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历史军事 > 新唐?复兴 > 第一部:起点 第一卷〔科技版〕 第三章:自立门户(下)

第一部:起点 第一卷〔科技版〕 第三章:自立门户(下)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想到此处,李复向元结道:“元兄,你为民解疾苦之心,弟深为佩服。但兄欲再试科举,以此入仕,再为百姓做事的办法,由弟看来,却不见得恰当。”

    元结哦了一声,望着李复,道:“愿闻其详。除此之外,李兄还有别的更好的路途吗?”

    李彭也瞪大了眼睛,想听听李复又有什么至新至明的说法。因为他平日所想,也不外乎读书有成,通过门荫或科举,然后踏上仕途,为国为民作一番事业出来,如今李复说这么做并不见得合适,自然好奇。

    李复微微一笑,道:“以兄之才情,五年前制科却落第归隐,为何?”

    元结一叹,道:“奸臣当道,遮蔽门路,我奈之于何?”

    李复道:“不错,当年是李相弄权,可如今李相依然在位。兄怎能确定,此次他不再弄权?”不等元结说话,李复接着道:“若元兄此次科举得中,能授几品官?”

    元结怔住,这种事情,难以估计,一时不好回答,想了想道:“科举之后,还要经吏部铨选,到底何时授官,授何官,实在难料。”

    有唐一代,常科科举中第仅仅代表获得了参与选官的资格,但初选与中选得以授官的都不会太多,还要经过一定的选限才能赴集,也就是在冬季集中在京城参加铨选,又叫冬集。一般从头年十月开始到次年三月才结束,叫做选限。颁“选格”,取“选解”,由南曹选勘,合格后“乃上三诠”,视其“身、言、书、判”,长名留放,之后“三注三唱,依格拟官”,注唱完毕,还要经过数道审查,门下省“过官”通过后,才能“授予告身,廷谢圣恩”。其中复杂和麻烦,难以叙知。

    即使授了官,一开始多是授予诸县县令、县丞、主薄、判司、州府录事参军等等,都是六品以下,八品、九品居多,之后就要依靠各人的能力一级一级,一年一年的慢慢往上爬了。若是一直考评较优,兼得朝间有人举荐,花个几十年的功夫才能升到五品以上的位置。

    所以李复此问实在难以回答,但其用意并不在于得到答复,他只是让元结意识到如此作的难度。元结也是想到了这些,但还不明白李复此说的目的,正在思考间,又听得李复道:“即使元兄一切顺利,得授一州县父母,能代天子牧一方百姓,但元兄又能帮助多少人脱离水火之中?其他州县的百姓又怎么办?继续在苦海煎熬吗?”

    元结愣了愣道:“这些我倒未仔细想过,但若如此,以我一人之力,恐难造福多少百姓。”

    李复又道:“太平年间还好说,若是天下不再太平,兵乱祸起,以元兄一官职,可能护得这一方百姓?”

    元结和李彭都惊道:“兵乱?如今除去边疆,内地太平已百余年,李兄怎么说会有兵乱之灾?”

    李复看看左右,此时正是半晌,并非饭时,加之三人坐在楼上,旁边已没有别人。便道:“既然说到此处,我们不妨说说天下之事,看看究竟会不会有兵乱。”看了一眼李彭,继续道:“开元年间,当今皇上登基初时,因则天皇后末期与中宗之时吏治败坏,社会危机重重,皇上安抚朝臣,任贤纳谏,澄清吏治,劝农桑,薄税敛,与民修养,开创了盛世之治。此时的皇上,可以说是一代明君,然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天宝之后,渐不如昨,怠于政事,由俭入奢,好大喜功,重用奸佞,以致政风败坏,纲纪失紊。虽然表面上看天下太平日久,繁盛富强,但背后却潜伏着重重危机。民间均田制坏,土地兼并之风盛行,而朝廷无动于衷,反而日益奢侈腐化,多方剥削民众,衰微之祸自此而始,必将导致天下大乱。”

    李彭插道:“如今民间再不是开元之时的样子,家父也时常说起,若是两相比较,已是相差甚远。”

    李复道:“开元初期,君子当权,小人失势,中期则是忠奸并存,而后来就是直臣遭贬,奸佞当权了。这一切应从开元二十四年为分界,自李林甫为相,祸乱就此埋下。李林甫为保住相位,不断贬绌有一定能力的大臣,之前有边将入京为相之事,李林甫为断此门路,竟大量起用胡人为将。而兵制改变,府兵早已崩坏,诸府早已无兵可交,以往关中府兵兵力可统制四方的局势不复存在,内地兵力空虚。边镇之兵,悉统于十道节度使,全国之精兵猛将皆握在他们手中,形成内轻外重之势。加上节度使一人担任多务,渐成为边疆之军政,财政,行政长官,其所统领之军队,非复征点轮番之府兵,而是召募长驻边塞之健儿,得此专兵,军队成为将帅之私人武装力量,遂已有称兵作乱能力,一旦有变,必将牵动全局。”

