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0)军师的故事(下)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军师讲的歇斯底里,而他高超的讲演技巧也把我们吸引的如痴如醉。大家早已停下了吃喝,大厅里只有军师高亢的声音和时而的大笑或掌声...
孝顺的徐庶一直最怕他的事让母亲担心。而整个事情由始至终只经历了三天,就迅速得到了圆满解决,徐母是一无所知。军师在这次事件后更加红的发紫,而四大才子与徐庶五人的友谊更是牢不可破。兄弟几个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又拼了命打工凑钱帮崔州平家度过了难关,而庞校长也鼎力赞助了一把。
转眼秋去春又来,军师等人快要毕业了。校方举行了一次大型时政辩论会,作为他们这届学生毕业的告别典礼。
石广元因为特派任务,没能参加这次盛事。军师、徐庶、崔州平、孟公威的四人跨专业组合横扫了整个襄大,一路闯进辩论会决赛。决赛的题目正是当时整个天下都在讨论的热点“曹操、袁绍,谁将成为北方的霸主?”军师等四人一致看好实力偏弱的曹操。对手则坚定站在袁绍一方。于是一场不亚于“官渡之战”的大战开始了。
大辩...哦,对不起,一辩崔州平是国学专家,他用诗一样的语言把曹操的几大优势一一展现:...棒打蹇叔,是其勇也;义刺董卓,是其雄也;大会诸侯,是其义也;文姬归汉,是其献也;破吕灭袁,是其智也;诗文无双,是其雅也...简直是在为曹操写“赋”。不过确也句句中肯。对方也是兵来将挡,提出了袁绍的种种优点,但其文字功夫显然不行,很快就说不下去了(也许是袁绍优点太有限了)。最后居然把袁绍长得帅,出身好这种东西也搬出来了,弄得满场唏嘘。二辩孟公威是学哲学出身,他站在当时并不主流的唯物论角度,说明了曹操的主观能动性有着如何巨大的潜力。对方显然被一系列的哲学思想唬住了,竟然冷了两分钟场,才开始断断续续说起话。三辩是徐庶,他是用反论法指出袁绍和曹操相比的一些劣势。字字珠玑,说得对方几乎都恨自己选错了立场。而军师的压轴演说则是不断被掌声打断...
到了互相提问的交叉辩论环节,这自然是最精彩之时。对方几个人拼命反扑,意图挽回刚才的颓势。对方一辩挑战孟公威道:“双方的人才程度不相上下,但战斗力上,曹操差太远了。”孟公威不屑道:“所谓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决胜恐怕更多要看主将的能力了!”对方三辩道:“难道名门袁绍会输给一个靠给宦官当孙子混起来暴发户?”一向最痛恨“势利眼”的徐庶大怒:“对方辩友屡次以等级观衡量人,不可笑么?岂不闻‘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方二辩说:“袁家代汉,已经多有征兆,恐怕曹操无法逆天行事吧?”崔州平冷笑:“多有征兆,不过是迷信。袁术当年称帝还不是说多有征兆?结果这位真命天子现在在哪?”...几个回合下来,对方不仅没了攻势,反被问得哑口无言。军师几乎都没说几句话,对方无人敢挑战他,而他实在不想让这些已经是校内最强对手的敌人这么快垮掉,所以提问都句句留情。军师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他想把最精彩的留到最后,就是最终的总结陈词。
军师的总结开始了:“我方从几个角度论证了曹操必胜袁绍。首先,领导人的素质直接影响团体的走势。曹操重视人才,且能听取多方面意见。袁绍表面上谦恭,实际上刚愎自用,却又优柔寡断,这两大致命弱点让他无法正确看待部下的意见。所以实际上,袁绍的谋士团虽然优秀,却起不了作用。其次,团队的素质上,袁绍也占据劣势。田丰、沮授刚直,但不擅沟通。审配、逢纪忠诚,郭图、许攸聪明,但此四人分成两派,相互不服,内部根本不能团结一心。而曹操的手下可以说是众志成城。第三,曹操掌握了天子,以正义的名义对抗作为侵略者袁绍。其实袁绍倒是逆天行事。袁绍与江东孙策本有同盟,但孙策暴死,曹操与江东新人王孙权结盟,已无后顾之忧。至于袁绍兵力的优势,与这些劣势相比微不足道。可以被瞬间扭转。综上所述,我方认为袁绍必将败于曹操之手!”
