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正文 正文 第二百一十二章 工厂见…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皇后来到宁远的消息很快被传开了,这事根本瞒不住。!主要是车架的规模太高了,虽说现在辽东有自己的特区法规。可推出的时间有限,在那些百姓的潜意识里还是有等级划分的。他们见过最高级别是孙承宗的车架,可他们也看的出那三辆车架的级别。其一辆和孙阁老的一样,另外两辆明显他们的还要高出一个级别,更何况还是孙承宗率领所有的官员前去迎接。
孙承宗并没有戒严,虽说这么做有点冒险。这是皇后到来,他也怕出意外,可他更相信士兵,相信他们能很好的完成安保工作,再说这段时间他已经派人把那些建奴的奸细盯得死死的。他这样做并不是想显摆,而是想把宁远城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
“孙老,我是真的不敢想,宁远城现在是这样一种局面。”毕自严的感触很大,这里的建筑跟京城没法,可这里的繁华程度一点都不京城差。最主要的是那些百姓的精神状态,在他们脸跟本看不出这里是边关,他们也始终把笑容挂在脸。甚至,还有些百姓冲他们的车队挥手微笑,这叫他有些意外。要是京城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可也在另一面体现出那些百姓对官员的信任,对朝廷的信任。
“我可不敢居功,这可都是张雷他们的功劳,我也跟着打打下手。”
“您也别那么说,他们有魄力,敢想敢干这都是真的,可一大部分不还得您老来执行吗?”
“这倒是真的。有的时候他只给你出个主意,然后调屁股没影子了,你想找都找不到他。”
“您老知足吧,好歹还有人给您出主意,我那连个出主意的人都没有,什么事都得你自己想辙。要是您老怕被气到,咱老哥俩换换怎么样?”毕自严笑呵呵的看着孙承宗。
“你个毕老头,主意都打到我身来了。我告诉你,想都别想,我是不会离开辽东的。”孙承宗瞪着眼睛说道。
“你看看,刚才可是你自己说的,这么快反悔了。”
“嘿嘿,他说的那些理论你当时听着是挺不靠谱的,可过后你会发现他说的完全正确。算了,现在也不是说这些的时候。等晚咱们老哥俩烫一壶小酒,咱们边吃边聊。”
李涛是工厂的总负责人,这几天把他忙的够呛,京城来的那些工匠都得他亲自去安排。尽管他也在极力的培养接班人好叫自己脱身,去实现他的理想,当空军主帅的理想,可目前看来还不行。
他们已经讨论过很多次了,他们要走先强军在强国的路。这个结论听起来有些荒谬,更有一些穷兵黩武的味道,可要是仔细想也只有这一条可以走。
现在的世界还没有融为一体,没有什么公约,没有什么条约,更没有所谓的什么人权,没有什么道德谴责。现在是一个拳头的世界,只要你的拳头硬,不怕死后下地狱。你可以肆无忌惮的抢,可以肆无忌惮的杀。自要能过了自己这关,没人和你说三道四,也没人敢和你说三道四。
回头在说大明。大明现在还没有乱,可也是病入膏肓。虽说经过他们强行的输血,病情得到了控制没有继续恶化,可病因还在。病因是什么,病因是那些朝堂的大佬和已经烂到根的地方官员。他们虽然嘴常说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可心里从来不敢小看他们,算是玩阴的,也得费不少的时间。最好的办法当然是铲除他们,最差也得把他们隔离开来,不能叫他们来东北捣乱。他们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依附在大明的身,能治好大明的伤最好。实在不行在独立出来,这样至少在道义站的住脚。
目前来看,情况还是较乐观的。这个小皇帝还算不错,至少他勤奋,没有破罐子破摔,还知道派人过来学习。至于说缺点和犯的错误,那得分怎么看,叫一个还没成年的大男孩管理一个这么大的国家,还是一个烂摊子你能叫他怎么办。好一个快要倒闭的大公司,所有的高层和员工都不干正事。要么夸夸谈牛皮吹破天,要么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在这种情况下,要是没有强有力的外资想扭亏为盈,你想都不要想,算是太祖来了也得挠掉3层头皮。
最主要的,是那个皇帝对他们的信任。最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那些所谓的皇族也没有派人过来捣乱的,这里面应该有他的功劳。别管他出于什么原因,算是他抓住了救命的稻草,能做到现在这点已经很不容易了。
李涛知道事情的重要性,有些事真的绕不开他们,这可是重要的关系。他也想真心实意的帮他们,毕竟这些都是自己人。现在的情况是,想强国必须先强军,想强军必须有强大的工业,而工业里排在首位的是钢铁,要是钢铁跟不也只能是嘴说说。
毕自严他们来到钢厂的时候完全惊呆了,只见仓库里到处都是钢锭,光这里的库存不知道要他们多多少倍,更别说外面即将拉走的那些。
“李涛,你们是怎么做到这些的?”
