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新科状元 053章:南书房议政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今年的天气非常寒冷,大雪纷飞,整座北京城都被一层厚厚的白雪所覆盖,就像一副冰封雪国的景象。
天还没有亮,那些做买卖的人还没有起床,大街上一片冷清,但就在紫禁城朝阳门外,就已经有人等候在门外了,这些都是朝中的大员,康熙皇帝如今年纪虽然大了,叫大起也很少,但是这些南书房大臣们却还是风雨不变的等候在这里,宫门一开,他们便要进入南书房处理军国大事了。
“张阁老,您这么早就来拉,等了很久了吧。”一名身穿蟒袍的老者自轿子内走了出来,看见不远处的另外一人便打了个招呼。
“呵呵,人老了,所以也就睡不着,干脆就早点起来了。”张廷玉作为汉人,能做到现在的位置,若非他会维持,那也是不可能的,反倒是渣森算是中年得志,毕竟是旗人,差距也就在如此。
正在两人寒暄的时候,又来了几人,而这个时候,宫门突然打开了,同时走出一人,正是大内总管李德全。
“李公公,怎么今天宫门提前开了?好像提前了一个时辰啊?”张廷玉好奇的问道。
“诸位大人,皇上昨夜一宿没睡,让老奴前来看看,若是诸位大人都到了,宣你们即可觐见,商量些事情呢。”
众人对视一眼,自大清开国以来,这还是第一次提前开禁,众人也知道一定是出了大事,不敢耽搁,纷纷入了宫。
当众大臣来到南书房的时候,康熙皇帝早就坐在那里,戴着眼睛,看着手中的奏折发呆。
“皇上,张大人他们已经进宫了,现在在门外候着,您看是不是宣他们觐见?”
康熙皇帝一听,摘掉眼睛,摆摆手道:“宣他们进来吧。”
“着。”李德全带着这些大臣们进了南书房,众大臣纷纷请安:“恭请皇上圣安。”
康熙皇帝随口说道:“免了,都坐吧,朕昨夜一宿没睡,本来想昨夜就宣你们进宫的,可是想想这事也不急,便等到现在了,你们看看吧,浙江巡抚上的折子,看了之后都说说看法。”
作为南书房大臣,他们心中已经有了盘算了,能够让康熙皇帝彻夜未眠一定是出了什么大事,张廷玉接过康熙手上的奏折,发现竟然是密奏,当下也不敢耽搁,快速打开匆匆浏览,可刚看到一半,脸色就是大变,最后又递给了渣森、佟国维等人。
待到最后一个人看完后,没有人说话,就是康熙皇帝也是坐在那里,静静的思考,最后还是张廷玉打破了南书房难得的平静。
“皇上,这件事兹事体大,不能轻易下结论,微臣以为应当在廷议的时候,当众宣读,看看其他大臣们的意见。”
“臣不敢苟同,皇上,微臣以为这件事不能公诸于众,否则对朝廷的体面有损,泱泱大国,若是……”佟国维还想说什么,却被康熙制止了。
“这些朕明白,所以才举棋不定,你们都是南书房的大臣,这件事以朕看,不能交由大臣们公开议论,毕竟上面可是有一百多位官员的联名,一旦出了乱子,浙江全省将处于一片大乱,也不知这徐绍使了什么手段,连武将都有参与,他难道就不怕言官们弹劾吗?”
南书房一片沉默,这些大臣们都明白,这位年迈的康熙皇帝本来是打算重用徐绍的,眼下的格局,谁都明白,徐绍能够年纪轻轻就成为一省封疆也是这个道理,康熙如此生气,也就是说明他不同意的了,想通了这点,渣森开口说道:“皇上,微臣以为可以不予通过,徐邵身为浙江巡抚,一省封疆,却不顾及朝廷的体面,应当重罚。”
康熙皇帝一听乐了,不禁笑道:“罚?怎么罚他,他也只是上折子而已,你们是南书房内阁大臣,朝廷的事,你们都很清楚,江南历来都是朝廷的重税之地,国库一半的银子都是出自江浙几省,眼下西北战事不断,缺的就是银子啊,要真按他折子上所说,就是朕也不得不多加考虑。”
“皇上,这毕竟是一百多名官员的联名上奏,也相当于军令状了若果真如徐绍所言,三年之后,单是这一项便可以每年向朝廷缴纳一千万两,倒也不妨试试,只是这些官员图的是什么?微臣有点担心,给朝廷一千万两,他们能得多少,还保证江南百姓过上好日子,其他赋税不减,他凭什么能做到?”
