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绝地反击 第三十六章 放虎出笼(求票冲榜)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马宝是个将才,无论冲锋陷阵和韬略都是上上之选,否则在历史上也成不了吴三桂最得力的大将之一,与夏国相并列。
放马宝出去,朱慈煊早就想过,但一直下不了这个决心。这段时间马宝留在总参谋部不能冲锋陷阵虽然有些郁结,但干起工作来却也尽心尽力,朱慈煊平素在众将间也装得亲切,尽力笼络。依靠他的后世知识,将抗日战争等历史上的战例变化后讲出来,很是得到了不少的钦佩和尊敬。
此次收复大理,所带多是应沐天波的影响而聚集来的土兵,又有其他将官相随,想来马宝没有机会,也没有投清的动机,毕竟现在与历史上的情形已大不一样。
历史上坚持到底,矢志不移的又有多少人,顶多是削发出僧,或消极避世来表示对清廷的反抗,要是照此标准用人,还真成了洪洞县里没好人了。
“但愿臣心似孤心。”朱慈煊望着两将的背影,有感而发的慨叹道。
“殿下。”广国公贺九义在旁说道:“此二人皆将才,屈居于参谋部,如今放虎出笼,当为殿下扫清满虏。”
“贺卿不也是屈居于此吗?难道……”朱慈煊笑着问道。
“臣老了,征战沙场力不从心,这出谋划策也是勉为其难。”贺九义苦笑着摇头道。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朱慈煊慰勉道:“老将军且看孤王如何率忠贞之士扫清宇内,恢复旧日山河。”
“臣当以此为豪。”贺九义突然笑道:“只是这把老骨头却要浪费朝廷俸禄,多活几年,定要看到殿下大展宏图才是。”
“哈哈,老将军这话可言重了。”朱慈煊爽朗的大笑,“为庆祝晋王小捷,今天参谋部放假,去周围山林打些野物,孤王去弄些果酒,咱们晚上小酌欢庆如何?”
“殿下有命,敢不遵从。”贺九义躬身领命,“老臣久不活动,也不知道这箭法生疏否,若晚上没有下酒物,殿下可不要怪罪啊!”
“无妨,无妨。”朱慈煊笑着摆手道。
………………………
“……纵兵南下,侵我汉疆;无城不屠,尸塞水道,血染河殇,骨露荒野,堆砌成行。掠嘉定,长街空荡。失之熙熙,;屠扬州,万人空巷,不见攘攘。攻掠之处,已无整土,屠灭之地,再无完族。剃发易服,不复华夏。自盘古开天地以降,中华之劫难,无过于此者。此诚王侯将相、士农工商同仇敌忾,誓死以抗,求存全种之秋也……”
“不错,不错。”朱慈煊不住口的夸奖道:“吕先生到底是大才呀,这话听得解气,让人热血沸腾。”
“殿下过奖了。”吕留良谦虚道:“微臣文弱书生,不能提刀上阵,徒逞以口舌之利。”
“书生报国无它物,惟有手中笔如刀。”朱慈煊摇了摇头,反驳道:“吕先生不必妄自菲薄,这文章有时比钢刀还要锋利,会让汉奸、卖国贼身败名裂,无地自容。对了,我也写了篇文章,不过白了一些,还请吕先生润色润色。”
“殿下之作,必然上乘。”吕留良恭敬的接过来,展开细读。
“………人皆有一死,死法各不同,然,有一种死亡最令人渴望,那就是为自由、为国家、为人民战斗至死。好男儿谁不渴望如此――名字千古流传,身后万年配飨。还有什么死亡比这种死亡更加辉煌,更加华丽,更加令人神往。一寸江山一寸血,百万明人百万兵,拿起你们的刀枪,去享受那流芳百世的勇名,无论生死,我们都是无愧人生!鼓声动而南风起,剑气冲而北斗平。万众悲歌,气吞山河。诸君但尽人事于日下,必垂青史以永芳。圣人之云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者,尽在今朝。共之,勉之,励之!!!!”
吕留良反复读了三遍,不禁拍案叫绝,“殿下此文虽有些白,但微臣却无从修改,改之则失气势,无原味,不知为何?”
