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历史军事 >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 > 正文 第三十八章:光复冷口(二)

正文 第三十八章:光复冷口(二)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攻占冷口后,139师乘胜追击,追出冷口5公里,又占领了肖家营子以及马道沟两处阵地。

    叶挺、邓文仪和商震等人登上冷口的制高点、山势险峻的凤凰山,部署防御工作。

    32军参谋长吕济介绍说:“北平军分会给予32军的任务是左翼接29军,由董家口(不含)经冷口到刘家口与义院口之间,右翼接东北军116师,正面约百余里。我们的计划是以139师为主,717团守冷口本阵地,715团守冷口以北5公里的肖家营子、马道沟前沿阵地,补充团大部守刘家口,补充团的1个营和师直属迫击炮营作总预备队。”

    邓文仪是黄埔一期生,精通军事,听了32军的部署后脸色阴沉,对商震说:“商军长,我有些看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商震看了他一下,说:“既然邓秘书是奉委员长命令视察前线,那就没有什么不可以讲的!请不要客气,我恭聆训示!”

    “32军有5个师,却只把一个139师放在冷口,其余4个师和军部直属部队都控置在远远的后方开平。商军长的这个部署,就是把北平军分会给予32军的全部任务,只由139师一个师来承担,这样合适吗?139师兵力分散,处处设防,处处薄弱,典型的一线式配置,敌人一撞就破;必须进行增补,作纵深式配置。同时要加强各据点火力!”

    “前线将领这样也是不得已,兵力不够呀!”

    邓文仪嘴角上裂出了一缕冷笑,说:“商军长所言极是!就像是一团棉花,要叫人纺成线织成一定幅度的布。商军长给的棉花只能织成一尺长的布,现在却要叫人织成一丈长,当然只能织成一条窄窄的布条来搪塞!”

    商震有点尴尬。为了掩饰,把两手一摊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邓文仪严肃地问道:“商军长是准备真打还是虚晃一枪?”

    商震一听,面有愠色,肃然说:“什么话!为什么不是真打?”

    “真打为什么把4个师放在远远的后方,不拿出来使用呢?”

    商震瞠目以对。过了好一会儿,才支吾其辞地说了一些不着边际的话。

    邓文仪喟然长叹,说:“我知道,商军长是怕实力消耗过多,以后对自己的地位不利!可是既然我们要打这个民族保卫战,就不应该顾惜一己的私利。我虽官卑职小,也敢斗胆代中央担保,回去也可以向委员长说明情况。希望商军长以战局为重,尽可能充实前沿的兵力配置!”

    商震唯唯诺诺,虚与应付,随即借口到前面看看,与军部的人溜号了。

    只有叶挺知道,邓文仪的话,正捅在了商震的心病上。

    商震对抗击日寇的侵略本来是很积极、很坚决的,他千方百计摆脱阎锡山的羁绊,带领部队从山西北上,就是为了能在抗倭卫国中为中华祖国做点好事。

    但自从他参加了北平军分会的几次会议,看到一些军政要员并不十分热心抗日的工作,思想产生了动荡。尤其2月下旬他去北平居仁堂参加了何应钦召集的秘密军事会议(这个会邓演达和叶挺没去参加),聆听了他的讲话后,思想受到很大冲击。他从何应钦一再强调的“不要希望再增加兵力,要以现有的兵力对付日军,要一面抵抗,一面交涉,争取外交解决”等谈话中,得出了一个结论:南京政府对日本不是真打,不是全力打,不是坚决打。因此将来的胜负可想而知。后来虽然何应钦跑回南京,冯玉祥也接替了张学良,但商震仍有顾虑,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使他感到,没有实力的将军是没有地位的。手中没兵权在军界也是难以站得住脚的。既然如此,自己何必去作无谓的牺牲,把手中的兵力拼光拼完呢!这样想过之后,商震便作出了既要抵抗日军的入侵,尽一个军人的职责,又要尽量保存实力的决策,不肯把全部军队投到第一线去,实指望日本人适可而止,占了热河不再向冀东进展。正如他私下对139师的黄光华师长所说的:“人家在摆,咱们也就摆摆吧!”

