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宫闱惊魂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安徽砀山。
峨眉三秀士在茫茫夜色中纵马驰骋,在更日卯时之前,到了砀山小镇。
峨眉三秀士下马来到路边的一个店铺,正准备用饭,突然,一骑快马从店铺前飞驰而过,随即又有五六骑快马尾随而驰。
峨眉三秀士不由一愣,闪目观看,见前面快马上有一大汉,一手执刀,另外一手中环抱着一孩童;而后面追随之人,都身着锦衣卫的服饰,他们如此豕狼之势,好像在追捕逃犯。
眼见前面大汉将被追上,猛然间,他勒住狂马,挥刀向一锦衣卫士砍去。那卫士于狂奔中闪躲不及,被斫伤落马。其余卫士见状急忙上前急救。
而大汉趁此危隙间,抱紧怀中孩童急急纵马奔去。。。。。。
哄然间,那些追兵将受伤的卫士整好,随即又纵马尾追而下。
疑惑?纳闷?
峨眉三秀士见此景,不由感到其中定有蹊跷。
“大哥,这些锦衣卫行色匆匆,且服饰不整,我料此中必有隐情?我们不妨追上看个究竟如何?”一向沉默寡言的落魄秀士沉吟间说道。
“好极!”
锦衣秀士和断肠秀士颔首同意。
随之,峨眉三秀士又迅疾上马,紧随其后追了下来。少时,便遥遥望见那队人马。
戈壁。。。荒滩!
此处为一荒凉所在,荒漠无人烟。
看远处,那队人马已追上大汉,在戈壁滩上似走马灯般围着厮杀。
那大汉手中抱着孩童,右手抄刀,霍影拼拼,迎击着敌手的攻击。虽犹似困兽,但迅猛异常。
“哇呀!呜哇。。。。。。”
猛然,那大汉怪吼一声,左腿上已被斫一刀,血殷绸衫,颓然坐在地上,但他依旧挥刀斫击着对手。
“呔!”
围击之人见大汉已伤,齐声扬喝道:“金傲古,只要你肯交出小宾王,随我等去见燕王陛下,阁下不但无罪,还会高升三级呢!”
“哼!如若不然,定将你碎尸万段,这是燕王的命令!”
“呀呀呸!”
被唤作金傲古的大汉,虎眉竖展,粗声叱道:“狗奴才,你们乔装成锦衣卫来害宾王,这是大逆不道!哼,你们纵然杀了我金傲古,也不能动宾王一根汗毛!”
“来吧!狗奴才,有种的来!”
金傲古虎眉乱炸,手中刀化出“猛虎肩天”眈眈着围击之人。
“金傲古,你的祭日就是今天!”
围击之人不由狂怒,奋刀而涌,加紧攻击。
“呜!哇!轰。。。。。。”
顿时,金傲古又险象环生。
值此危难交集之时,峨眉三秀士突然仗剑而现,跃空纵入杀斗圈内。
围击金傲古之人,骤遭此变,愕然间,齐声喝道:“尔等找死,竟胆敢拦阻我等!”
“哈哈!”
锦衣秀士微然一笑,剑眉一挑,截然问道,“你们是锦衣卫?”
“老子都是燕王。。。。。。”
其中一人随口而出,舌绽露底。
旁边一人向他一横目,打断他的话,道:“啊。。。我等是锦衣卫。。。你们胆子不小,敢阻止我等的公事,不要项上人头了!”
色厉内荏的掩饰,徒然。
“呵呵。。。。。。”
锦衣秀士长剑出鞘,仰天长笑,断喝道:“峨眉三秀士在此!”
语毕,峨眉三秀士各执长剑,凌空向他们逼近。
那伙人骤然听到是峨眉三秀士,心下骇然,惊恐间,忙四处逃遁。
“嗡汪汪!啊。。。呜。。。”
峨眉三秀士仗剑跃起,剑似游龙出击,少顷,已将他们横尸在地,魂系西天。
峨眉三秀士将长剑还鞘,长衣飘然,定睛望着怀抱孩童的金傲古。
金傲古见峨眉三秀士临危相助,已全歼敌人,急忙抱着宾王向三人施礼。
“多谢三位大侠出手相救!”
锦衣秀士忙阻止道:“这个孩子可是兖州的宾王?”
看金傲古怀中的孩童,约有四五岁年纪,双目赤秀,聪慧照人,令人不由心生爱暖。
金傲古爱怜地看了看小宾王,道:“是啊,大侠,这孩子就是荒王的遗孤宾王!”
