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正文 正文 第三百零七章 中国速度…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新的一年开始了,这些人也难得休息几天。!尤其是张雷,这段时间哪都不去,白天在督师府里陪孙老喝茶,晚回家跟他的媳妇一起写作业,这样的日子一直过到了正月十五。
“孙老,你说今年元宵节咋没人请我喝酒呢?”
“他们倒是想请你喝酒,关键是谁敢呢,你去年干的有点太狠了,一桌人都被你弄桌子下面去了。”
“那也不能怪我呀,明明是他们实力不行嘛。”
“不是他们实力不行,是你的实力太强了,没人敢单独跟你喝酒了。”孙承宗也很无语,去年的一幕他还记得清楚,他是亲眼看见张雷是怎么把他们干躺下的,因为这自己还输了不少钱。
“孙老,要不咱爷俩喝点?”
“喝点喝点,反正你小子也不敢灌我。”
“孙老,谁那么大胆子要灌你呀?”门外响起了张伟的声音。
“队长,吴队,你们俩咋来了?”
“其实我早想来了,是老吴一直拦着我,说等过完正月十五再说。我想想也是,都忙了一年了好不容易才歇几天。”
“这么说又有的忙了?”
“当然了,这事还得你出面。”
“啥事?”
“先去弄点东西吃,我们也不常来正好陪着孙老喝两盅。”
“成,你们等着,我去弄几个小菜咱们边吃边说。”
张雷说完出去了,别看他的官最大,在别人的眼里也风光,但在这3位面前他只有跑腿的份。
。。。。。。。。。
“张雷,前几天郑司令来消息了。”
“郑司令,他来什么消息了,不会是又没钱了吧,这位哥哥可真能遭钱。”
张雷想想都哆嗦,因为这一年多来他确实没少花,光南京造船厂投了几百万两的白银。不过张雷从来没有问过为什么,因为他知道造船确实吃钱。
“钱呢,他当然要,不过这次有个好消息。”
“好消息,什么好消息?”
“你猜?”
“吴队,你啥时候也喜欢卖关子了,不会是宝船要下水吧?”
“厉害,一下被你猜到了。”
“咳,咳!”
张雷一口酒喷了出来,他只是顺嘴胡说的没想到猜对了。
“不会这么快吧,这才一年的时间!”
“我们刚得到消息的时候也被吓了一跳,可后来一想觉得也没什么。你别忘了,有一种速度叫国速度。”
“吴强,什么叫国速度?”
孙承宗在听到吴强说宝船要下水的时候忍着没问,宝船的复杂程度绝对超乎自己的想像,可当他听说国速度的时候在也忍不住了。
“孙老,这么说吧。”
“不管什么事,只要咱们国人决定做了那一定能做成。不管是质量还是时间,咱们要说世界第二,那绝没有人敢说世界第一。这是咱们办事的效率,也是他们眼里的国速度。”
“嗯,我懂了一点。”
“孙老,其实这事即在情理之外,也在情理之。”
“这又是什么意思?”
“所说的情理之内,是郑司令用了一年的时间完成宝船下水是有可能的。所说的情理之外,是他在用三年的时间叫宝船下水也是正常的。”
。。。。。。。
“我又被你弄糊涂了。”
“孙老,您不用糊涂。造船,我不算是外行,但是造宝船我绝对是外行。”
“那谁是内行,郑芝龙?”
“对,他绝对是内行,但有人他还内行。”
“谁,我怎么不知道咱们大明还有此等的人物?”
“不知道您听说过黄安没有?”
“黄安,是那个南京造船厂的前任厂督?”
“对,是他,宝船这么快下水是他的功劳。”
“这怎么可能,他在厂督的位置待了好多年了也没听说有什么作为,怎么给郑芝龙打了一年的下手出了如此的成绩?”
“孙老,您不用那么吃惊,其实道理很简单的。”
“很简单,我没看出哪里简单来。”
“呵呵,他以前当厂督的时候过的是什么日子。那是整天为了柴米油盐,为了填饱那些船匠肚子的日子。等郑司令到了那他在也不用这些发愁,而是把所有的心思都扑到工作的日子。”
“张雷这一年来可没少给他们批经费,光经我手送过去的有300万两了,算郑司令自己带过去的加在一起有500万两了,这可是接近以前整个国家2年税收。”
“一个造船厂,一年用了500万两银子!”
“这还只是个开始,以后还会逐年递增。”
“不是,他们把钱都花哪去了,500万都没够花!”