    商震溜号后,邓文仪气得脸色发白,转头对叶挺说:“希夷兄,你看看,这成什么样子!你怎么不说他几句,用军分会的帽子把他压服?”

    叶挺道:“商军长有他的苦衷。之前九一八和热河,我军都是全面崩溃。这些作战清楚地证明,中日之间的国力与军力的差距,比甲午战争之时还要更大。虽然个别中国军队的作战表现相当英勇,也偶有斩获,但是却不能改变中国战力严重落后日军的事实。当今的中国,是一个落后与分裂的国家,正陷在危亡的历史危机之中,根本没有国家化与现代化的军队,难以抵御外侮。造成中国军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内部的分裂、内战不休、国民缺乏国家的认同,使得中国没有办法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政治、社会、经济、工业体制,来支持一支可以捍卫领土与主权的军队,以对抗日本这种现代化国际级强权的侵略。这不是任何一个军队或是政治的领导人,单凭其个人的决断与能力,就可以改变的情况。现在长城抗战爆发,参战的有中央军、东北军、西北军以及晋军,而这些参战的部队,无论从作战训练、编制、装备、指挥系统,都是各自为政的架构,加上彼此之间仍心存猜忌,更难发挥整体作战的效果。所以我们必须要设法尽量的争取时间,结束内部的分裂与消耗,尽快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邓秘书肩负重任,还是尽快和淑子小姐回北平、南京去吧!”

    邓文仪不甘心地说:“难道就这样听之任之?希夷你被称为铁血名将,之前毙了汤玉麟,又撤了万福麟、庞炳勋,难道对这些杂牌军就没有办法?”

    叶挺解释说:“他们与汤玉麟之流有本质不同,内心是很想与倭寇决一死战的,但顾虑太大。蒋委员长过去的一些龌龊做法,嘿嘿,就不用我说了吧?”

    邓文仪无奈,又道:“那具体作战指挥上应该更加灵活吧?我看商震的防御战术,实在是过于的被动与呆板,只是强调死守险要阵地,却没有在战场上发挥协同作战的功能,更没有运用主动反击的战术,打击日军极其脆弱的后方与补给线,实在是相当的失算!我军应该采取更为灵活的机动防御,一方面以部分军队,依据地形险要布阵防守,但是应抽调更多的兵力,采取精锐编组,在长城沿线一些日军兵力薄弱的地带,主动地越过长城,利用复杂的地形,深入日军的北侧反击敌军,甚至可以远征日军补给集中的后方据点,进行大胆的敌后攻击与破坏,与包围日军的后方据点,而造成日军首尾受敌的压力,也就是红军的那一套游击战术!这次我在北平军分会也看到过一些情报,日军在热河后方的兵力的确不足,军力几乎全都调到正面攻击了,后方空虚,正好有机可乘。我军在长城一线决不能只是被动的防御,等待日军强烈火力来逐一击破,坐等挨打。希夷你认为如何?”

    叶挺点点头,这邓文仪不愧是黄埔一期的,讲起战术来头头是道,理论上也可行,只是书生气太重。于是说:“当然实施这种机动防御最好,但是有几个前提,即需要有更好的部队协调,以及更为宽裕、可资调动的兵力,同时也需要指挥官有足够的企图心、决策的胆识与能力。而这些,当前我军都不具备。就以32军为例,这样做势必动用其全军兵力,恐怕不现实吧?商震虽是晋军名将,打仗有一套,但对现代化战争认识不足,指挥这种前后方相互协调配合的大兵团作战,只怕力不从心。不是我自吹,如果有5、6个师的粤军部队在此,我是有把握打垮当面日军任何一支部队的,去年在淞沪十九路军不是只有3个师吗?不过邓秘书你也知道,蒋委员长对两广军队北上抗日一直没有表态,十九路军连湖南也出不去,所以还请邓秘书在委员长面前美言几句,为两广军队北上大开绿灯,我等感激不尽。”