原来,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滥杀异性功臣的同时,将自己的儿孙陆续分封到各地为藩王。其中,被分封到兖州的荒王朱檀,便是朱洪武的第十子,但他命运苟喘,在他十九岁时便撒手人间,遗孤子一个,名朱谦。朱洪武念及朱檀早逝之故,便将朱谦世袭为兖州宾王;此举打破了分封藩王的禁制,也是朱洪武的最后一次破例,自此无例。
特别指出,明太祖朱元璋分封的藩王,防之甚严,为防藩王谋叛,特令藩王不得随意入京都,若是奉诏即可,但极其有限。即使在藩地,出城扫墓,也必须奏请圣旨;藩王之间不准私自交往,更不得干预朝政。若犯禁令,立即削爵为庶人,送凤阳府高墙内永禁锢。鉴于此,朱谦世袭为藩王实是大破明律。
“可是。。。”锦衣秀士不由纳闷问道,“燕王手下何以要追杀宾王?”
“咳!”金傲古长叹道,“大侠,燕王刚愎自用,为人凶残狡诈,处处疑虑异己。他为达到夺皇尊之梦,一统天下,不惜毒害亲族手足。是之,他派手下乔装成锦衣卫,暗里四处捕杀他的异己。。。。。。昨夜更时,这伙人便来到宾王府,乔传圣旨,言皇上要宾王即刻去都城应天府。但太祖封宾王时,曾下诏道,宾王年幼,待到成人之后再为王爵,藩地之权暂由皇上亲摄,另外,在宾王未成年之时,包括当今皇上在内也不能调,伤,害宾王!并颁下金牌一道。于是见此景,我们便冒杀头之罪,拿出太祖御赐的金牌质问他们。。。。。。”
金傲古喘息了一下,看着死去的燕王手下,续道,“这些人见有金牌后惶急,便来抢夺宾王。我们宾王府的卫士为救宾王,纷纷与燕王手下厮杀。在乱战中,我带宾王逃了出来,但不久,又被这伙人追杀。若不是三位大侠及时相救,宾王的性命也恐怕难保了!”
金傲古说到此,虎目之中流出了感激之泪。
锦衣秀士转目看了看小宾王,顺手从金傲古的怀中接过他,对他温然一笑。
这小宾王虽经历了一场追杀,但此时毫无惊吓之色。他瞋着一双俊目望着锦衣秀士,稚声问道:“你们武功真棒,能教我吗?”
锦衣秀士怜爱地抚摸着他,笑问道:“你想学武功?为什么?”
“我?。。。。。。”
小宾王用小手指着自己的鼻子,舞动起小手小脚,嫩声道:“我要学好武功,去杀那些害金叔叔的坏蛋。。。还有。。。那些坏人。。。”
“呵呵”
锦衣秀士三人不由畅然而笑。
“你们笑什么?难道我说的不对吗?”小宾王红着小脸质问锦衣秀士,,显然他生气了。
“好,很好!”锦衣秀士忙停住笑声,改变了口吻,安慰道,“好孩子,你说得很对,等你长大些,我再教你武功!”
“嗬?真的!嗯。。。君子一言。。。”小宾王兴致顿高。
“还真有江湖豪气。。。驷马难追!”
锦衣秀士不由被小宾王的话逗得心怀畅然。
“哦。。。好汉顶天立地,永不失言!“
小宾王顿时脆声欢笑。
锦衣秀士把小宾王转手交给金傲古,问道:“金兄,你准备把这孩子带往何处?”
“这个。。。。。。”
金傲古茫然道,“在下只是救少主出来,并未想过把他带往何处?。。。嗯,三位大侠,你们何不将宾王收为弟子?”
锦衣秀士闻言抚了一下小宾王,说道:“金兄,这孩子我们都很喜欢,但此时我们还无暇顾及收徒,而且我等还有一桩要事去办。。。但我们也不能袖手不管你们,耽误了他的美好前程。。。这样吧。。。。。。”
锦衣秀士从怀中掏出一物,递到金傲古手中,“这是我们峨眉三秀士的独门暗器‘紫燕铛’,你可带着小宾王,拿着此物,远涉日月山找当今武林前辈神农帝大师,我想他会收留这个孩子的。”
“多谢大侠鸿无之恩!”金傲古不由激动万分,抱着小宾王拜伏于地。
“快起来!趁现在燕王还不知宾王逃出,你赶快去日月山,早日将小宾王交给神农帝大师!”
“好!三位大侠救命之恩,另图后报!在下告辞了!”
“一路平安!”
金傲古抹去虎泪,带着小宾王远涉日月山。
峨眉三秀士看着金傲古带着小宾王蹒跚着渐远,内心更加佩服这个耿值的汉子,希冀小宾王不要辜负这份真情,早日艺成名就,为国除暴,为民谋福。
“大哥,二哥,时候已经不早了,恐怕‘秦岭双煞’和‘滇西五魂’正在赶往应天府的途中,我们要在他们之前见到皇上!”断肠秀士望望天色说道。
“我们马上走!”
