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正文 正文 第三百一十二章 推测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皇,这次没少花吧,大出血了啊。 ”
。。。。。。。。。。。
“老师,你别在调侃我了。这次是真没少花,前前后后花了我近10万两的银子,不过这钱花的值,花的舒坦。”
“嗯,是花的值,你要是把这钱花在那些人身估计得有一大半进了他们腰包。在这里,你不但换来了忠心,还能换回咱们大明的未来。”
“确实,那些人确实都是人才,要想叫大明走向世界,还真得靠他们才行。”
“诶,老师,自从船以后您开始写,您到底写什么呢?”
本来崇祯和孙承宗还想在船厂多待几天的,可时间真的不允许他们偷懒。
那个大舅哥说了,等宝船试航完事要下西洋,还要带着大明的商人去。可现在他要是在朝堂之提出这事绝对会有一大半人反对,他还不想过早的和那些大臣翻脸,因为自己也是只是刚刚解决温饱问题。
所以,这事还得在背后操作,可能帮自己的也那么几个,于是他和老师在第二天登了战舰返回天津。然后在从天津返京,因为这事实在是宜早不宜迟。
“没什么,我在整理我的诗集,我决定以后封笔不写了。”
“封笔,为什么!”
“因为我去年年冬的时候听到一首词。这首词绝对是千古绝唱,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一生注定无法被超越。”
。。。。。。。。
崇祯被惊的说不出话来,老师的才华他是知道的,他老人家这一辈子不知道写了多少好词出来。他的书房里摆着不少老师的作品,可现在看老师的神态居然有些失落,他到底听到了什么,受到了这么大的打击,被打击的居然要封笔。
“老师,能叫我看看吗?”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崇祯这回真被震到了,难怪老师要封笔。先不说写这首词的人采怎么样,光他这幅雄心壮志无人能及。
采更是连太祖,算了,还是别提太祖了,丢人。
“老师,这首词是写的?”
“咱先不说是谁写的,先说说你对这首词的评价?”
“学生不敢妄言。”
崇祯说的是真的,凭这首词作者的雄心壮志和胆量气魄他不管乱说。能达到如此高度的人从古至今都没有几个,自己绝对达不到这个高度。
“这里没有外人,是随便说说你的看法。”
“那学生斗胆了,要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老师批评。”
惜秦皇汉武略输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要是将这一句拿出来单独看有点对历史人物的不敬。
还有下一句。
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居然被说成了猎人,这往小了说是瞧不起历史人物,往大了说是骄傲自满,妄自尊大。
“但要是整体看是。。”
“是什么?”
“像老师您说的那样,千古绝唱,他的一生都将无法被超越。”
“好一个江山如此多娇,好一个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好一个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首词完全体现了作者的凌云壮志。”
“老师,这首词到底是谁作的,我一定要见见他。”
“你不是刚刚跟他分开吗。”
“刚刚,谁呀?”
崇祯一下子懵了,他没想到是这个答案,听老师的意思这个人他很熟。
“不会是。。。”
“对,是他,这是去年他在科尔沁陪我赏雪的时候作的。”
“你是说这首词是大舅哥作的?”
“对,是张雷作的。”
“哈哈!”
崇祯笑的前俯后仰,仿佛像是他听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一样。
“怎么,你不信张雷有这分心胸,有这分气魄?”
“不,我相信他有这分心胸,也相信他有这分气魄,但这首词绝对不是他作的。”
崇祯说的很肯定,因为他了解张雷,也了解他的那些战友。他们的目标是很高,志向也远大,但他们的身缺少一种东西,那是王者的气息。
“可这是他在科尔沁陪我赏雪的时候说的,我还记得他在朗读这首词时候的神情。”
“老师,大舅哥这个人是有化,但那是化不是采。他平时说话那大大咧咧的样,不时还爆出几句我艹,您觉得这首词真的是出自他手吗?”
“我估计他跟您去赏雪都是被你逼着去的,我都能猜出他当时说您什么了?”