“毕老,你们别问了,跟我进去看看知道了。”李涛不再说话,而是走在前面带他们进入了车间。
当他们进入车间的时候才知道什么是差距,尤其是那个刘师傅。在京城,在炼铁方面他绝对是个专家。可他发现,在这里他最多算个学徒,看来真是天外有天。他看见车间里并排着几个高炉,每一个高炉都要他的那个大许多。还有那些干活的工匠,他们怎么穿的那么多,他们不热吗,还有他们眼睛带的是什么?一连串的问题在脑袋里冒了出来。
“刘师傅,您可不要小看这些衣服,这些都是防火的布料。您对这些不陌生,铁水有时候会溅出来,穿的这么多也是没办法的事。虽说干活不是很方便,但怎么也能起到一些保护作用。至于他们带的那个叫护目镜,要是长时间盯着铁水看,眼睛会受不了的,这也是起保护作用。”
刘师傅点着头,李涛说的这些他都懂。他以前打铁的时候也经常被火星子崩到,更别说被铁水烫到的滋味了,看来回去以后也得加强安全方面的意识,只是这护目镜看起来不便宜。
“3班长,我能不能问下这个高炉是多大的,你们一共有多少这样的高炉?”
“这个是25吨的,哦,也是5万斤。我们一共建了5个这样的车间,一共有20座这样的高炉,后来我们没有在建了。”
“是因为技术的问题,还是因为什么别的原因。”毕自严忍不住了。在他眼里,这个高炉难以想象,要是大明都是这样的高炉,那一年产多少铁他都不敢想。
“毕老,技术没有任何的问题。我们之所以没有在建是因为它的产能太低,跟不我们发展的步伐。在一个,是我们也是临时规划的,其他的一些配套设施跟不,怕造成太大污染。”
产能太低,跟不发展的步伐?那几位以为自己听错了。5万斤的高炉都嫌少,你叫我们2万斤的怎么活。还有,怕造成太大的污染是什么意思,那些产生的废料扔了扔了呗,有什么可惜的。
“对,是产能太低。你们想想,要是我们想修铁路的话,靠这个炉子得什么年月才能实现。你们还不知道铁路的好处,公路运输跟铁路根本没法,铁路一次能运输千吨的物资。你们算过没有,要是用公路运送这些物资得需要多少辆车,需要多少人,自身的消耗又是多少。”
还有污染的问题,你们不能因为那些废料没用了随便仍出去。这要是造成污染了,会对我们子孙后代的生活造成影响。到时候在想治理的时候麻烦了,成本高不说还费时,是用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不一定能回复到原来的样子。
什么,铁路,一次可以运送1000多吨的物资?毕自严跟张雷也待过一段时间,他对吨不太熟悉但也不完全陌生,他知道一吨大概等于多少石,可是还是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从来都没想过这些问题。
“毕老,你们不用那么惊讶的看着我。你们没听错,是铁路,一次可以运送1000多吨的物资。”
“可,可用什么才能拉动它们。”
“这个不要急,到时候会有的,或者说我们现在正着手在做,但我还是要强调一下环境保护的问题。。。。。”
李涛来至于后世,他知道国家的发展史。国为了发展经济,为了换取外汇,是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多少的宝贵资源被贱卖,多少条河流被污染。国家是富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以前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到的也变成了家常菜,甚至有人为了甩掉身的肥膘而烦恼。可多少地方再也看不到蓝天白云,多少地方在也不是青山绿水,等国家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已经很严重了,国家只能花更大的代价治理。所以,李涛只能强调,强调,在强调。他们认可发展的慢一点,也要保护好环境。
“好,我们一定注意。”
毕自严他们根本没有环境保护的概念,这不能怪他们。现在没有任何的工业,化工业,百姓连饭都吃不饱。算他们在有才能也不可能想到这些,但他们看到李涛的表情很凝重也点头答应。
“走吧,我带你们去水泥厂看看。”
毕自严不明白为什么带他去那个地方,可也没有多问。反正这地方是你说了算,你带我们去哪,我们跟着是了。在离水泥厂还有很远的时候,他们听到了轰隆隆的声音。
水泥厂京城有,还是他找人一手建立的,可最多也是工人拿锤子砸石头的声音。
“李涛,这个是什么声音?”