锦衣秀士和落魄秀士一颔首,随即,三人飞身上马,扬鞭驰骋南下。
峨眉三秀士路途之上是否通畅,此处暂且不提,但看明朝都城应天府此时之情形。
明朝的都城应天府地处长江之滨,水陆两栖位置险要,它东面连接南北的水运之脉京杭大运河,西北则是凤阳府,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故园,是以应天府被明朝开山祖朱元璋定为都城。只是后来,燕王朱棣夺得皇位后,为防止应天府亲建文帝者骚扰不宁,才重新营建了北平。明成祖迁都后更名为北京,同时应天更名为南京。
应天既然为明朝初都之地,其繁荣之景可想而知。虽然此时燕王正虎视眈眈,欲侵吞大明江山,但应天府中商贾宾旅依然云齐接踵,车水马龙熙攘不绝。假若此时未有‘燕王叛乱’的战报,光此种安逸享乐之情形,谁会想到有祸乱之灾呢!
但,普天之下善良百姓,虽然遭受了千般苦难艰险,可他们追求的仅是丰衣足食,多福延孙,至于其他政事,军事。。。。。。他们便置之不理,只有听命于统治者。是以,当一个朝廷荒淫暴虐之时,百姓们便乞求再换一个新的君主,来赐予他们安逸享和的栖息地。
因此,这些苦难的人们,虽然他们的希望和所求并不高,但他们就如同波涛中的枯叶,秋霜中的嫩草,只是在安逸与动荡,享和与暴虐之中逡巡着,以此度过这短暂而又漫长,艰辛而又凄悲的一生罢了!
此时,在应天府普天同庆,享和安逸之背后,皇宫中已今非昔比,是惶乱与恐怖的融合。
骚动不安的战事,已使明皇建文帝朱允炆消瘦不少。
对于久已窥觑皇位的燕王,他早有所察。再说太祖朱元璋在位之时,曾提醒他要时时注意燕王朱棣;因为燕王此人虽然表面装的平庸,毫无争强之心,但实为雄心勃勃,胆略超人,而且又镇守着北平重镇,兵多将广,实为一心腹大患。
太祖朱元璋虽然将皇位传给了建文帝,但他深知建文帝忧柔寡断,实不能与足智多谋的燕王相匹敌。但他又很赏识燕王此种胆气豪情,把他比诩为魏王曹孟德,而燕王也以此自傲。此便是太祖为何没有让燕王交出兵权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史载,明太祖朱元璋所分封的藩王,只准许诸王统领三千护卫军,并且不允许干预民政。但驻守在北平的燕王,西安的秦王和太原的晋王,却准许拥有统兵之权。
太祖虽然很赞赏燕王,但他也忌畏燕王的才能和暴虐之性。(后来,燕王的暴敛实与朱元璋不相上下。)是以,朱元璋便将皇位传给了皇太孙朱允炆,即为建文帝,希望朱家的皇脉能永远绵延。
熟料,在朱元璋驾崩第二年,其尸骨入土未安之时,燕王便藉建文帝‘削藩’之名,兵出北平,南侵应天,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变’。历经四年之战争,终于夺取了建文帝的皇位,做了明朝的第三位帝王。
皇宫中的建文帝看上去日渐消瘦,但双睛之中却闪烁着熠熠精光;假若让武林中人一看,便知其有深湛的内功。他何以有如此精博之功,此处不便提及。
此时的建文帝周围,站列着当今京城十大高手和三名贴身侍卫,罗列一环,神色凛然,但俱忧心地看着思忖中的建文帝。
恰在此时,“磞”然有两人闯进殿来,其中一人血污满身,奄奄待命,背上骇然插着一枚骷髅筷子!
啊!!
众人皆大惊失色。
龙案之后的建文帝,双目中亦迸射出探询的精光,但他依旧镇定地坐在龙椅中,面沉似水。
“皇上!”随着闯进的另一人,则是建文帝的侍卫长淳于及,仓惶色过,他便对建文帝道出了事由。
原来,淳于及在邀请了峨眉三秀士之后,便先行回京复命。他虽然先行于峨眉三秀士,但仅比三侠多走了不到一个时辰的路程。
永城!
恰在昨夜,淳于及赶到永城之时,他遇上了这个受重伤的宫廷侍卫尤禄。(淳于及赶到永城之时,峨眉三秀士正好赶到了砀山。)
尤禄乃是前面所述被杀者尤福之弟。
那晚,尤禄因身有小疾,到茅厕中净手,恰于此时,“秦岭双煞”赶到了官驿,将他的兄长尤福和官驿中的官兵一并杀了。而当其发觉急忙冲出茅厕,想要上前助战时,“秦岭双煞”已被“铁划银钩”公孙甲引走了。
尤禄念及手足痛彻之情,仗剑驰后追下。
但惶急中的尤禄茫然追着,追着,不知追向了何处。。。。。。
而当时,峨眉三秀士已到房中,是以没有察觉到尤禄;而尤禄却在离房较远的地方。
茫茫暗夜中,哪有“秦岭双煞”的踪影?!