    为了促使邓文仪这个蒋介石身边的红人为两广军队北上充当说客,叶挺有意略微夸大了粤军的战斗力。

    邓文仪对叶挺的有意自吹倒是深信不疑,于是爽快地说:“好说,我一定帮忙在老头子面前吹吹风。”

    叶挺暗喜,觉得大事成算又多了一分。对长城抗战,叶挺早有谋划,不过有些不便对邓文仪透露。再说,邓文仪毕竟是书生,在前线帮不上什么忙,但作为近侍的说客作用却是无可替代的。

    次日一早,邓文仪带上淑子回北平去了。叶挺当即在迁安的32军军部召开会议,一改昨日的和气,厉声道:“所谓内外有别,昨天邓文仪在此,我有些话不便当着他的面说,今天我有言在先,各位到时不要怪我没有提醒!此次长城抗战,事关平津和华北的安危,不容有失!军分会已下严令,长城沿线各口哪处有失,即唯守御该处的长官是问!该杀的杀,该撤的撤!如有部队一心保存实力,不战而退,或稍战即退,军分会绝不手软,立即撤销该部番号,长官就地查办,投入北平陆军监狱,所部官兵补充进打得好的部队中去,就如40军被撤销番号并入29军一样!”

    在座的32军的将领见叶挺如此正色督战,不禁凛然听令。商震则暗暗叫苦。

    叶挺继续道:“军分会也体验前线各军苦衷,不会坐视各部流血牺牲置之不理。焕公已下令在河北全境进行动员招兵,民众报名参军非常踊跃,估计募兵十余万不成问题。军分会要求,前线各部只须奋力向前杀敌,无须顾后!部队损失多少,就补充多少,如有斩获,官长优先晋升,并有重赏!”

    32军的将领听到这都为之一振,之前的顾虑已打消大半。32军参谋长吕济则吞吞吐吐地说:“只是当前我军武器严重不足,且极为简陋,自中原大战以来就基本没有补充更新,只怕会影响作战……”

    叶挺回答说:“这好办,少帅率领东北军入关参加中原大战和讨伐石友三时,在北平储存了大批武器。军分会已下令将这批武器全部拿出来,补充前线各部,很快就会输送过来。至于战斗损耗,还是那句话,损耗多少补多少。”

    商震长舒了一口气,但还是有些担心,小心地问道:“还有一事,我军本有4个炮兵营,但前段时间军分会下令炮兵集中使用,将我部炮兵第第16团第3营、炮兵第18团第1营调去北平,还把唯一的铁甲车第6中队也调走了。本军只剩下炮兵第15团2个营,重火器也不充足。鬼子是现代化的装备,炮火打得非常猛,我怕我军到时难以扛住,还望叶参座替我们解决这个难题。”

    叶挺答道:“炮兵集中使用是必要的,长城抗战是山地作战,野战炮作用不大,相反迫击炮则会派上大用场。你部被调走的2个炮营,都是笨重的野战炮,铁甲车在山地也用不上。你部留下的2个炮营则为120毫米迫击炮,正好适合山地作战,所以对你部作战应影响不大。军分会也不会白白调走你们的炮兵,很快就会给你们调来一批特大威力火炮,威力之大远超你们想象,商军长放心就是。”