“这个是碎石机,我们现在用这个碎石头,这样可以节省很多的人力。”现在的碎石机可不是电的,现在还没有电。不过这样也难不住他们,他们可以用蒸汽机来代替。虽说蒸汽机的效率不是很高,可也人工要高出多少倍。
“你是想用这个带那些车皮吗?”毕自严说出了心的疑问,他见到了蒸汽机的强大。
“您可以这么理解,他们在原理是一样的。”
“那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修铁路?”看来这位老人家真的等不及了。
“毕老,您不知道修一条铁路需要多少钢铁。要是一切发展顺利的话,最快也得5年的时间。要是间在有意外,也许时间会更长。”
接着李涛又带他们参观了化工厂,是后世的三酸两碱。这是后世最常用的化工原料,军工更是离不开它们,可也是因为配套设施跟不怕污染没有大规模的生产。现在的辽东像是一只麻雀,它虽然小,可五脏六腑俱全。
李涛带他们去了最后一个地方,那是兵工厂,这可是一个单独的部门。连毕自严都有些紧张,这里的守卫太严了。在他的眼里,是皇宫都没有这么严,要想到达兵工厂得经过五道关卡,而且每道管卡最少都有100多人在守卫。
“李涛,你到底要给我看什么?”
“呵呵,当然是好东西了。”李涛嘴里说的好的东西是37炮,这种炮自打问世以来备受诟病。用它反坦克吧,效果不佳。用它火力支援吧,威力不够。用它防空吧,打的是挺欢实,效果也不如人意。可这样的火炮怎么受到他们的青睐呢,他们为什么非得花大力气先搞这种火炮呢,还是防空的型号。
这得从现在的实际情况出发了,现在还没有完全进入火器的时代,没有什么可以跟它抗衡的武器。先说海军,现在的船都是木质结构,以现在的船体强度很难承受住大口径火炮的后坐力。再说陆军,大口径的火炮固然好,可现在的运输条件有限。一个105火炮的全重差不多有5吨,而这个战斗全重也3吨左右。在一个是它的射速,算现在达不到后世的标准,一分钟也可以打出100多发,而且还是双联装的。在这个还是两军对垒,大规模集团冲锋的时代,只要摆出几门这个的火炮,那场面连李涛都不愿意往下想。
现实也是如此,当毕自严看完他们的演示惊的半天都没说话。他们都在暗自庆幸,幸亏自己来的及时。
本书来自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孙承宗并没有戒严,虽说这么做有点冒险。这是皇后到来,他也怕出意外,可他更相信士兵,相信他们能很好的完成安保工作,再说这段时间他已经派人把那些建奴的奸细盯得死死的。他这样做并不是想显摆,而是想把宁远城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
“孙老,我是真的不敢想,宁远城现在是这样一种局面。”毕自严的感触很大,这里的建筑跟京城没法,可这里的繁华程度一点都不京城差。最主要的是那些百姓的精神状态,在他们脸跟本看不出这里是边关,他们也始终把笑容挂在脸。甚至,还有些百姓冲他们的车队挥手微笑,这叫他有些意外。要是京城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可也在另一面体现出那些百姓对官员的信任,对朝廷的信任。
“我可不敢居功,这可都是张雷他们的功劳,我也跟着打打下手。”
“您也别那么说,他们有魄力,敢想敢干这都是真的,可一大部分不还得您老来执行吗?”
