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卫仲卿 第十章 世事明5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郭解”这个名字卫青听说过吗?”
看来他似乎真的查出了什么。还没等我作答,他又开口了:
“那天那个单独来刺杀朕的黑衣人就是头一次那几个刺客中领头的那个。说是什么游侠“郭解”,名声似乎不小。”
他似乎只是在告知我,其实我不该如此直接与他直直对望。
只是我更想清楚的是他是在对我的一种不确定的试探还是他真的一切都已尽知,只是想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做最后的解释。
“微臣听说过。”不仅听说过,那个人我和他还有着四年的师徒之情。
“是吗?朕还从来不知道卫青如此见多识广,你给朕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陛下已经抓住他了吗?”
“他目前还活的算是消遥自在,朕还没决定抓不抓他。”
是啊,应该还没。元朔二年,离那年还有着不短的时日,最起码,郭解他还可以好好地活上一段时日才是。
只是,你既然已经知道了他曾经想至你于死地,你又为何放过他?会放过要杀你的人,你似乎从来不曾如此大度才是。
“陛下有什么顾忌吗?”
“朕没什么顾忌,只是想听听卫青的意见,卫青认为朕该抓住那个郭解正法吗?”
卫青的意见?刘彻,你的眼神如此璀亮专注,你想从卫青脸上看到的是什么?你想从卫青口中听到的又是什么?
“陛下――!”
“卫青怎么又跪下了?朕是要同你喝酒闲谈,不是为了看你一次次向朕下跪。起来吧。”
我真的可以起来吗?我想应该是不能的。你所希望的我开口会说的话,我还没有说出口不是吗?
“微臣犯了死罪,请陛下治罪。”
“卫青又犯了什么罪?居然用上了死罪。”
“卫青在发生刺杀的那夜就知道了那个领头的刺客就是郭解,微臣却从未向陛下禀明此事,卫青该死。”
“仅凭一双眼睛就能认出他是郭解,卫青的眼力很是不错。”
这算什么口气,他是在冷讽吗?
“回陛下,微臣是在七八岁时认识他的,微臣骑马射箭的功夫都是跟他学的,他算是微臣的师父。”
“你的师父?能够教出卫青这样的弟子,他的身手看来果然非凡。如果朕要赐他死罪,卫青要怎么做?”
“微臣愿意代他一死。”
“你愿代他一死?”
“是。”
“为什么?”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那夜若不是他有意手下留情,只怕卫青已经成了鬼魂,身葬于黄土,微臣欠了他一条命。”
“你是在替他向朕讨人情吗?你是想说若不是他的有意放过,朕早已成了一具死尸是吗?”
“微臣没有这个意思,微臣说的是自己。“我没想过说你,真的。可是,有些事情确实也是事实,不是吗?
“好一个自己。朕没记错的话,第二次行刺,他的箭似乎也没打算对卫青留情。”
是吗?为什么你不再说,若不是你的翻身一挡,那次受伤的人同样还会是卫青?
“微臣冒昧问一句,陛下觉得微臣的射术如何?”
“卫青是想让朕夸赞你吗?不错,你的射术很好,应该不比那名声在外的李广差。”
飞将军李广,天下骑射的第一人,拿卫青与他相比,他应该是认同了我的射术。
“微臣的射术是同郭解学的,微臣向他学了四年,只怕学来的也只是十之一二。”
“十之一二,你是在高抬郭解,还是有什么话想对朕说?”
“臣是想说,如果郭解他想杀卫青,卫青是躲不了的。他习惯了带着十二枝箭,那天,他只射了十一箭,还有一枝箭他没有用。”
他的前十箭之所以没有中,是因为卫青防的太严,他也怕伤了卫青。他的第十一箭也没想杀卫青,只是想让卫青受些伤,可以引你出来。刘彻,你一定不知道,你为卫青挡的那一箭其实也是救了你自己的性命。
“是吗?卫青还真是了解他。你起来吧,你无须跪。朕没想过杀他。他只是听命于人,一个工具而已。朕饶了他不是因为你的几句话,也不是因为你与他的师徒之情,只是因为那个幕后主使他的人朕现在还动不了,朕也不想为了一个不起眼的棋子打草惊蛇,让那个人知道了朕对他提防、与朕来个鱼死网破,那不是朕想看到的结果。你明白吗?”