    听说有特大威力火炮,商震等都高兴起来,但也将信将疑。

    叶挺随后严肃地说:“军分会为32军着想,32军也不能辜负期望!日军虽然厉害,但并不可怕,就说这次热河抗战,我军在东线、北线就两挫敌锋,贵军也顺利收复冷口,证明只要我们部署得当,英勇杀敌,是能够取得胜利的!我现在调整一下32军的部署,黄光华师长的139师以717团、补充团守冷口本阵地,715团和师直属迫击炮营守冷口以北的肖家营子、马道沟前沿阵地,军直属2个重迫击炮营配置在冷口的凤凰山高地作全盘支援。32军要集中全军的马克沁重机枪于凤凰山,担负防空和纵深压制敌军的任务。高鸿文师长的141师配置在建昌营,随时替换139师;李吉村师长的142师防守刘家口,防止日军迂回;高桂滋副军长指挥84师和骑兵第4师驻扎迁安县城,为全军总预备队。32军要在建昌营设立前敌指挥部,随时根据敌情作出调动,轮番使用部队。商军长,你有什么意见?”

    商震不敢怠慢,连声说好。

    叶挺这样布置是深思熟虑的。历史上就是因为商震为保存实力,前线兵力不足,致冷口失陷。当时商震将主力放在唐山郊区的开平,军部也在此,冷口方面作战,一举一动都须向开平方面请示,多次贻误战机;战事吃紧时,商震才被迫令援军前往,但从唐山郊区的开平驻地到冷口,路途不近,又无现代化交通工具,士兵靠两条腿赶路,根本不能及时赶到,致使日军得以取得突破。冷口的失陷为敌人打开了一条突破长城防线的大门,进而导致全部防线的崩溃。“千里长堤,溃于蚁穴”。日军以此为通道,向南猛插,威胁到了界岭口、喜峰口侧后的安全。为避免这两个阵地形成遭敌前后两面夹攻的局面,在长城沿线浴血奋战的29军等部被迫收缩撤退,放弃第一线阵地。一个多月来中国守军在长城线上拼命杀敌,付出了重犬牺牲,,就是迫切需要了。

    迫击炮平射装置并不复杂,一年前蒋先云到赣州前线时,就将相关知识“倒传授”给赵章成,从而开发成功。叶挺的粤军,也充分利用了这一成果。如今用到华北前线,终于在长城脚下用日军装甲车成功地进行了“实战检验”。

    迫击炮无法进行平射的原因在于,炮弹必须由炮筒前端装入,炮身一旦放平,炮弹就无法下滑去击发雷管打火。赵章成注意到了擦炮用的洗把杆,它上面有一个空心圆孔也许可以用来套住炮弹,用力助其下滑来击发雷管。试验成功了。炮弹出去了,也打中目标了,但是洗把杆也飞出去好远。在那战场上就不行了,还能派人去把它捡回来,那是不可能的。

    赵章成凭借出色的观察力和联想力,提出用高粱秆代替洗把杆送弹激发。高粱秆激发炮弹法取得了成功,受到了步兵的欢迎。但赵章成并不满意。

    他受到掷弹筒的启发,想到了用拉火击发的办法。他在炮尾部增加了一节400毫米长的尾管,采用拉火击发装置,并将底盘倾斜着地,使炮筒与地平线的倾角保持在5度以下。这样,82毫米迫击炮达到了既能曲射又能平射,具有步兵炮的功能。这样,赵章成在战场上创造出小炮代替大炮、曲射炮代替平射炮、一炮多用的奇迹,称得上是战争史上的新创举。当然,由于蒋先云的启发,使这一重大发明几乎提前了整整10年问世!

    在迫击炮尾部增加了一节尾管采用拉火击发装置的办法固然最好,但由于时间紧迫,华北国军的大量迫击炮不可能一下子全面改装,只能分批进行。根据叶挺的建议,先采用高粱秆代替洗把杆送弹激发的方法。如果说华北缺其它东西,惟独高粱秆不会缺乏!这次陈锐霆在北平学会这种方法后,回来就立即以139师直属的迫击炮营作为“试点”,果然在实战中发挥了巨大威力,12门82毫米迫击炮一下变成了12门82毫米反坦克炮!如果说捷克式7.7毫米机枪只能击穿5毫米装甲的话,82毫米迫击炮弹足可以轻易击穿20毫米装甲,日本92式装甲车那薄薄的10多毫米装甲自然不在话下。