尤禄盲目中追了一阵,但夜色依旧阴沉,空寂无声。他不由痛恨自己武功低微,心内凄惨。
他刚要转回去照看哥哥尤福,猛然。。。。。。
“呜嘿哈哈!嘿嘿哇哇!。。。。。。”
一阵阴森恐怖的笑哭声,似泣鬼叫,又似冤魂泣!
恐怖!可怕!
尤禄不由浑身颤抖,放眼四顾,他仗剑强自镇定,高声叫道:“什么人?老子。。。老子在这里,你。。。你们敢做什么?”
“嗡嗡哈哈。。。。。。”
又一阵刺耳的笑声传来。
“老四!这小子不好玩,你干脆把他吃了!”
忽听在笑声中,有个尖哑而又生硬的声音说道。
“嘿嘿!老二,我好久没吃过人了,今晚我就凑合着吃一个,省得他如此烦人!”
一嗡音之声续接,未绝,一道白森之寒光奔袭向尤禄的背脊。。。。。。
“不好!”
尤禄虽然神经恍惚,但也本能地用剑来格挡。但此时的宝剑已不听其使唤,那道寒光亦迅疾地刺入他的后心。
“啊呀!”
尤禄痛叫一声,伏地昏死过去。
“翁汪汪!嘿嘿!。。。。。。”
阴森可怕的怪笑也随之杳无。
昏死中的尤禄被经过此地的淳于及看到,他认识尤禄,急忙将其抱上马,急掣来到应天府。
淳于及说到此时,从尤禄的背上拔出那枚骷髅筷子,呈给建文帝道:“皇上,这是“滇西五魂”中老四王蛟的奇门兵刃,难道尤禄是被“滇西五魂”所杀。。。。。。”
“怎么?滇西五魂为何要杀尤禄这样一个不见明传的二等宫廷侍卫?”
奇怪!
建文帝和京城十大高手都茫然不解。
建文帝稍顿,问淳于及:“淳于及!尤禄为何遭杀?”
“啊?皇上!属下为了急速赶回,还未来得及问明!待属下马上问清!”
淳于及急忙来到尤禄跟前,骈指将尤禄的昏睡穴点开,少顷,尤禄缓醒过来。
看到尤禄暗弱的眼神,淳于及知其命在旦夕间,急忙问道:“尤禄,你为何被"滇西五魂"追杀?快说出来!”
尤禄翻眼看了建文帝一眼,痛楚地喘息着,续说道:“皇上。。。燕王发兵。。。即将南下。。。秦岭双煞。。。滇西五魂。。。来。。。来。。。应天刺杀皇上。。。我哥被。。。秦岭。。。杀。。。”
他话没说完,便垂头死去。
可怜!尤福,尤禄两兄弟为建文帝的帝业,悲惨地丢弃了性命。
听完尤禄的话之后,众卫士都不由暗诧,皆用探询之光望着建文帝。
此时,建文帝毫无惊诧之色,他好像早预料到此事,默默自语道:“要来的一定要来,不过只是早与晚罢了。。。。。。”
猛然,他站起身来,倒背起双手走过龙案,踱步自语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说到“急”字,建文帝顿住脚步:“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他眼中流露出悲哀的神色,继而,他又忽然狂笑起来,笑声中透露着悲哀和凄凉!
建文帝所吟之诗乃三国时魏王曹丕强迫其弟曹植在七步之内所作。假如在七步之内作不出,便将曹植杀死。然而,曹植竟真于七步中成诗!曹丕只好恨恨作罢,没有杀死曹植。但曹植却被曹丕由王贬为侯,由县侯贬为乡侯,曹植如圈牢之养物,最终郁悒而死。
此“七步诗”是以物喻人,豆子与豆株本为同体而生,然却用豆株来烧煮豆子,实乃是同姓相互戗残!
曹植借用此诗拟喻,提醒即将杀害自己的兄长曹丕,而建文帝却用此诗来拟喻叔父燕王朱棣和他争夺皇位之事!
“哈哈。。。。。。”
建文帝狂笑不止。
“皇上!”
淳于及等人不由诧异,惊慌地望着狂笑不止的建文帝。
建文帝猛然顿住笑声,转过身来,脸上毫无哀愁之色,目中精光熠熠,说道:“破釜沉舟何足惜!淳于及,峨眉三秀士可曾赶到?”
“峨眉三秀士应诏拜见皇上!”