“孙老,这得要问你们自己了,你们以前给人家的是什么待遇,能不饿死的不错了,哪还有心思给你们干活。”
“这些钱一部分还了以前的欠账,一部分用来改变他们的待遇。当然了,一大部分还是用在了船厂的建设,现在的船厂设施可以说一天一个样。”
“难怪张雷这小子老跟我哭穷说钱不够花,我原来还以为他跟我开玩笑呢。我以为部队的装备已经很吃钱了,没想到真正吃钱的大户是船厂。”
“孙老,您说的没错。船厂确实是吃钱的大户,这不光是造船的费用,以后保养的费用会更高。但为了咱们国家的将来,这笔钱是必须投的,而且还要优先。”
“有钱能使鬼推磨,看来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不完全是,这个磨黄安可以推,换个人未必推得了。”
“这个又怎么说?”
“孙老,看来我得批评您了,您对手下的官员一点都不了解。这个黄安可是大有来头,要不是机缘巧合恐怕要被埋没了。往小了说,这是咱们国的损失,往大了说,那是整个世界的损失。”
“这么严重!”
“一点都不夸张,要是没有他算咱们有整套的图纸宝船也得在几年以后才能下水。郑司令曾经跟我说过,他第一眼认出了那是宝船的图纸。”
“这么说,他一直。。。”
“对,他一直在坚守他的信念,哪怕机会渺茫他也在一直坚守。”
“真是难为他了。。”
孙承宗见吴强岔开话题也跟着岔开了,虽然现在这里没有外人,但有些话心里清楚行了不能说的太明白,这些话要是传出去会对那个黄安不利。
“说说吧,你们2个一起来绝不会只为了给黄安说好话那么简单,一定是有什么想法吧?”
“孙老,您真是高瞻远瞩,一下发现了我们的来意。”
“我终于知道张雷胡扯的本事是跟谁学的了,我一直以为你们2个较正经,没想到你们一样的油嘴滑舌,刚才还批评我呢,这功夫说我高瞻远瞩了。”
“嘿嘿,那不是跟您来开个小玩笑吗。”
“说说你们的想法?”
“孙老,我们想利用这次机会做一次宣传。不但要奖励黄安和那些工程师们,而且力度还要大。这次奖励不光是名誉方面的,物资方面的也要有。”
“你们的意思是想叫皇奖励他们?”
“对,最好是皇亲往造船厂参加剪彩仪式,要是皇实在走不开得麻烦您老前往了。”
“皇能不能去我不敢打保镖,但有张雷在也差不了多少。”
“我是必须去的,我这辈子能看到宝船也是我的福气,能参加剪彩更是我的福分。”
“张雷,你明天出发,一定要说服皇去南京,这是为开海的一次宣传,也叫那些老古董有个心里准备。”
。。。。。。。。
那3个人对视一眼,看来这个孙老是有些兴奋过头了,连老古董都出来了。
“孙老,您先别急,我们还有下一步计划。”
“快说,凡是你们提出来的我都支持。”
“我们想下次西洋,以国家的名义。”
“时间是不是急了点,北面还没有完全安定,国内的情况也不是很好,这个时候下西洋是不是。。。”
“孙老,北面您不用担心,咱们辽东有5个师,随便去一个能打的他们满地找牙,之所有我们还没有动原因您也知道。”
“至于国内更不是问题了,有阶级有对立这个问题由来已久,我们选择这个时候出去更能转接矛盾,也有利于经济的复苏。”
“主题是什么?”
“叫国人了解世界,改变国人的世界观。顺便组织一个商队,咱们大明的商品在西方还是很受欢迎的。”
“这么简单?”
“当然了,主要是为了宣扬世界和平,叫他们都知道咱们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
。。。。。。。。
孙承宗才不会相信他们的鬼话,因为那2位说到和平的时候都是一脸的阴笑,眼睛里更是冒着绿光。他还知道张雷平时给下面那些将军灌输的是什么思想,那绝对是赤裸裸的强盗逻辑。
但他相信,他们想改变国人的世界观是真的,组织国人经商也是真的,这确实有利于经济复苏,也能转接国内的矛盾。
至于什么宣扬世界和平那是纯粹扯蛋了,以他们以往的作风,只要你听话咱们和平。要是你不听话,那打到你和平,反正结果只有一种,那是只能占便宜。
“宣扬世界和平!”