“是啊,朕也在想这个问题,可是这一百多年官员的联名上奏又是怎么回事?他徐邵总不能强迫吧,竟然还让他们属上了现任官职、连年龄都写上了,想不通啊。”
“皇上,以微臣的看法,不如让他试试,给他一年时间,若是果真有成效,且不出乱子,那对朝廷,对百姓也是有好处的,微臣看了看,这些官员的年龄都在四十岁以下,要说所图,他们估计是想在等徐邵所言的十年以后,那时候……毕竟这机会可是很难得的。”
康熙微微闭眼,轻笑道:“朕想到了,原来如此,呵呵,三项收益,难怪那些官员们会和徐邵联名了,原来如此,呵呵。张廷玉你领着内阁大臣,草拟诏书,就说朕准他所奏,但朕要在一年之后看到成效,而且这件事不准外泄,若是损了朝廷的脸庞,朕也不会留他面子,具体你们看着拟吧。”
“着。”
“这件事你们几个不准泄露出去,毕竟这件事太损体面了,若真能如徐绍所言,朕倒是很期待啊,呵呵。”康熙皇帝终于露出了难得的笑脸,心中对徐绍更是大加赞许。
其实徐绍在奏折上根本就没提到官员的分成,从表面上看,他们是为了朝廷,为了百姓。徐绍正是抓住了康熙皇帝的雄心与内阁大臣们对那些数据的钟爱,才得以通过,徐绍自己都没有想到,十年之后,他竟然就是因为掌握了这个秘密武器,控制着大清朝各省文武官员,也因此成为雍正朝始终屹立不倒的支柱,到了乾隆皇帝登基,徐绍已经达到了人臣的巅峰,却也因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天还没有亮,那些做买卖的人还没有起床,大街上一片冷清,但就在紫禁城朝阳门外,就已经有人等候在门外了,这些都是朝中的大员,康熙皇帝如今年纪虽然大了,叫大起也很少,但是这些南书房大臣们却还是风雨不变的等候在这里,宫门一开,他们便要进入南书房处理军国大事了。
“张阁老,您这么早就来拉,等了很久了吧。”一名身穿蟒袍的老者自轿子内走了出来,看见不远处的另外一人便打了个招呼。
“呵呵,人老了,所以也就睡不着,干脆就早点起来了。”张廷玉作为汉人,能做到现在的位置,若非他会维持,那也是不可能的,反倒是渣森算是中年得志,毕竟是旗人,差距也就在如此。
正在两人寒暄的时候,又来了几人,而这个时候,宫门突然打开了,同时走出一人,正是大内总管李德全。
“李公公,怎么今天宫门提前开了?好像提前了一个时辰啊?”张廷玉好奇的问道。
“诸位大人,皇上昨夜一宿没睡,让老奴前来看看,若是诸位大人都到了,宣你们即可觐见,商量些事情呢。”
众人对视一眼,自大清开国以来,这还是第一次提前开禁,众人也知道一定是出了大事,不敢耽搁,纷纷入了宫。
当众大臣来到南书房的时候,康熙皇帝早就坐在那里,戴着眼睛,看着手中的奏折发呆。
“皇上,张大人他们已经进宫了,现在在门外候着,您看是不是宣他们觐见?”