“这倒是真的。有的时候他只给你出个主意,然后调屁股没影子了,你想找都找不到他。”
“您老知足吧,好歹还有人给您出主意,我那连个出主意的人都没有,什么事都得你自己想辙。要是您老怕被气到,咱老哥俩换换怎么样?”毕自严笑呵呵的看着孙承宗。
“你个毕老头,主意都打到我身来了。我告诉你,想都别想,我是不会离开辽东的。”孙承宗瞪着眼睛说道。
“你看看,刚才可是你自己说的,这么快反悔了。”
“嘿嘿,他说的那些理论你当时听着是挺不靠谱的,可过后你会发现他说的完全正确。算了,现在也不是说这些的时候。等晚咱们老哥俩烫一壶小酒,咱们边吃边聊。”
李涛是工厂的总负责人,这几天把他忙的够呛,京城来的那些工匠都得他亲自去安排。尽管他也在极力的培养接班人好叫自己脱身,去实现他的理想,当空军主帅的理想,可目前看来还不行。
他们已经讨论过很多次了,他们要走先强军在强国的路。这个结论听起来有些荒谬,更有一些穷兵黩武的味道,可要是仔细想也只有这一条可以走。
现在的世界还没有融为一体,没有什么公约,没有什么条约,更没有所谓的什么人权,没有什么道德谴责。现在是一个拳头的世界,只要你的拳头硬,不怕死后下地狱。你可以肆无忌惮的抢,可以肆无忌惮的杀。自要能过了自己这关,没人和你说三道四,也没人敢和你说三道四。
回头在说大明。大明现在还没有乱,可也是病入膏肓。虽说经过他们强行的输血,病情得到了控制没有继续恶化,可病因还在。病因是什么,病因是那些朝堂的大佬和已经烂到根的地方官员。他们虽然嘴常说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可心里从来不敢小看他们,算是玩阴的,也得费不少的时间。最好的办法当然是铲除他们,最差也得把他们隔离开来,不能叫他们来东北捣乱。他们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依附在大明的身,能治好大明的伤最好。实在不行在独立出来,这样至少在道义站的住脚。
目前来看,情况还是较乐观的。这个小皇帝还算不错,至少他勤奋,没有破罐子破摔,还知道派人过来学习。至于说缺点和犯的错误,那得分怎么看,叫一个还没成年的大男孩管理一个这么大的国家,还是一个烂摊子你能叫他怎么办。好一个快要倒闭的大公司,所有的高层和员工都不干正事。要么夸夸谈牛皮吹破天,要么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在这种情况下,要是没有强有力的外资想扭亏为盈,你想都不要想,算是太祖来了也得挠掉3层头皮。
最主要的,是那个皇帝对他们的信任。最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那些所谓的皇族也没有派人过来捣乱的,这里面应该有他的功劳。别管他出于什么原因,算是他抓住了救命的稻草,能做到现在这点已经很不容易了。
李涛知道事情的重要性,有些事真的绕不开他们,这可是重要的关系。他也想真心实意的帮他们,毕竟这些都是自己人。现在的情况是,想强国必须先强军,想强军必须有强大的工业,而工业里排在首位的是钢铁,要是钢铁跟不也只能是嘴说说。
毕自严他们来到钢厂的时候完全惊呆了,只见仓库里到处都是钢锭,光这里的库存不知道要他们多多少倍,更别说外面即将拉走的那些。
“李涛,你们是怎么做到这些的?”
“毕老,你们别问了,跟我进去看看知道了。”李涛不再说话,而是走在前面带他们进入了车间。
当他们进入车间的时候才知道什么是差距,尤其是那个刘师傅。在京城,在炼铁方面他绝对是个专家。可他发现,在这里他最多算个学徒,看来真是天外有天。他看见车间里并排着几个高炉,每一个高炉都要他的那个大许多。还有那些干活的工匠,他们怎么穿的那么多,他们不热吗,还有他们眼睛带的是什么?一连串的问题在脑袋里冒了出来。
“刘师傅,您可不要小看这些衣服,这些都是防火的布料。您对这些不陌生,铁水有时候会溅出来,穿的这么多也是没办法的事。虽说干活不是很方便,但怎么也能起到一些保护作用。至于他们带的那个叫护目镜,要是长时间盯着铁水看,眼睛会受不了的,这也是起保护作用。”
刘师傅点着头,李涛说的这些他都懂。他以前打铁的时候也经常被火星子崩到,更别说被铁水烫到的滋味了,看来回去以后也得加强安全方面的意识,只是这护目镜看起来不便宜。
“3班长,我能不能问下这个高炉是多大的,你们一共有多少这样的高炉?”