淳于及未及回答,猛然间从金殿外遥遥传来铿锵地应声。
话音未绝,三条身影飘落入殿中。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峨眉三秀士在茫茫夜色中纵马驰骋,在更日卯时之前,到了砀山小镇。
峨眉三秀士下马来到路边的一个店铺,正准备用饭,突然,一骑快马从店铺前飞驰而过,随即又有五六骑快马尾随而驰。
峨眉三秀士不由一愣,闪目观看,见前面快马上有一大汉,一手执刀,另外一手中环抱着一孩童;而后面追随之人,都身着锦衣卫的服饰,他们如此豕狼之势,好像在追捕逃犯。
眼见前面大汉将被追上,猛然间,他勒住狂马,挥刀向一锦衣卫士砍去。那卫士于狂奔中闪躲不及,被斫伤落马。其余卫士见状急忙上前急救。
而大汉趁此危隙间,抱紧怀中孩童急急纵马奔去。。。。。。
哄然间,那些追兵将受伤的卫士整好,随即又纵马尾追而下。
疑惑?纳闷?
峨眉三秀士见此景,不由感到其中定有蹊跷。
“大哥,这些锦衣卫行色匆匆,且服饰不整,我料此中必有隐情?我们不妨追上看个究竟如何?”一向沉默寡言的落魄秀士沉吟间说道。
“好极!”
锦衣秀士和断肠秀士颔首同意。
随之,峨眉三秀士又迅疾上马,紧随其后追了下来。少时,便遥遥望见那队人马。
戈壁。。。荒滩!
此处为一荒凉所在,荒漠无人烟。
看远处,那队人马已追上大汉,在戈壁滩上似走马灯般围着厮杀。
那大汉手中抱着孩童,右手抄刀,霍影拼拼,迎击着敌手的攻击。虽犹似困兽,但迅猛异常。
“哇呀!呜哇。。。。。。”
猛然,那大汉怪吼一声,左腿上已被斫一刀,血殷绸衫,颓然坐在地上,但他依旧挥刀斫击着对手。
“呔!”
围击之人见大汉已伤,齐声扬喝道:“金傲古,只要你肯交出小宾王,随我等去见燕王陛下,阁下不但无罪,还会高升三级呢!”
“哼!如若不然,定将你碎尸万段,这是燕王的命令!”
“呀呀呸!”
被唤作金傲古的大汉,虎眉竖展,粗声叱道:“狗奴才,你们乔装成锦衣卫来害宾王,这是大逆不道!哼,你们纵然杀了我金傲古,也不能动宾王一根汗毛!”
“来吧!狗奴才,有种的来!”
金傲古虎眉乱炸,手中刀化出“猛虎肩天”眈眈着围击之人。
“金傲古,你的祭日就是今天!”
围击之人不由狂怒,奋刀而涌,加紧攻击。
“呜!哇!轰。。。。。。”
顿时,金傲古又险象环生。
值此危难交集之时,峨眉三秀士突然仗剑而现,跃空纵入杀斗圈内。
围击金傲古之人,骤遭此变,愕然间,齐声喝道:“尔等找死,竟胆敢拦阻我等!”
“哈哈!”
锦衣秀士微然一笑,剑眉一挑,截然问道,“你们是锦衣卫?”
“老子都是燕王。。。。。。”
其中一人随口而出,舌绽露底。
旁边一人向他一横目,打断他的话,道:“啊。。。我等是锦衣卫。。。你们胆子不小,敢阻止我等的公事,不要项上人头了!”
色厉内荏的掩饰,徒然。
“呵呵。。。。。。”
锦衣秀士长剑出鞘,仰天长笑,断喝道:“峨眉三秀士在此!”
语毕,峨眉三秀士各执长剑,凌空向他们逼近。
那伙人骤然听到是峨眉三秀士,心下骇然,惊恐间,忙四处逃遁。
“嗡汪汪!啊。。。呜。。。”
峨眉三秀士仗剑跃起,剑似游龙出击,少顷,已将他们横尸在地,魂系西天。
峨眉三秀士将长剑还鞘,长衣飘然,定睛望着怀抱孩童的金傲古。
金傲古见峨眉三秀士临危相助,已全歼敌人,急忙抱着宾王向三人施礼。
“多谢三位大侠出手相救!”
锦衣秀士忙阻止道:“这个孩子可是兖州的宾王?”
看金傲古怀中的孩童,约有四五岁年纪,双目赤秀,聪慧照人,令人不由心生爱暖。
金傲古爱怜地看了看小宾王,道:“是啊,大侠,这孩子就是荒王的遗孤宾王!”