“微臣明白。”
十九岁的少年天子,也难得,他可以思考的如此周全缜密。
“吃饱了吗?”
“是。”
“你陪朕四处走走,欣赏欣赏这番雨景。”
“诺。”
既然你这样说,我能怎样答?站起了身,尾随着你进进出出,肆意游走与这皇宫之中。
“卫青,淮南王的那套《鸿烈》你似乎也读了一段时间,也该放下了。”
“是。”
我平常闲来无事去看的读物,他是怎么知道的?他似乎真的是无所不知。
刘彻,你信任卫青吗?你若是傻瓜,卫青又算是什么?
在卫青的周围,你究竟安插了多少眼睛?
“卫青,朕写给你的那四个字,希望你好好珍惜。有些谎话,朕只会宽恕一次。”
走在前面的人,依旧迈着不急不缓的步子,说着不轻不重的话语。却似乎总带着深意。
四个字。
卫青,刘彻。
那四个字,我又该怎样珍惜呢?
什么谎话,我说我的目不识丁吗?就这么宽恕,你不再计较了吗?
“诺。”
这是卫青、这是我,所能给的唯一答复。
淮南王刘安,难道他就是那场刺杀的真正主使者吗?
听人说过“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我也曾读史对此深表赞同,对他深不以为然,看来,我还是小瞧他了。
夫地势,水东流,人必事焉,然后水潦得谷行。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谷得遂长。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若吾所谓无为者,私志不得入公道,嗜欲不得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权自然之势,而曲故不得容者,事成而身弗伐,功立而名弗有,非谓其感而不应,攻而不动者。
――这番话,他说的可真是好呵!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看来他似乎真的查出了什么。还没等我作答,他又开口了:
“那天那个单独来刺杀朕的黑衣人就是头一次那几个刺客中领头的那个。说是什么游侠“郭解”,名声似乎不小。”
他似乎只是在告知我,其实我不该如此直接与他直直对望。
只是我更想清楚的是他是在对我的一种不确定的试探还是他真的一切都已尽知,只是想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做最后的解释。
“微臣听说过。”不仅听说过,那个人我和他还有着四年的师徒之情。
“是吗?朕还从来不知道卫青如此见多识广,你给朕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陛下已经抓住他了吗?”
“他目前还活的算是消遥自在,朕还没决定抓不抓他。”
是啊,应该还没。元朔二年,离那年还有着不短的时日,最起码,郭解他还可以好好地活上一段时日才是。
只是,你既然已经知道了他曾经想至你于死地,你又为何放过他?会放过要杀你的人,你似乎从来不曾如此大度才是。
“陛下有什么顾忌吗?”
“朕没什么顾忌,只是想听听卫青的意见,卫青认为朕该抓住那个郭解正法吗?”
卫青的意见?刘彻,你的眼神如此璀亮专注,你想从卫青脸上看到的是什么?你想从卫青口中听到的又是什么?
“陛下――!”
“卫青怎么又跪下了?朕是要同你喝酒闲谈,不是为了看你一次次向朕下跪。起来吧。”
我真的可以起来吗?我想应该是不能的。你所希望的我开口会说的话,我还没有说出口不是吗?
“微臣犯了死罪,请陛下治罪。”
“卫青又犯了什么罪?居然用上了死罪。”
“卫青在发生刺杀的那夜就知道了那个领头的刺客就是郭解,微臣却从未向陛下禀明此事,卫青该死。”
“仅凭一双眼睛就能认出他是郭解,卫青的眼力很是不错。”
这算什么口气,他是在冷讽吗?