“你说说看。”
“那我说了,您可不能生气。”
“说。”
“你个老孙头,你是不是精神不好,这大冷天的不在屋子里待着跑出去看雪,你是不是吃饱了撑的。”
“呃。。”
“虽然这不是原话,但意思却差不多,他当时确实不愿意陪我出去。”
“您看,一个连赏雪心情都没有的人会作出这么好的词吗,估计他是当时是有感而发朗诵而已。”
“我想起来了。”
“您想起什么了?”
“当时我还沉浸在这首词里,正好孙洪泽和何可纲将军回来了。我还问孙洪泽,我说你跟张雷是老搭档,你对他能做出千古绝句有什么评价没有,结果他说了3个字。”
“哪3个字?”
“不要脸。”
。。。。。。。。。
“那孙班长当时的表情怎么样?”
“好像是一脸的鄙视,要是当时张雷在场的话估计能抽他。”
“这回您明白了吧,大舅哥跟孙班长可是过命的交情,他们两个在火里都不知道滚过多少回了。要是这首词真是大舅哥作的,孙班长会他不要脸吗?”
“呃。”
“按皇这么一说,这还真不是他作的,可我当时怎么没有感觉到不对呢。。”
“老师,有一句话叫当事者迷傍观者清。您当时是掉进这首词里出不来了,您的第一印象是以为这首词是他作的,所以你才没有察觉到任何不对,还会批评孙班长。”
“对,你说的太对了,我当时是批评他来着。”
“那您现在呢,还觉得是他作的吗?”
“虽然这一切都是咱们的推测,但已经可以肯定了,这不是他写的。像皇说的那样,他只是有感而发,而我误以为是他作的,所有的问题都处在我身,还叫张雷背了黑锅。”
“可这首词到底是谁作的,要是有缘一见,绝对是。。。”
“老师,您不用想了,写这首词的人您是见不到了。”
“是啊,遗憾那。”
“是遗憾,这个人能如此的评价秦皇汉武说明这个人一定是个伟人,令所有人敬佩的伟人,当然也包括他的敌人在内。”
“嗯。。”
“老师,大舅哥他们身有很多秘密。”
“这我知道,他们有很多事瞒着我们,但他们并没有恶意,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孙承宗赶紧解释,他以为自己这个学生的老毛病又犯了。
“老师,我没有怀疑过他们,也没有必要怀疑他们。说句难听的,他们想要我这个位置是轻而易举的事,没必要绕那么大的弯子。”
“我说的秘密是指他们可能会预知未来,又或是他们来至另外一个世界。”
“预知未来,另外一个世界,这怎么可能!”
“皇,你不觉得这事很荒谬吗?”
“是很荒谬,可有些事用常理真的解释不清楚。”
“老师,我跟您说件事。”
“在来南京之前,他见到了盈盈,还一口肯定盈盈肚子里的孩子是太子。”
“什么,娘娘怀孕了?”
“皇,这可是大事!”
“老师,您先别急,盈盈身体好的很,大舅哥也说她不会出任何问题。”
“这很好解释啊,也许他会看相,你也知道世会看相的人很多。”
。。。。。。。。
“要是真那么简单好了,当时我跟盈盈问他,说你怎么肯定是太子,可他说有些事解释不明白。”
“重要的不是这个,当时盈盈说了,既然你知道是男孩那给孩子起个名字吧。可他没有,他说那是未来的太子他不敢乱起名叫我起,可我起了名字以后他又问我确定是叫这个名字吗。”
“皇,你给太子起了什么名字?”
“朱开疆。”
“开疆,开括疆域,开疆拓土,好名字,很有寓意。”
“对呀,我当时是这么解释的,可他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明显愣了一下。”
“愣了一下,皇的意思是?”
“意思很明显,太子的原名不是这个,而是另外一个。”
“另外一个,叫什么?”