原来,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滥杀异性功臣的同时,将自己的儿孙陆续分封到各地为藩王。其中,被分封到兖州的荒王朱檀,便是朱洪武的第十子,但他命运苟喘,在他十九岁时便撒手人间,遗孤子一个,名朱谦。朱洪武念及朱檀早逝之故,便将朱谦世袭为兖州宾王;此举打破了分封藩王的禁制,也是朱洪武的最后一次破例,自此无例。
特别指出,明太祖朱元璋分封的藩王,防之甚严,为防藩王谋叛,特令藩王不得随意入京都,若是奉诏即可,但极其有限。即使在藩地,出城扫墓,也必须奏请圣旨;藩王之间不准私自交往,更不得干预朝政。若犯禁令,立即削爵为庶人,送凤阳府高墙内永禁锢。鉴于此,朱谦世袭为藩王实是大破明律。
“可是。。。”锦衣秀士不由纳闷问道,“燕王手下何以要追杀宾王?”
“咳!”金傲古长叹道,“大侠,燕王刚愎自用,为人凶残狡诈,处处疑虑异己。他为达到夺皇尊之梦,一统天下,不惜毒害亲族手足。是之,他派手下乔装成锦衣卫,暗里四处捕杀他的异己。。。。。。昨夜更时,这伙人便来到宾王府,乔传圣旨,言皇上要宾王即刻去都城应天府。但太祖封宾王时,曾下诏道,宾王年幼,待到成人之后再为王爵,藩地之权暂由皇上亲摄,另外,在宾王未成年之时,包括当今皇上在内也不能调,伤,害宾王!并颁下金牌一道。于是见此景,我们便冒杀头之罪,拿出太祖御赐的金牌质问他们。。。。。。”
金傲古喘息了一下,看着死去的燕王手下,续道,“这些人见有金牌后惶急,便来抢夺宾王。我们宾王府的卫士为救宾王,纷纷与燕王手下厮杀。在乱战中,我带宾王逃了出来,但不久,又被这伙人追杀。若不是三位大侠及时相救,宾王的性命也恐怕难保了!”
金傲古说到此,虎目之中流出了感激之泪。
锦衣秀士转目看了看小宾王,顺手从金傲古的怀中接过他,对他温然一笑。
这小宾王虽经历了一场追杀,但此时毫无惊吓之色。他瞋着一双俊目望着锦衣秀士,稚声问道:“你们武功真棒,能教我吗?”
锦衣秀士怜爱地抚摸着他,笑问道:“你想学武功?为什么?”
“我?。。。。。。”
小宾王用小手指着自己的鼻子,舞动起小手小脚,嫩声道:“我要学好武功,去杀那些害金叔叔的坏蛋。。。还有。。。那些坏人。。。”
“呵呵”
锦衣秀士三人不由畅然而笑。
“你们笑什么?难道我说的不对吗?”小宾王红着小脸质问锦衣秀士,,显然他生气了。
“好,很好!”锦衣秀士忙停住笑声,改变了口吻,安慰道,“好孩子,你说得很对,等你长大些,我再教你武功!”
“嗬?真的!嗯。。。君子一言。。。”小宾王兴致顿高。
“还真有江湖豪气。。。驷马难追!”
锦衣秀士不由被小宾王的话逗得心怀畅然。
“哦。。。好汉顶天立地,永不失言!“
小宾王顿时脆声欢笑。
锦衣秀士把小宾王转手交给金傲古,问道:“金兄,你准备把这孩子带往何处?”
“这个。。。。。。”
金傲古茫然道,“在下只是救少主出来,并未想过把他带往何处?。。。嗯,三位大侠,你们何不将宾王收为弟子?”
锦衣秀士闻言抚了一下小宾王,说道:“金兄,这孩子我们都很喜欢,但此时我们还无暇顾及收徒,而且我等还有一桩要事去办。。。但我们也不能袖手不管你们,耽误了他的美好前程。。。这样吧。。。。。。”
锦衣秀士从怀中掏出一物,递到金傲古手中,“这是我们峨眉三秀士的独门暗器‘紫燕铛’,你可带着小宾王,拿着此物,远涉日月山找当今武林前辈神农帝大师,我想他会收留这个孩子的。”
“多谢大侠鸿无之恩!”金傲古不由激动万分,抱着小宾王拜伏于地。
“快起来!趁现在燕王还不知宾王逃出,你赶快去日月山,早日将小宾王交给神农帝大师!”
“好!三位大侠救命之恩,另图后报!在下告辞了!”
“一路平安!”
金傲古抹去虎泪,带着小宾王远涉日月山。
峨眉三秀士看着金傲古带着小宾王蹒跚着渐远,内心更加佩服这个耿值的汉子,希冀小宾王不要辜负这份真情,早日艺成名就,为国除暴,为民谋福。
“大哥,二哥,时候已经不早了,恐怕‘秦岭双煞’和‘滇西五魂’正在赶往应天府的途中,我们要在他们之前见到皇上!”断肠秀士望望天色说道。
“我们马上走!”