“嗯,这个主意较好,咱们华夏民族确实是热爱和平的。纵观历史,咱们还真没有主动攻击过谁,那怕是最强盛的时候也是被动反击,偶尔主动一次也是可以的。”
。。。。。。。。。
“诶,孙老,您真是,啥也不说了,来,我们敬您一杯。”
吴强有点语无伦次,这个孙老不但开窍了,而且说的他们还阴晦。
“嘿嘿,其实你们说的对,只要咱们百姓过的好管他们死活干什么,那的百姓过的好不好是他们皇帝该操心的事。”
“你们都说了,世界这么大物资的总量那么多。他们吃的多咱们吃的少,咱们吃的多他们吃的少,这两种要是叫我选我当然选咱们多吃。”
“来,孙老,我们在敬您一杯。”
“你们别给我整多了,我还没听你们的具体计划呢。”
“其实也没什么计划,还是和以前差不多。”
“以前是走一路抢一路,现在是走一路卖一路,他们要是动小心思,那真对不起了,只能用咱们的方式宣扬和平了。”
“具体的计划没有,想法总该有吧?”
“我们是这么想的,这次出去主要是为了探路,因为国人对世界观还不是很了解。”
“军方要去很多人,海军不要说了,他们训练的这么长时间也该出去走走了。陆军方面,主要是一些将军和一些基层的军官,只要他们对外面了解了下面的士兵好办了,这也是为了将来准备,以后我们会在外面大量驻军的。”
“那民间呢,主要是哪些人?”
“这次也是我们第一次组织,所以不能带太多的人,主要是那些大的商会和一些成功的商人。只要他们眼界开阔了,下面的小商人也会跟着受益。”
“商品嘛,还是以能代表咱们国特色的为主。如说,瓷器,丝绸,茶叶,这3样是主打产品,在以一些地方具有代表性的为辅。”
“不错,你们说的这些确实具有代表性,也关乎很多人的收益,只要能打开销路,下面百姓的日子会好过。”
“时间定了吗,什么时候出发。”
“半年,半年的时间。”
“这次是以宝船为主,它是国家的象征,也能代表咱们国家整体的造船水平。可它刚刚建造完成,还没有正式的下水。从试航到晒装,半年已经是我们压缩最短的时间了。”
“行,有准信行。”
“我这次去南京不回来了,我回京城住一段时间协调这件事,尽可能把政策传达下去,必要的时候你们也要出面。”
“那谢谢孙老了。”
“该说谢谢的应该是我。”
“来,为了大明的未来干杯。”
“干杯。”
本书来自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孙老,你说今年元宵节咋没人请我喝酒呢?”
“他们倒是想请你喝酒,关键是谁敢呢,你去年干的有点太狠了,一桌人都被你弄桌子下面去了。”
“那也不能怪我呀,明明是他们实力不行嘛。”
“不是他们实力不行,是你的实力太强了,没人敢单独跟你喝酒了。”孙承宗也很无语,去年的一幕他还记得清楚,他是亲眼看见张雷是怎么把他们干躺下的,因为这自己还输了不少钱。
“孙老,要不咱爷俩喝点?”
“喝点喝点,反正你小子也不敢灌我。”
“孙老,谁那么大胆子要灌你呀?”门外响起了张伟的声音。
“队长,吴队,你们俩咋来了?”
“其实我早想来了,是老吴一直拦着我,说等过完正月十五再说。我想想也是,都忙了一年了好不容易才歇几天。”
“这么说又有的忙了?”
“当然了,这事还得你出面。”
“啥事?”
“先去弄点东西吃,我们也不常来正好陪着孙老喝两盅。”
“成,你们等着,我去弄几个小菜咱们边吃边说。”
张雷说完出去了,别看他的官最大,在别人的眼里也风光,但在这3位面前他只有跑腿的份。
。。。。。。。。。
“张雷,前几天郑司令来消息了。”
“郑司令,他来什么消息了,不会是又没钱了吧,这位哥哥可真能遭钱。”
张雷想想都哆嗦,因为这一年多来他确实没少花,光南京造船厂投了几百万两的白银。不过张雷从来没有问过为什么,因为他知道造船确实吃钱。
“钱呢,他当然要,不过这次有个好消息。”
“好消息,什么好消息?”
“你猜?”
“吴队,你啥时候也喜欢卖关子了,不会是宝船要下水吧?”
“厉害,一下被你猜到了。”
“咳,咳!”
张雷一口酒喷了出来,他只是顺嘴胡说的没想到猜对了。
“不会这么快吧,这才一年的时间!”
“我们刚得到消息的时候也被吓了一跳,可后来一想觉得也没什么。你别忘了,有一种速度叫国速度。”
“吴强,什么叫国速度?”