“回陛下,微臣是在七八岁时认识他的,微臣骑马射箭的功夫都是跟他学的,他算是微臣的师父。”
“你的师父?能够教出卫青这样的弟子,他的身手看来果然非凡。如果朕要赐他死罪,卫青要怎么做?”
“微臣愿意代他一死。”
“你愿代他一死?”
“是。”
“为什么?”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那夜若不是他有意手下留情,只怕卫青已经成了鬼魂,身葬于黄土,微臣欠了他一条命。”
“你是在替他向朕讨人情吗?你是想说若不是他的有意放过,朕早已成了一具死尸是吗?”
“微臣没有这个意思,微臣说的是自己。“我没想过说你,真的。可是,有些事情确实也是事实,不是吗?
“好一个自己。朕没记错的话,第二次行刺,他的箭似乎也没打算对卫青留情。”
是吗?为什么你不再说,若不是你的翻身一挡,那次受伤的人同样还会是卫青?
“微臣冒昧问一句,陛下觉得微臣的射术如何?”
“卫青是想让朕夸赞你吗?不错,你的射术很好,应该不比那名声在外的李广差。”
飞将军李广,天下骑射的第一人,拿卫青与他相比,他应该是认同了我的射术。
“微臣的射术是同郭解学的,微臣向他学了四年,只怕学来的也只是十之一二。”
“十之一二,你是在高抬郭解,还是有什么话想对朕说?”
“臣是想说,如果郭解他想杀卫青,卫青是躲不了的。他习惯了带着十二枝箭,那天,他只射了十一箭,还有一枝箭他没有用。”
他的前十箭之所以没有中,是因为卫青防的太严,他也怕伤了卫青。他的第十一箭也没想杀卫青,只是想让卫青受些伤,可以引你出来。刘彻,你一定不知道,你为卫青挡的那一箭其实也是救了你自己的性命。
“是吗?卫青还真是了解他。你起来吧,你无须跪。朕没想过杀他。他只是听命于人,一个工具而已。朕饶了他不是因为你的几句话,也不是因为你与他的师徒之情,只是因为那个幕后主使他的人朕现在还动不了,朕也不想为了一个不起眼的棋子打草惊蛇,让那个人知道了朕对他提防、与朕来个鱼死网破,那不是朕想看到的结果。你明白吗?”
“微臣明白。”
十九岁的少年天子,也难得,他可以思考的如此周全缜密。
“吃饱了吗?”
“是。”
“你陪朕四处走走,欣赏欣赏这番雨景。”
“诺。”
既然你这样说,我能怎样答?站起了身,尾随着你进进出出,肆意游走与这皇宫之中。
“卫青,淮南王的那套《鸿烈》你似乎也读了一段时间,也该放下了。”
“是。”
我平常闲来无事去看的读物,他是怎么知道的?他似乎真的是无所不知。
刘彻,你信任卫青吗?你若是傻瓜,卫青又算是什么?
在卫青的周围,你究竟安插了多少眼睛?
“卫青,朕写给你的那四个字,希望你好好珍惜。有些谎话,朕只会宽恕一次。”
走在前面的人,依旧迈着不急不缓的步子,说着不轻不重的话语。却似乎总带着深意。
四个字。
卫青,刘彻。
那四个字,我又该怎样珍惜呢?
什么谎话,我说我的目不识丁吗?就这么宽恕,你不再计较了吗?
“诺。”
这是卫青、这是我,所能给的唯一答复。
淮南王刘安,难道他就是那场刺杀的真正主使者吗?
听人说过“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我也曾读史对此深表赞同,对他深不以为然,看来,我还是小瞧他了。
夫地势,水东流,人必事焉,然后水潦得谷行。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谷得遂长。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若吾所谓无为者,私志不得入公道,嗜欲不得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权自然之势,而曲故不得容者,事成而身弗伐,功立而名弗有,非谓其感而不应,攻而不动者。
――这番话,他说的可真是好呵!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