“不会吧?”朱慈煊对于自己剽窃的网文虽然得意,但对吕留良所说无从修改却不太相信,认为这是他谦虚或者是给自己留着脸面。
“吕先生过谦了。”朱慈煊摆手道:“不要因为是孤王写的,便有何顾忌,孤王学识尚浅,文章岂能没错漏,吕先生怎能说无从修改呢?”
“这,待臣细读。”吕留良看朱慈煊一脸不相信的样子,只好低下头再仔细阅读。
“大明时至今日,可以说是人心之败,所以这军事进攻与争取人心、唤起民众的斗志是同样重要的两条战线。”朱慈煊坐下来缓缓说道:“所以孤才特意成立了这宣传部,现在人少,就要吕先生受累了,以后吕先生发现人才便可招入,总要把这宣传部建设成一个坚强的舆论阵地。”
“微臣一介腐儒,如今承蒙殿下抬爱,方有这用武之地,为国尽忠之门,便是累死,也心甘情愿。”吕留良慨然应道。
“吕先生要多注意身体,以后可还有更重的担子等着呢!”朱慈煊示意吕留良坐下,慢慢说道:“吕先生虽是书生,但与那些读死书,有些迂腐的书生却有不同,孤寄大望于你,等到开科取士后,孤决意成立一个政务学院,让那些士子学习体会政策制定之原因与作用,当官为民之本分,不知吕先生认为如何?”
吕留良沉思了一会儿,说道:“既如此,殿下为何不在考题上下下功夫。”
“孤怕考题或考试科目一变,士子们反应太大。”朱慈煊摇头道:“倒不如先取些文章还好的,再入政务学院短训。”
“殿下此言有理。”吕留良沉吟了一下,回答道:“士子们寒窗苦读,非有一日之功,要是所学无用,自然怨气丛生。”
“做得好文章却也未必是个好官。”朱慈煊冷笑道:“这再教之任,孤要吕先生承担,吕先生可万万不要嫌累推辞。”
吕留良犹豫了一下,想到朱慈煊已经把话说死,而且这又是对自己的莫大信任,焉有推托之理。
“殿下重托,微臣敢不从命。”吕留良站起来,跪倒谢恩。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放马宝出去,朱慈煊早就想过,但一直下不了这个决心。这段时间马宝留在总参谋部不能冲锋陷阵虽然有些郁结,但干起工作来却也尽心尽力,朱慈煊平素在众将间也装得亲切,尽力笼络。依靠他的后世知识,将抗日战争等历史上的战例变化后讲出来,很是得到了不少的钦佩和尊敬。
此次收复大理,所带多是应沐天波的影响而聚集来的土兵,又有其他将官相随,想来马宝没有机会,也没有投清的动机,毕竟现在与历史上的情形已大不一样。
历史上坚持到底,矢志不移的又有多少人,顶多是削发出僧,或消极避世来表示对清廷的反抗,要是照此标准用人,还真成了洪洞县里没好人了。
“但愿臣心似孤心。”朱慈煊望着两将的背影,有感而发的慨叹道。
“殿下。”广国公贺九义在旁说道:“此二人皆将才,屈居于参谋部,如今放虎出笼,当为殿下扫清满虏。”
“贺卿不也是屈居于此吗?难道……”朱慈煊笑着问道。
“臣老了,征战沙场力不从心,这出谋划策也是勉为其难。”贺九义苦笑着摇头道。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朱慈煊慰勉道:“老将军且看孤王如何率忠贞之士扫清宇内,恢复旧日山河。”
“臣当以此为豪。”贺九义突然笑道:“只是这把老骨头却要浪费朝廷俸禄,多活几年,定要看到殿下大展宏图才是。”
“哈哈,老将军这话可言重了。”朱慈煊爽朗的大笑,“为庆祝晋王小捷,今天参谋部放假,去周围山林打些野物,孤王去弄些果酒,咱们晚上小酌欢庆如何?”
“殿下有命,敢不遵从。”贺九义躬身领命,“老臣久不活动,也不知道这箭法生疏否,若晚上没有下酒物,殿下可不要怪罪啊!”