孙承宗在听到吴强说宝船要下水的时候忍着没问,宝船的复杂程度绝对超乎自己的想像,可当他听说国速度的时候在也忍不住了。
“孙老,这么说吧。”
“不管什么事,只要咱们国人决定做了那一定能做成。不管是质量还是时间,咱们要说世界第二,那绝没有人敢说世界第一。这是咱们办事的效率,也是他们眼里的国速度。”
“嗯,我懂了一点。”
“孙老,其实这事即在情理之外,也在情理之。”
“这又是什么意思?”
“所说的情理之内,是郑司令用了一年的时间完成宝船下水是有可能的。所说的情理之外,是他在用三年的时间叫宝船下水也是正常的。”
。。。。。。。
“我又被你弄糊涂了。”
“孙老,您不用糊涂。造船,我不算是外行,但是造宝船我绝对是外行。”
“那谁是内行,郑芝龙?”
“对,他绝对是内行,但有人他还内行。”
“谁,我怎么不知道咱们大明还有此等的人物?”
“不知道您听说过黄安没有?”
“黄安,是那个南京造船厂的前任厂督?”
“对,是他,宝船这么快下水是他的功劳。”
“这怎么可能,他在厂督的位置待了好多年了也没听说有什么作为,怎么给郑芝龙打了一年的下手出了如此的成绩?”
“孙老,您不用那么吃惊,其实道理很简单的。”
“很简单,我没看出哪里简单来。”
“呵呵,他以前当厂督的时候过的是什么日子。那是整天为了柴米油盐,为了填饱那些船匠肚子的日子。等郑司令到了那他在也不用这些发愁,而是把所有的心思都扑到工作的日子。”
“张雷这一年来可没少给他们批经费,光经我手送过去的有300万两了,算郑司令自己带过去的加在一起有500万两了,这可是接近以前整个国家2年税收。”
“一个造船厂,一年用了500万两银子!”
“这还只是个开始,以后还会逐年递增。”
“不是,他们把钱都花哪去了,500万都没够花!”
“孙老,这得要问你们自己了,你们以前给人家的是什么待遇,能不饿死的不错了,哪还有心思给你们干活。”
“这些钱一部分还了以前的欠账,一部分用来改变他们的待遇。当然了,一大部分还是用在了船厂的建设,现在的船厂设施可以说一天一个样。”
“难怪张雷这小子老跟我哭穷说钱不够花,我原来还以为他跟我开玩笑呢。我以为部队的装备已经很吃钱了,没想到真正吃钱的大户是船厂。”
“孙老,您说的没错。船厂确实是吃钱的大户,这不光是造船的费用,以后保养的费用会更高。但为了咱们国家的将来,这笔钱是必须投的,而且还要优先。”
“有钱能使鬼推磨,看来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不完全是,这个磨黄安可以推,换个人未必推得了。”
“这个又怎么说?”
“孙老,看来我得批评您了,您对手下的官员一点都不了解。这个黄安可是大有来头,要不是机缘巧合恐怕要被埋没了。往小了说,这是咱们国的损失,往大了说,那是整个世界的损失。”
“这么严重!”
“一点都不夸张,要是没有他算咱们有整套的图纸宝船也得在几年以后才能下水。郑司令曾经跟我说过,他第一眼认出了那是宝船的图纸。”
“这么说,他一直。。。”
“对,他一直在坚守他的信念,哪怕机会渺茫他也在一直坚守。”
“真是难为他了。。”
孙承宗见吴强岔开话题也跟着岔开了,虽然现在这里没有外人,但有些话心里清楚行了不能说的太明白,这些话要是传出去会对那个黄安不利。
“说说吧,你们2个一起来绝不会只为了给黄安说好话那么简单,一定是有什么想法吧?”
“孙老,您真是高瞻远瞩,一下发现了我们的来意。”
“我终于知道张雷胡扯的本事是跟谁学的了,我一直以为你们2个较正经,没想到你们一样的油嘴滑舌,刚才还批评我呢,这功夫说我高瞻远瞩了。”
“嘿嘿,那不是跟您来开个小玩笑吗。”
“说说你们的想法?”
“孙老,我们想利用这次机会做一次宣传。不但要奖励黄安和那些工程师们,而且力度还要大。这次奖励不光是名誉方面的,物资方面的也要有。”
“你们的意思是想叫皇奖励他们?”