    元结道:“皇上的本意,是要各节度使拥有专权,能够更有力的镇守边塞,所以我大唐如今才有如此广大的疆土,各处边军势强,内地才能得以安宁。”

    李复点头道:“不错,边境离内地越远,内地受外族的威胁就越小些。但如今的边疆却是很不安宁。皇上好大喜功,边将及一些朝中大臣为了得以专宠,都以兵功为进,所以一再讨扰异族,结果多成激变。这些事情,可能你们比我所知更多。”

    元结和李彭都点头,和李复一起三人扳指算来:“契丹酋李怀秀、奚酋李延宠均归我大唐,一封松漠都督,一封饶乐都督,并都有公主尚之,但由于平庐节度使兼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侵掠不断,各将公主杀死起兵背叛,后安禄山将其逐去。及安禄山再兼任河东节度使,再次进攻两部,调集三镇兵马六万,奚骑两千为先锋,不料奚骑叛去,联合契丹攻之,安禄山只剩二十余骑逃回师州。”

    “南诏一向敬我大唐,但云南太守张虔陀不但辱其妻女,又多所徵求,南诏王阁罗风不应,张虔陀竟遣人辱骂,又密奏其罪。阁罗凤忿怨不已,发兵反叛,攻陷云南,杀死张虔陀,并攻占了原来归附于我朝西南夷的三十二个州。”

    “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八万讨伐南诏,南诏王罗凤派使者来谢罪要求停战,鲜于仲通不应,结果在泸水之南被南诏打得大败。士卒死伤六万余,鲜于仲通也差一点战死。杨国忠却掩盖鲜于仲通的败军之事,仍然为他记叙战功。而南诏自此向北臣服于吐蕃。罗凤却在国城门口镌刻石碑,说自己叛唐是出于无奈,还说南诏世世代代臣服于唐朝,受唐朝的封爵,后世还要归附唐朝,这样的忠心竟得到如此的对待,实令人惋叹。”

    “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假意与石国约和,率兵袭之,俘虏其国王和民众,悉杀其老弱。夺得钱财珍宝,皆入自家。后又入朝献其首领,不料石国王之子逃走,告知诸胡,诸胡部落大怒,欲联合大食国军队进攻安西四镇。高仙芝亲率蕃兵和汉兵三万去攻打大食,结果葛罗禄部落的军队叛唐,与大食军前后夹击,高仙芝大败,士卒几乎全部战死。”

    “今年三月,安禄山又发蕃、汉步骑二十万,并奏请李献忠帅同罗数万骑,与俱击契丹。欲以雪去秋之耻。李献忠原名阿布思,系来降突厥人,上厚礼之,赐姓名李献忠,累迁朔方节度副使,赐爵奉信王,但遭安禄山恨之,故有奏请之举,李献忠恐为他所害,乃帅所部叛归漠北。”

    三人数下来,都是不停摇头感叹。元结道:“这边塞战事连连,还真都是由我唐将而起,不知送掉了多少军士的性命。若一直如此穷兵黩武,虽有这百世基业,数十年的积累,也难以支撑啊!”

    李复稍缓口气,道:“然我大唐最大的危机却不在这边疆战事,而在于开边的军队!”

    元结惊诧道:“边军?”

    李复道:“正是,如此过分的开边,又过分宽大为怀,全无种姓之防,终将自食恶果。各边师之中,各节度使均拥兵数万,实力之强,早已远远超越内地。又有多个节度使为一人兼之,力量更是倍增,如安禄山今为三镇节度使,得专三道劲兵,处十余年不徙,其兵已有荡覆天下之能力。”

    元结不由吸了一口凉气,道:“按李兄之说,我大唐实在是危机重重,但皇上对各边将,尤其是安大夫,极为宠幸,他们总不至于有异心吧。”

    李复摇头道:“边塞如安氏之势力,实是用大唐财富豢养而成的蛮胡兵团,只吮吸了唐室的膏血,并未受到唐室的教育,也就不曾体会到抚育之情,一旦羽翼长成,回顾塞外苦涩之地,怎比得内地如长安、洛阳的不尽繁荣,再看唐室内中空虚无防,自然要扑到唐室的内地来,肆意放纵的蹂躏大唐了!”

    元结还有些将信将疑,道:“皇上对安禄山之厚爱,实在是非他人能及,如今命他一人兼任三镇节度使,又赏铁券,晋封为王,甚至皇上亲自在长安为其修建华宅,得尽荣宠,权势正盛,他难道会……起兵反叛?!”