    且说遭到中国军队许多“战防炮”的沉重打击后,日军残余装甲兵仍发扬“武士道”精神,通过“之”字形快速机动来躲避我军炮火,仍不断向我军阵地逼来。

    但在我军前沿阵地前,堆着许多几十斤重的岩石,这些都是事先在防线正面弄的,主要还是防坦克。岩石摆得也没什么规律,坦克要想开过去,履带容易受力不均而硌断。所以鬼子的步兵只好冒险离开装甲车的隐蔽,到装甲车前面搬石头开道。结果,又遇到了炮兵专家陈锐霆“自主研发”的秘密武器――压发雷。

    所谓压发雷,就是把山炮的弹壳锯断了,里面填充上雷管和炸药,上面用弹壳的钢片折叠成一个v字形,再压上雷管,上面盖上浮土,步兵或者装甲车辆踩上去就会引爆炸药。

    陈锐霆事先在那儿埋了很多用山炮的弹壳改装的压发雷,石头被搬开的同时,本来被压住的压发雷的铁片弹起来,带着里面的引信被拉开。轰轰的几声爆炸,鬼子的步兵被炸倒十几个。虽然土制的压发雷威力不大,但里头还塞了好多钉子和碎铁片什么的,在脚底下炸了,杀伤力还是相当可观的。

    看到有埋伏,鬼子就不敢再搬石头了,装甲车只好直接轧上去,有些石头太大了,就拿装甲车撞。领头的一辆装甲车从乱石头堆里终于开了出来,等到快穿过缺口的时候,突然轰隆隆的一声巨响,一道巨大的火光腾起来,装甲车一侧的履带和负重轮整个被炸废了,一脑袋栽在那儿。

    这是遇到另一秘密武器――土制反坦克地雷。就是用重机枪子弹箱予以改造,每个里面都装了差不多30公斤的炸药。

    后面的装甲车赶紧往回倒车,其中一辆的履带卡住了几块碎石头,倒了好几下也没倒回去,侧面装甲终于完全暴露出来。我军的“平射迫击炮”趁机对准炮塔就打了过去。鬼子坦克的侧面装甲比较薄,迫击炮弹结结实实地砸开了一个窟窿,坦克炮塔瞬间冒出一团火,巨大的爆炸把侧面的装甲彻底撕开,很快又是一声爆炸传来,一道橘红色的火球从坦克后端炸起来。

    几番折腾,鬼子的装甲车只剩下一辆了,再也没有了勇气,只有掉头逃命。陈锐霆下令迫击炮停止射击,他要亲自将其摧毁。

    陈锐霆使用的是日军89式掷弹筒,上次收复冷口时缴获的,他要试验一下这种古怪武器的威力。

    掷弹筒是日军重要的班组支援武器,它体积小,重量轻,射程和威力都比手榴弹强,可以弥补迫击炮与手榴弹之间的火力空白。小鬼子们总是有那么点歪才,既能造出“武蛮、拙笨、邪怪”的歪把子机枪,也能设计出简单、轻便、实用的掷弹筒来,就像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偏执和善变并存。

    日军的掷弹筒分为10年式(大正10年造,即公元1921年)和89式(日本神武纪年2589年造,即公元1929年)两种,口径同为50毫米,但前者的射程只有200米,后者的最大射程可达700米。两种掷弹筒的射速均为每分钟20发,而且还发射91式手榴弹、照明弹、毒气弹、烟雾弹等多种弹药。

    89式掷弹筒的结构很简单,由线膛发射管、击针组件、支杆和驻钣组成。发射管内部有8条右旋膛线,可以提高发射精度,击针组件安装在发射管内,支杆有击发装置,还刻有表尺,驻钣用来作支撑。