辩论结局不用多说,军师的这番经典论断果然成为了现实。走出校门的诸葛亮,也翻开了人生的第二篇章。在我们的感叹中,军师的故事暂时告以段落。当时我就在想,我什么时候,是不是也该将自己的故事整理出来呢?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孝顺的徐庶一直最怕他的事让母亲担心。而整个事情由始至终只经历了三天,就迅速得到了圆满解决,徐母是一无所知。军师在这次事件后更加红的发紫,而四大才子与徐庶五人的友谊更是牢不可破。兄弟几个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又拼了命打工凑钱帮崔州平家度过了难关,而庞校长也鼎力赞助了一把。
转眼秋去春又来,军师等人快要毕业了。校方举行了一次大型时政辩论会,作为他们这届学生毕业的告别典礼。
石广元因为特派任务,没能参加这次盛事。军师、徐庶、崔州平、孟公威的四人跨专业组合横扫了整个襄大,一路闯进辩论会决赛。决赛的题目正是当时整个天下都在讨论的热点“曹操、袁绍,谁将成为北方的霸主?”军师等四人一致看好实力偏弱的曹操。对手则坚定站在袁绍一方。于是一场不亚于“官渡之战”的大战开始了。
大辩...哦,对不起,一辩崔州平是国学专家,他用诗一样的语言把曹操的几大优势一一展现:...棒打蹇叔,是其勇也;义刺董卓,是其雄也;大会诸侯,是其义也;文姬归汉,是其献也;破吕灭袁,是其智也;诗文无双,是其雅也...简直是在为曹操写“赋”。不过确也句句中肯。对方也是兵来将挡,提出了袁绍的种种优点,但其文字功夫显然不行,很快就说不下去了(也许是袁绍优点太有限了)。最后居然把袁绍长得帅,出身好这种东西也搬出来了,弄得满场唏嘘。二辩孟公威是学哲学出身,他站在当时并不主流的唯物论角度,说明了曹操的主观能动性有着如何巨大的潜力。对方显然被一系列的哲学思想唬住了,竟然冷了两分钟场,才开始断断续续说起话。三辩是徐庶,他是用反论法指出袁绍和曹操相比的一些劣势。字字珠玑,说得对方几乎都恨自己选错了立场。而军师的压轴演说则是不断被掌声打断...
到了互相提问的交叉辩论环节,这自然是最精彩之时。对方几个人拼命反扑,意图挽回刚才的颓势。对方一辩挑战孟公威道:“双方的人才程度不相上下,但战斗力上,曹操差太远了。”孟公威不屑道:“所谓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决胜恐怕更多要看主将的能力了!”对方三辩道:“难道名门袁绍会输给一个靠给宦官当孙子混起来暴发户?”一向最痛恨“势利眼”的徐庶大怒:“对方辩友屡次以等级观衡量人,不可笑么?岂不闻‘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方二辩说:“袁家代汉,已经多有征兆,恐怕曹操无法逆天行事吧?”崔州平冷笑:“多有征兆,不过是迷信。袁术当年称帝还不是说多有征兆?结果这位真命天子现在在哪?”...几个回合下来,对方不仅没了攻势,反被问得哑口无言。军师几乎都没说几句话,对方无人敢挑战他,而他实在不想让这些已经是校内最强对手的敌人这么快垮掉,所以提问都句句留情。军师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他想把最精彩的留到最后,就是最终的总结陈词。
军师的总结开始了:“我方从几个角度论证了曹操必胜袁绍。首先,领导人的素质直接影响团体的走势。曹操重视人才,且能听取多方面意见。袁绍表面上谦恭,实际上刚愎自用,却又优柔寡断,这两大致命弱点让他无法正确看待部下的意见。所以实际上,袁绍的谋士团虽然优秀,却起不了作用。其次,团队的素质上,袁绍也占据劣势。田丰、沮授刚直,但不擅沟通。审配、逢纪忠诚,郭图、许攸聪明,但此四人分成两派,相互不服,内部根本不能团结一心。而曹操的手下可以说是众志成城。第三,曹操掌握了天子,以正义的名义对抗作为侵略者袁绍。其实袁绍倒是逆天行事。袁绍与江东孙策本有同盟,但孙策暴死,曹操与江东新人王孙权结盟,已无后顾之忧。至于袁绍兵力的优势,与这些劣势相比微不足道。可以被瞬间扭转。综上所述,我方认为袁绍必将败于曹操之手!”
辩论结局不用多说,军师的这番经典论断果然成为了现实。走出校门的诸葛亮,也翻开了人生的第二篇章。在我们的感叹中,军师的故事暂时告以段落。当时我就在想,我什么时候,是不是也该将自己的故事整理出来呢?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