    说出后四个字,元结竟觉得自己后背上腾的出了一片冷汗。李彭也是紧张的握着茶杯,久久不知放下。

    李复目光沉静如水,道:“之前对其边塞胡兵偏重之势太甚,君相又不早为计,而徒荒淫纵恣,耽宠怙权,怕是难避此劫了!观今朝中,实是李林甫、安禄山与杨国忠、哥舒翰两派争权夺利之态,双方势均力敌,貌似平衡。但如今李林甫年岁已高,又有疾病,若一旦故逝,朝中的平静将立即被打破,况安禄山只对李林甫有惮畏之心,李林甫一去,朝中无人能牵服之,而那时能与杨国忠争宠者亦仅安禄山一人,二人矛盾必然激化,杨国忠处事又不如李林甫沉稳,必千方百计设法除去安氏,而安禄山手握三镇重兵,岂能任其宰割,必将以清除杨氏为号,起兵反叛!”

    元结李彭二人觉得这天下大事,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透彻过,现在看来,大唐这繁华天下真的是已处在风尖浪口之上,时时都有颠覆的危险。

    李复说的口渴,端起茶碗,喝了几口。元结和李彭都陷入沉思,一时竟静了下来,元结只觉得和刚才的气氛相比,更加让人难忍,不由开口道:“李兄说的极是在理,如今看来,这兵乱是必然的,只是看何时发生了,而迟早的关键则在于李林甫。我平日只恨透这奸贼,巴不得他早死,可此际竟担心起他的安危来,实在是不舒服。不过李林甫虽已年老,但只是花甲之岁,不见得会很快亡去吧。”

    李彭想了想,却道:“依我看则不见得,李林甫如今定已是风烛残年,不会有多少活头了。否则此次杨国忠不会拿王开刀,必是看出李林甫病重或是将要不行了,才再次痛下杀手。而且我听家父说,似乎李林甫已多日不太理政务了,如此看来,恐怕李林甫真的是去日无多了。”

    元结听了,还不太明白,李彭给他说了崔国辅被贬一事,和王一案,不由叹道:“看来还真是如此,这可如何是好?不过难道安禄山就毫不顾及皇上对他的眷宠吗?”

    李复道:“安禄山此际一身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手握大权,赏罚由己,日益骄横。他过去对太子无礼,而如今皇上年事已高,太子迟早要继位,当然十分惧怕。又看到当朝武备松弛,就有轻视朝廷之心。对皇上的宠爱,他也许会有些顾及。但他更顾忌的是李林甫,他自认不如李林甫狡猾多计,不敢轻易发难,更关键的是他现在的实力不足,还要时间来增强,所以此时还不会反叛。而李林甫大限将近,死后杨国忠再苦苦相逼,到时候就是他想不反都不成。依我看来,李林甫死后三年之内,安氏必反!”

    只听“啪嗒”一声,却是李彭手中一直握着的那只茶杯,因握了许久,又因紧张出了一手的汗,此际竟握不住了,掉在了桌上。

    元结伸手把茶杯扶正,喃喃道:“难道这兵乱马上就要来临吗,天下的黎民百姓可怎么办?”

    李彭早已听得浑身是汗,却还不自觉,听到此处,便急道:“不若此时就上表皇上,并联合众臣谏之,要皇上提前设防,除其使职,以绝后患!”

    李复淡淡一笑,道:“皇上会听吗?当初安禄山身犯军法,被执送京师,张九龄批示执刑,皇上却不忍加诛,张九龄奋争说安禄山‘失律丧师,不可不诛,且其貌有反像,不杀必为后患’,皇上却冷笑说他枉害忠良。后又有王忠嗣说其必反,就连沉默寡言的太子都说会反,但皇上听吗?现在上谏有什么用处?”

    元结沉思片刻,道:“不若奏知皇上,请其调换各处节度使,使其将兵各生,难以举事。”

    李复听他这个建议,竟一下子想起宋代,有宋一代便是有惩于是而实行使“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制度。不由微微一笑,回道:“如今真正善战的将领少之又少,几乎无人可调,各处若换了将领,要熟悉当地事务恐怕所需时间不会很短,考虑到边塞的安全,加上皇上自己的拓土开边之心,估计皇上不会接受的。”

    李彭叹道:“那怎么办?他此际未反,也根本没有办法定他的罪,怎么才能避免此难呢?”

    元结也道:“不错,我们该怎么办?”忽然看着李复,问道:“李兄把此事看得如此清楚明白,一定有办法吧!”

    李复也望着他,道:“对于兵乱的发生,恐怕没有什么办法避免,但我以为,我等决不能坐而视之。朝廷不做准备,我们却要做一些准备,兵乱来时,方能尽量回护天下黎民,尽量减弱我大唐的损失。”

    李彭急道:“李兄快说,我们要如何做才好?”

    李复看了看他,道:“要做准备的话,一定要按部就班,实实在在的去做,我李复刚才已立下誓言,此生要为天下苍生而活。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彭弟适才说过的,自立门户,建立起一支力量,为平息将来的兵乱,为拯救天下的黎民,为开创一番大业做准备!”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