看看,底下阳奉‘阴’违的事情多了,徐爱卿一人也不一定能全压住,有你在,总好一些。是了,哪个不听话,胡‘乱’做事的,你罢官也行,砍了也行,你看着来。对了,走之前去看看母后,她念着你呢。”
蒋慕渊敛眉,拱手应了。
等出了御书房,应付走了徐砚,蒋慕渊往慈心宫去。
离御书房远了,他的眼中才浮了一丝讥讽。
罢官也行?砍了也行?
这种话,听听就算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