    10枚50毫米榴弹摆放在副手身前,他正在拔掉引信上的保险销。榴弹的弹体是用铸铁制造的,呈圆柱形,底部是平的,安有一个铜制弹托,将发射药筒和弹身连在一起,发射是同时飞出去,不存在抛壳的问题。弹头的引信上有保险销,使用前要先拔掉,引信撞击目标物,然后起爆。

    陈锐霆将弧型驻钣紧抵地面,左手握牢发射管,向前倾斜成45度,再把发射管表面那条用来瞄准的白色竖线对准装甲车,最后用右手手指转动发射管下方的射程调节旋钮,锁定射程。

    “装弹!”准备工作在2秒中完成,陈锐霆沉声命令副手。

    副手利索地将50毫米榴弹装入发射管,陈锐霆立刻拉动击发杆,榴弹发出沉闷的声响冲出发射管,划着弧线落向200米外快速逃跑的装甲车。不过,由于是首次使用这一武器,这枚榴弹打偏了。

    “继续装弹!”陈锐霆打算用密集发射的方式来阻拦装甲车逃跑。果然,4枚榴弹在装甲车四周连续爆炸,装甲车明显减速,左躲右闪,似乎没想到中国军队居然会有掷弹筒。陈锐霆抓住机会又接连发射了2枚榴弹,落点虽然装甲车很近,但未能造成多大损坏,装甲车仍旧加速逃跑,已超过300米了。

    第8枚榴弹飞出发射管,奇准地击中装甲车的,柏克门则结构简单,更适合简陋设备条件下的粗工生产,所以,除了山西、四川曾大量生产汤姆森外,各兵工厂和修械所生产的冲锋枪,主要的都是被俗称为“花机关”的柏克门。在这方面,北洋军阀比西南军阀更早地开发和生产。由其把持的奉天、天津、巩县、汉阳、金陵、上海等各大兵工厂都曾大量生产此枪。北军中的柏克门迅速普及,特别是高级将领的卫队,更是如此。南方军阀生产此枪比北军稍晚,但也很快普及,就连名列末位的四川小军阀罗泽洲师的修械所,就连比罗泽洲还小的福建小军阀郭凤鸣旅的修械所,就连倍尝艰苦穷困的红军根据地的修械所都可以生产此枪,可见柏克门在当年普及的程度。

    将冲锋枪成营成团的装备,绝对不是二战时期的苏军首创,中国要比他们早的多。比如张宗昌的卫队旅,比如冯玉祥的手枪旅,都是整营整团甚至整旅的装备,就连川军小军阀罗泽洲部队,也是师有手提机枪团,旅有手提机枪营,团有手提机枪连。实际上,除晋绥军是将冲锋枪每班1-2支平衡配备外,那时多数军队都是将冲锋枪集中使用,手提机枪连、营极其普遍。

    在红军中,也有大量使用柏克门的战例。朱德在井冈山时期,有一个卫士班,也是每人一支柏克门。每到敌兵追近,朱便亲自指挥该班狙击追敌。著名的抢渡大渡河十七勇士,便是每人一支盒子炮(驳壳枪),一支“花机关”,一把大刀的超级配备。在国军的战报中,也每每有“匪军装备虽劣,但往往集中驳壳、手提机枪猛扑一点,致频频得逞”的字眼,可见那时的柏克门,当之无愧的该属于明星级的兵器。

    商震的32军原来就是晋绥军的部队,每个班有1-2支汤姆森,带100发弹鼓的那种,打起来绝对是“泼弹如雨”!虽然弹药越打越少,但叶挺已许诺为32军换装一批柏克门,所以32军使用汤姆森横扫日本兵毫不吝惜,将涌上来的日军如割草般大片扫倒!

    整个战场被火炮的轰鸣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和自动武器的持续射击声笼罩着。硝烟弥漫中,日军的大炮也开始对我军阵地进行压制性炮击,以图掩护其步兵的进攻。无奈在我军自动武器猛烈扫射和阵地上官兵们成束的手榴弹的打击下,进攻的日军死伤累累,只好败退下去。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