“无妨,无妨。”朱慈煊笑着摆手道。
………………………
“……纵兵南下,侵我汉疆;无城不屠,尸塞水道,血染河殇,骨露荒野,堆砌成行。掠嘉定,长街空荡。失之熙熙,;屠扬州,万人空巷,不见攘攘。攻掠之处,已无整土,屠灭之地,再无完族。剃发易服,不复华夏。自盘古开天地以降,中华之劫难,无过于此者。此诚王侯将相、士农工商同仇敌忾,誓死以抗,求存全种之秋也……”
“不错,不错。”朱慈煊不住口的夸奖道:“吕先生到底是大才呀,这话听得解气,让人热血沸腾。”
“殿下过奖了。”吕留良谦虚道:“微臣文弱书生,不能提刀上阵,徒逞以口舌之利。”
“书生报国无它物,惟有手中笔如刀。”朱慈煊摇了摇头,反驳道:“吕先生不必妄自菲薄,这文章有时比钢刀还要锋利,会让汉奸、卖国贼身败名裂,无地自容。对了,我也写了篇文章,不过白了一些,还请吕先生润色润色。”
“殿下之作,必然上乘。”吕留良恭敬的接过来,展开细读。
“………人皆有一死,死法各不同,然,有一种死亡最令人渴望,那就是为自由、为国家、为人民战斗至死。好男儿谁不渴望如此――名字千古流传,身后万年配飨。还有什么死亡比这种死亡更加辉煌,更加华丽,更加令人神往。一寸江山一寸血,百万明人百万兵,拿起你们的刀枪,去享受那流芳百世的勇名,无论生死,我们都是无愧人生!鼓声动而南风起,剑气冲而北斗平。万众悲歌,气吞山河。诸君但尽人事于日下,必垂青史以永芳。圣人之云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者,尽在今朝。共之,勉之,励之!!!!”
吕留良反复读了三遍,不禁拍案叫绝,“殿下此文虽有些白,但微臣却无从修改,改之则失气势,无原味,不知为何?”
“不会吧?”朱慈煊对于自己剽窃的网文虽然得意,但对吕留良所说无从修改却不太相信,认为这是他谦虚或者是给自己留着脸面。
“吕先生过谦了。”朱慈煊摆手道:“不要因为是孤王写的,便有何顾忌,孤王学识尚浅,文章岂能没错漏,吕先生怎能说无从修改呢?”
“这,待臣细读。”吕留良看朱慈煊一脸不相信的样子,只好低下头再仔细阅读。
“大明时至今日,可以说是人心之败,所以这军事进攻与争取人心、唤起民众的斗志是同样重要的两条战线。”朱慈煊坐下来缓缓说道:“所以孤才特意成立了这宣传部,现在人少,就要吕先生受累了,以后吕先生发现人才便可招入,总要把这宣传部建设成一个坚强的舆论阵地。”
“微臣一介腐儒,如今承蒙殿下抬爱,方有这用武之地,为国尽忠之门,便是累死,也心甘情愿。”吕留良慨然应道。
“吕先生要多注意身体,以后可还有更重的担子等着呢!”朱慈煊示意吕留良坐下,慢慢说道:“吕先生虽是书生,但与那些读死书,有些迂腐的书生却有不同,孤寄大望于你,等到开科取士后,孤决意成立一个政务学院,让那些士子学习体会政策制定之原因与作用,当官为民之本分,不知吕先生认为如何?”
吕留良沉思了一会儿,说道:“既如此,殿下为何不在考题上下下功夫。”
“孤怕考题或考试科目一变,士子们反应太大。”朱慈煊摇头道:“倒不如先取些文章还好的,再入政务学院短训。”
“殿下此言有理。”吕留良沉吟了一下,回答道:“士子们寒窗苦读,非有一日之功,要是所学无用,自然怨气丛生。”
“做得好文章却也未必是个好官。”朱慈煊冷笑道:“这再教之任,孤要吕先生承担,吕先生可万万不要嫌累推辞。”
吕留良犹豫了一下,想到朱慈煊已经把话说死,而且这又是对自己的莫大信任,焉有推托之理。
“殿下重托,微臣敢不从命。”吕留良站起来,跪倒谢恩。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