康熙皇帝一听,摘掉眼睛,摆摆手道:“宣他们进来吧。”
“着。”李德全带着这些大臣们进了南书房,众大臣纷纷请安:“恭请皇上圣安。”
康熙皇帝随口说道:“免了,都坐吧,朕昨夜一宿没睡,本来想昨夜就宣你们进宫的,可是想想这事也不急,便等到现在了,你们看看吧,浙江巡抚上的折子,看了之后都说说看法。”
作为南书房大臣,他们心中已经有了盘算了,能够让康熙皇帝彻夜未眠一定是出了什么大事,张廷玉接过康熙手上的奏折,发现竟然是密奏,当下也不敢耽搁,快速打开匆匆浏览,可刚看到一半,脸色就是大变,最后又递给了渣森、佟国维等人。
待到最后一个人看完后,没有人说话,就是康熙皇帝也是坐在那里,静静的思考,最后还是张廷玉打破了南书房难得的平静。
“皇上,这件事兹事体大,不能轻易下结论,微臣以为应当在廷议的时候,当众宣读,看看其他大臣们的意见。”
“臣不敢苟同,皇上,微臣以为这件事不能公诸于众,否则对朝廷的体面有损,泱泱大国,若是……”佟国维还想说什么,却被康熙制止了。
“这些朕明白,所以才举棋不定,你们都是南书房的大臣,这件事以朕看,不能交由大臣们公开议论,毕竟上面可是有一百多位官员的联名,一旦出了乱子,浙江全省将处于一片大乱,也不知这徐绍使了什么手段,连武将都有参与,他难道就不怕言官们弹劾吗?”
南书房一片沉默,这些大臣们都明白,这位年迈的康熙皇帝本来是打算重用徐绍的,眼下的格局,谁都明白,徐绍能够年纪轻轻就成为一省封疆也是这个道理,康熙如此生气,也就是说明他不同意的了,想通了这点,渣森开口说道:“皇上,微臣以为可以不予通过,徐邵身为浙江巡抚,一省封疆,却不顾及朝廷的体面,应当重罚。”
康熙皇帝一听乐了,不禁笑道:“罚?怎么罚他,他也只是上折子而已,你们是南书房内阁大臣,朝廷的事,你们都很清楚,江南历来都是朝廷的重税之地,国库一半的银子都是出自江浙几省,眼下西北战事不断,缺的就是银子啊,要真按他折子上所说,就是朕也不得不多加考虑。”
“皇上,这毕竟是一百多名官员的联名上奏,也相当于军令状了若果真如徐绍所言,三年之后,单是这一项便可以每年向朝廷缴纳一千万两,倒也不妨试试,只是这些官员图的是什么?微臣有点担心,给朝廷一千万两,他们能得多少,还保证江南百姓过上好日子,其他赋税不减,他凭什么能做到?”
“是啊,朕也在想这个问题,可是这一百多年官员的联名上奏又是怎么回事?他徐邵总不能强迫吧,竟然还让他们属上了现任官职、连年龄都写上了,想不通啊。”
“皇上,以微臣的看法,不如让他试试,给他一年时间,若是果真有成效,且不出乱子,那对朝廷,对百姓也是有好处的,微臣看了看,这些官员的年龄都在四十岁以下,要说所图,他们估计是想在等徐邵所言的十年以后,那时候……毕竟这机会可是很难得的。”
康熙微微闭眼,轻笑道:“朕想到了,原来如此,呵呵,三项收益,难怪那些官员们会和徐邵联名了,原来如此,呵呵。张廷玉你领着内阁大臣,草拟诏书,就说朕准他所奏,但朕要在一年之后看到成效,而且这件事不准外泄,若是损了朝廷的脸庞,朕也不会留他面子,具体你们看着拟吧。”
“着。”
“这件事你们几个不准泄露出去,毕竟这件事太损体面了,若真能如徐绍所言,朕倒是很期待啊,呵呵。”康熙皇帝终于露出了难得的笑脸,心中对徐绍更是大加赞许。
其实徐绍在奏折上根本就没提到官员的分成,从表面上看,他们是为了朝廷,为了百姓。徐绍正是抓住了康熙皇帝的雄心与内阁大臣们对那些数据的钟爱,才得以通过,徐绍自己都没有想到,十年之后,他竟然就是因为掌握了这个秘密武器,控制着大清朝各省文武官员,也因此成为雍正朝始终屹立不倒的支柱,到了乾隆皇帝登基,徐绍已经达到了人臣的巅峰,却也因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