锦衣秀士和落魄秀士一颔首,随即,三人飞身上马,扬鞭驰骋南下。
峨眉三秀士路途之上是否通畅,此处暂且不提,但看明朝都城应天府此时之情形。
明朝的都城应天府地处长江之滨,水陆两栖位置险要,它东面连接南北的水运之脉京杭大运河,西北则是凤阳府,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故园,是以应天府被明朝开山祖朱元璋定为都城。只是后来,燕王朱棣夺得皇位后,为防止应天府亲建文帝者骚扰不宁,才重新营建了北平。明成祖迁都后更名为北京,同时应天更名为南京。
应天既然为明朝初都之地,其繁荣之景可想而知。虽然此时燕王正虎视眈眈,欲侵吞大明江山,但应天府中商贾宾旅依然云齐接踵,车水马龙熙攘不绝。假若此时未有‘燕王叛乱’的战报,光此种安逸享乐之情形,谁会想到有祸乱之灾呢!
但,普天之下善良百姓,虽然遭受了千般苦难艰险,可他们追求的仅是丰衣足食,多福延孙,至于其他政事,军事。。。。。。他们便置之不理,只有听命于统治者。是以,当一个朝廷荒淫暴虐之时,百姓们便乞求再换一个新的君主,来赐予他们安逸享和的栖息地。
因此,这些苦难的人们,虽然他们的希望和所求并不高,但他们就如同波涛中的枯叶,秋霜中的嫩草,只是在安逸与动荡,享和与暴虐之中逡巡着,以此度过这短暂而又漫长,艰辛而又凄悲的一生罢了!
此时,在应天府普天同庆,享和安逸之背后,皇宫中已今非昔比,是惶乱与恐怖的融合。
骚动不安的战事,已使明皇建文帝朱允炆消瘦不少。
对于久已窥觑皇位的燕王,他早有所察。再说太祖朱元璋在位之时,曾提醒他要时时注意燕王朱棣;因为燕王此人虽然表面装的平庸,毫无争强之心,但实为雄心勃勃,胆略超人,而且又镇守着北平重镇,兵多将广,实为一心腹大患。
太祖朱元璋虽然将皇位传给了建文帝,但他深知建文帝忧柔寡断,实不能与足智多谋的燕王相匹敌。但他又很赏识燕王此种胆气豪情,把他比诩为魏王曹孟德,而燕王也以此自傲。此便是太祖为何没有让燕王交出兵权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史载,明太祖朱元璋所分封的藩王,只准许诸王统领三千护卫军,并且不允许干预民政。但驻守在北平的燕王,西安的秦王和太原的晋王,却准许拥有统兵之权。
太祖虽然很赞赏燕王,但他也忌畏燕王的才能和暴虐之性。(后来,燕王的暴敛实与朱元璋不相上下。)是以,朱元璋便将皇位传给了皇太孙朱允炆,即为建文帝,希望朱家的皇脉能永远绵延。
熟料,在朱元璋驾崩第二年,其尸骨入土未安之时,燕王便藉建文帝‘削藩’之名,兵出北平,南侵应天,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变’。历经四年之战争,终于夺取了建文帝的皇位,做了明朝的第三位帝王。
皇宫中的建文帝看上去日渐消瘦,但双睛之中却闪烁着熠熠精光;假若让武林中人一看,便知其有深湛的内功。他何以有如此精博之功,此处不便提及。
此时的建文帝周围,站列着当今京城十大高手和三名贴身侍卫,罗列一环,神色凛然,但俱忧心地看着思忖中的建文帝。
恰在此时,“磞”然有两人闯进殿来,其中一人血污满身,奄奄待命,背上骇然插着一枚骷髅筷子!
啊!!
众人皆大惊失色。
龙案之后的建文帝,双目中亦迸射出探询的精光,但他依旧镇定地坐在龙椅中,面沉似水。
“皇上!”随着闯进的另一人,则是建文帝的侍卫长淳于及,仓惶色过,他便对建文帝道出了事由。
原来,淳于及在邀请了峨眉三秀士之后,便先行回京复命。他虽然先行于峨眉三秀士,但仅比三侠多走了不到一个时辰的路程。
永城!
恰在昨夜,淳于及赶到永城之时,他遇上了这个受重伤的宫廷侍卫尤禄。(淳于及赶到永城之时,峨眉三秀士正好赶到了砀山。)
尤禄乃是前面所述被杀者尤福之弟。
那晚,尤禄因身有小疾,到茅厕中净手,恰于此时,“秦岭双煞”赶到了官驿,将他的兄长尤福和官驿中的官兵一并杀了。而当其发觉急忙冲出茅厕,想要上前助战时,“秦岭双煞”已被“铁划银钩”公孙甲引走了。
尤禄念及手足痛彻之情,仗剑驰后追下。
但惶急中的尤禄茫然追着,追着,不知追向了何处。。。。。。
而当时,峨眉三秀士已到房中,是以没有察觉到尤禄;而尤禄却在离房较远的地方。
茫茫暗夜中,哪有“秦岭双煞”的踪影?!