“这个是25吨的,哦,也是5万斤。我们一共建了5个这样的车间,一共有20座这样的高炉,后来我们没有在建了。”
“是因为技术的问题,还是因为什么别的原因。”毕自严忍不住了。在他眼里,这个高炉难以想象,要是大明都是这样的高炉,那一年产多少铁他都不敢想。
“毕老,技术没有任何的问题。我们之所以没有在建是因为它的产能太低,跟不我们发展的步伐。在一个,是我们也是临时规划的,其他的一些配套设施跟不,怕造成太大污染。”
产能太低,跟不发展的步伐?那几位以为自己听错了。5万斤的高炉都嫌少,你叫我们2万斤的怎么活。还有,怕造成太大的污染是什么意思,那些产生的废料扔了扔了呗,有什么可惜的。
“对,是产能太低。你们想想,要是我们想修铁路的话,靠这个炉子得什么年月才能实现。你们还不知道铁路的好处,公路运输跟铁路根本没法,铁路一次能运输千吨的物资。你们算过没有,要是用公路运送这些物资得需要多少辆车,需要多少人,自身的消耗又是多少。”
还有污染的问题,你们不能因为那些废料没用了随便仍出去。这要是造成污染了,会对我们子孙后代的生活造成影响。到时候在想治理的时候麻烦了,成本高不说还费时,是用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不一定能回复到原来的样子。
什么,铁路,一次可以运送1000多吨的物资?毕自严跟张雷也待过一段时间,他对吨不太熟悉但也不完全陌生,他知道一吨大概等于多少石,可是还是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从来都没想过这些问题。
“毕老,你们不用那么惊讶的看着我。你们没听错,是铁路,一次可以运送1000多吨的物资。”
“可,可用什么才能拉动它们。”
“这个不要急,到时候会有的,或者说我们现在正着手在做,但我还是要强调一下环境保护的问题。。。。。”
李涛来至于后世,他知道国家的发展史。国为了发展经济,为了换取外汇,是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多少的宝贵资源被贱卖,多少条河流被污染。国家是富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以前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到的也变成了家常菜,甚至有人为了甩掉身的肥膘而烦恼。可多少地方再也看不到蓝天白云,多少地方在也不是青山绿水,等国家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已经很严重了,国家只能花更大的代价治理。所以,李涛只能强调,强调,在强调。他们认可发展的慢一点,也要保护好环境。
“好,我们一定注意。”
毕自严他们根本没有环境保护的概念,这不能怪他们。现在没有任何的工业,化工业,百姓连饭都吃不饱。算他们在有才能也不可能想到这些,但他们看到李涛的表情很凝重也点头答应。
“走吧,我带你们去水泥厂看看。”
毕自严不明白为什么带他去那个地方,可也没有多问。反正这地方是你说了算,你带我们去哪,我们跟着是了。在离水泥厂还有很远的时候,他们听到了轰隆隆的声音。
水泥厂京城有,还是他找人一手建立的,可最多也是工人拿锤子砸石头的声音。
“李涛,这个是什么声音?”
“这个是碎石机,我们现在用这个碎石头,这样可以节省很多的人力。”现在的碎石机可不是电的,现在还没有电。不过这样也难不住他们,他们可以用蒸汽机来代替。虽说蒸汽机的效率不是很高,可也人工要高出多少倍。
“你是想用这个带那些车皮吗?”毕自严说出了心的疑问,他见到了蒸汽机的强大。
“您可以这么理解,他们在原理是一样的。”
“那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修铁路?”看来这位老人家真的等不及了。
“毕老,您不知道修一条铁路需要多少钢铁。要是一切发展顺利的话,最快也得5年的时间。要是间在有意外,也许时间会更长。”
接着李涛又带他们参观了化工厂,是后世的三酸两碱。这是后世最常用的化工原料,军工更是离不开它们,可也是因为配套设施跟不怕污染没有大规模的生产。现在的辽东像是一只麻雀,它虽然小,可五脏六腑俱全。
李涛带他们去了最后一个地方,那是兵工厂,这可是一个单独的部门。连毕自严都有些紧张,这里的守卫太严了。在他的眼里,是皇宫都没有这么严,要想到达兵工厂得经过五道关卡,而且每道管卡最少都有100多人在守卫。
“李涛,你到底要给我看什么?”
“呵呵,当然是好东西了。”李涛嘴里说的好的东西是37炮,这种炮自打问世以来备受诟病。用它反坦克吧,效果不佳。用它火力支援吧,威力不够。用它防空吧,打的是挺欢实,效果也不如人意。可这样的火炮怎么受到他们的青睐呢,他们为什么非得花大力气先搞这种火炮呢,还是防空的型号。
这得从现在的实际情况出发了,现在还没有完全进入火器的时代,没有什么可以跟它抗衡的武器。先说海军,现在的船都是木质结构,以现在的船体强度很难承受住大口径火炮的后坐力。再说陆军,大口径的火炮固然好,可现在的运输条件有限。一个105火炮的全重差不多有5吨,而这个战斗全重也3吨左右。在一个是它的射速,算现在达不到后世的标准,一分钟也可以打出100多发,而且还是双联装的。在这个还是两军对垒,大规模集团冲锋的时代,只要摆出几门这个的火炮,那场面连李涛都不愿意往下想。
现实也是如此,当毕自严看完他们的演示惊的半天都没说话。他们都在暗自庆幸,幸亏自己来的及时。
本书来自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