“对,最好是皇亲往造船厂参加剪彩仪式,要是皇实在走不开得麻烦您老前往了。”
“皇能不能去我不敢打保镖,但有张雷在也差不了多少。”
“我是必须去的,我这辈子能看到宝船也是我的福气,能参加剪彩更是我的福分。”
“张雷,你明天出发,一定要说服皇去南京,这是为开海的一次宣传,也叫那些老古董有个心里准备。”
。。。。。。。。
那3个人对视一眼,看来这个孙老是有些兴奋过头了,连老古董都出来了。
“孙老,您先别急,我们还有下一步计划。”
“快说,凡是你们提出来的我都支持。”
“我们想下次西洋,以国家的名义。”
“时间是不是急了点,北面还没有完全安定,国内的情况也不是很好,这个时候下西洋是不是。。。”
“孙老,北面您不用担心,咱们辽东有5个师,随便去一个能打的他们满地找牙,之所有我们还没有动原因您也知道。”
“至于国内更不是问题了,有阶级有对立这个问题由来已久,我们选择这个时候出去更能转接矛盾,也有利于经济的复苏。”
“主题是什么?”
“叫国人了解世界,改变国人的世界观。顺便组织一个商队,咱们大明的商品在西方还是很受欢迎的。”
“这么简单?”
“当然了,主要是为了宣扬世界和平,叫他们都知道咱们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
。。。。。。。。
孙承宗才不会相信他们的鬼话,因为那2位说到和平的时候都是一脸的阴笑,眼睛里更是冒着绿光。他还知道张雷平时给下面那些将军灌输的是什么思想,那绝对是赤裸裸的强盗逻辑。
但他相信,他们想改变国人的世界观是真的,组织国人经商也是真的,这确实有利于经济复苏,也能转接国内的矛盾。
至于什么宣扬世界和平那是纯粹扯蛋了,以他们以往的作风,只要你听话咱们和平。要是你不听话,那打到你和平,反正结果只有一种,那是只能占便宜。
“宣扬世界和平!”
“嗯,这个主意较好,咱们华夏民族确实是热爱和平的。纵观历史,咱们还真没有主动攻击过谁,那怕是最强盛的时候也是被动反击,偶尔主动一次也是可以的。”
。。。。。。。。。
“诶,孙老,您真是,啥也不说了,来,我们敬您一杯。”
吴强有点语无伦次,这个孙老不但开窍了,而且说的他们还阴晦。
“嘿嘿,其实你们说的对,只要咱们百姓过的好管他们死活干什么,那的百姓过的好不好是他们皇帝该操心的事。”
“你们都说了,世界这么大物资的总量那么多。他们吃的多咱们吃的少,咱们吃的多他们吃的少,这两种要是叫我选我当然选咱们多吃。”
“来,孙老,我们在敬您一杯。”
“你们别给我整多了,我还没听你们的具体计划呢。”
“其实也没什么计划,还是和以前差不多。”
“以前是走一路抢一路,现在是走一路卖一路,他们要是动小心思,那真对不起了,只能用咱们的方式宣扬和平了。”
“具体的计划没有,想法总该有吧?”
“我们是这么想的,这次出去主要是为了探路,因为国人对世界观还不是很了解。”
“军方要去很多人,海军不要说了,他们训练的这么长时间也该出去走走了。陆军方面,主要是一些将军和一些基层的军官,只要他们对外面了解了下面的士兵好办了,这也是为了将来准备,以后我们会在外面大量驻军的。”
“那民间呢,主要是哪些人?”
“这次也是我们第一次组织,所以不能带太多的人,主要是那些大的商会和一些成功的商人。只要他们眼界开阔了,下面的小商人也会跟着受益。”
“商品嘛,还是以能代表咱们国特色的为主。如说,瓷器,丝绸,茶叶,这3样是主打产品,在以一些地方具有代表性的为辅。”
“不错,你们说的这些确实具有代表性,也关乎很多人的收益,只要能打开销路,下面百姓的日子会好过。”
“时间定了吗,什么时候出发。”
“半年,半年的时间。”
“这次是以宝船为主,它是国家的象征,也能代表咱们国家整体的造船水平。可它刚刚建造完成,还没有正式的下水。从试航到晒装,半年已经是我们压缩最短的时间了。”
“行,有准信行。”
“我这次去南京不回来了,我回京城住一段时间协调这件事,尽可能把政策传达下去,必要的时候你们也要出面。”
“那谢谢孙老了。”
“该说谢谢的应该是我。”
“来,为了大明的未来干杯。”
“干杯。”
本书来自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