尤禄盲目中追了一阵,但夜色依旧阴沉,空寂无声。他不由痛恨自己武功低微,心内凄惨。
他刚要转回去照看哥哥尤福,猛然。。。。。。
“呜嘿哈哈!嘿嘿哇哇!。。。。。。”
一阵阴森恐怖的笑哭声,似泣鬼叫,又似冤魂泣!
恐怖!可怕!
尤禄不由浑身颤抖,放眼四顾,他仗剑强自镇定,高声叫道:“什么人?老子。。。老子在这里,你。。。你们敢做什么?”
“嗡嗡哈哈。。。。。。”
又一阵刺耳的笑声传来。
“老四!这小子不好玩,你干脆把他吃了!”
忽听在笑声中,有个尖哑而又生硬的声音说道。
“嘿嘿!老二,我好久没吃过人了,今晚我就凑合着吃一个,省得他如此烦人!”
一嗡音之声续接,未绝,一道白森之寒光奔袭向尤禄的背脊。。。。。。
“不好!”
尤禄虽然神经恍惚,但也本能地用剑来格挡。但此时的宝剑已不听其使唤,那道寒光亦迅疾地刺入他的后心。
“啊呀!”
尤禄痛叫一声,伏地昏死过去。
“翁汪汪!嘿嘿!。。。。。。”
阴森可怕的怪笑也随之杳无。
昏死中的尤禄被经过此地的淳于及看到,他认识尤禄,急忙将其抱上马,急掣来到应天府。
淳于及说到此时,从尤禄的背上拔出那枚骷髅筷子,呈给建文帝道:“皇上,这是“滇西五魂”中老四王蛟的奇门兵刃,难道尤禄是被“滇西五魂”所杀。。。。。。”
“怎么?滇西五魂为何要杀尤禄这样一个不见明传的二等宫廷侍卫?”
奇怪!
建文帝和京城十大高手都茫然不解。
建文帝稍顿,问淳于及:“淳于及!尤禄为何遭杀?”
“啊?皇上!属下为了急速赶回,还未来得及问明!待属下马上问清!”
淳于及急忙来到尤禄跟前,骈指将尤禄的昏睡穴点开,少顷,尤禄缓醒过来。
看到尤禄暗弱的眼神,淳于及知其命在旦夕间,急忙问道:“尤禄,你为何被"滇西五魂"追杀?快说出来!”
尤禄翻眼看了建文帝一眼,痛楚地喘息着,续说道:“皇上。。。燕王发兵。。。即将南下。。。秦岭双煞。。。滇西五魂。。。来。。。来。。。应天刺杀皇上。。。我哥被。。。秦岭。。。杀。。。”
他话没说完,便垂头死去。
可怜!尤福,尤禄两兄弟为建文帝的帝业,悲惨地丢弃了性命。
听完尤禄的话之后,众卫士都不由暗诧,皆用探询之光望着建文帝。
此时,建文帝毫无惊诧之色,他好像早预料到此事,默默自语道:“要来的一定要来,不过只是早与晚罢了。。。。。。”
猛然,他站起身来,倒背起双手走过龙案,踱步自语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说到“急”字,建文帝顿住脚步:“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他眼中流露出悲哀的神色,继而,他又忽然狂笑起来,笑声中透露着悲哀和凄凉!
建文帝所吟之诗乃三国时魏王曹丕强迫其弟曹植在七步之内所作。假如在七步之内作不出,便将曹植杀死。然而,曹植竟真于七步中成诗!曹丕只好恨恨作罢,没有杀死曹植。但曹植却被曹丕由王贬为侯,由县侯贬为乡侯,曹植如圈牢之养物,最终郁悒而死。
此“七步诗”是以物喻人,豆子与豆株本为同体而生,然却用豆株来烧煮豆子,实乃是同姓相互戗残!
曹植借用此诗拟喻,提醒即将杀害自己的兄长曹丕,而建文帝却用此诗来拟喻叔父燕王朱棣和他争夺皇位之事!
“哈哈。。。。。。”
建文帝狂笑不止。
“皇上!”
淳于及等人不由诧异,惊慌地望着狂笑不止的建文帝。
建文帝猛然顿住笑声,转过身来,脸上毫无哀愁之色,目中精光熠熠,说道:“破釜沉舟何足惜!淳于及,峨眉三秀士可曾赶到?”
“峨眉三秀士应诏拜见皇上!”
淳于及未及回答,猛然间从金殿外遥遥传来铿锵地应声。
话音未绝,三条身影飘落入殿中。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