“那我不知道了,但肯定不是叫朱开疆,要不然他不会发愣,更不会问我却不确定,所以我才说他们预知未来,或是真的来至另外一个世界。”
“这不可能,我是决不想信什么预知未来,也不相信另外一个世界。”
“我也不相信这些,可有很多事真的解释不清楚。”
“老师,咱们不妨回忆一下,从你们第一次见面开始,我来说,您来解释。”
“好。”
“从你们第一次见面开始,他们到了觉华岛以后为什么点名叫祖三将军去接他们,而不是别人。”
“很简单,被围的是祖大将军,叫祖三将军去接很正常,在说祖三将军治军很严。”
“嗯,可以这么理解。”
“那在老师来京城之前,他为什么一定要叫老师把徐阁老和他的徒弟孙元化在天牢里救出来,他们好像没见过这两个人吧。”
“这也很好解释,徐大人为官清廉,初阳也确实有过人之处。”
“好,这也解释的通。”
“那我在说一些小事。”
“大舅哥当初是怎么轻而易举的做出香皂和香水的,这些东西在咱们大明根本没有,那些蛮夷之地也没有这些。”
“这不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他们懂的多。”
“好吧,您这么说也无可厚非。”
“那当初我叫他给我推荐人才的时候,他为什么毫不犹豫的说出了曹诏,卢象升和孙传庭,还说他们3个都是我大明的人才,还能说他们能独当一面。”
“这只能说明他慧眼识人。”
“可他当时跟我说根本不认识他们,连面都没见过。”
。。。。。。。。。
“曹将军不用说了,他在辽东的时候立过汗马功劳。卢象升也不说了,他在京城保卫战的时候崭露头角。但孙传庭呢,他那个时候可是赋闲在家,是因为大舅哥的举荐才重新启用的。”
“这个,也许。”
“您看,你解释不来了吧。”
“还有宋应星,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知县。他既没有突出的政绩,也没有什么学著作,可他为什么非要把他弄到京城来,而且还非要把他弄到兵工厂去和孙元化搭档。”
。。。。。。。
“您别急,还有。”
“他为什么不朝,要说他不想做官也解释的通,可他为什么又在私下里去拜会毕老。”
“老师,您想想看,他前前后后认识的这些人,现在哪一个简单,不是经济的人才是军事的人才,要不是军工方面的人才。”
“这些您怎么解释,不会跟我说是个意外吧?”
“也许真的是个意外。”
“老师,你。。。”
“好吧,这些还不足以说明问题,我在说一件事。”
“当初他为什么跟老骆一起去山西,为什么怀疑那些晋商私通建奴而不是别的商人,他又为什么在走之前来我这借尚方宝剑,难道仅仅是地理的原因吗?”
“也许真是这个原因。”
“老师,一件事是意外,两件事也许是以外,可事事都猜的那么准不能用意外来解释了。”
“这只有一种可能,是他知道咱们这些人,知道咱们的将来。”
“这太匪夷所思了。”
“是点匪夷所思,不过有一点值得庆幸。”
“什么?”
“是咱们的所作所为没有叫他们失望,或者说值得他们同情,要不然我很可能是一个亡国之君。”
“皇,不可妄言。”
“老师,这里没有外人,只有你和我。我没有妄言,更没有胡说。要是按照以前的形式不是没有这种可能,而且机率会很大。”
孙承宗没有说话,他在想着刚才崇祯说的。要是没有张雷他们的出现,次的大凌河之战绝对讨不了好。要是没有他们的强行输血,现在国库里还是空空如也,京辽地区的经济也不会迹般的扭转。要是真的按照那种形式发展下去,说不定真的会国破家亡。
虽然这一切都是皇的推测,尽管有些匪夷所思,可真没有这个更合理的解释了。
“皇。。”
“老师,我现在不再担心这些问题了。我现在吃得下睡的香,只要我跟他们站在一起,我绝不会是亡国之君,大明会在我的手里兴,大明会在我的手里重新崛起。”
本书来自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
“老师,你别在调侃我了。这次是真没少花,前前后后花了我近10万两的银子,不过这钱花的值,花的舒坦。”
“嗯,是花的值,你要是把这钱花在那些人身估计得有一大半进了他们腰包。在这里,你不但换来了忠心,还能换回咱们大明的未来。”
“确实,那些人确实都是人才,要想叫大明走向世界,还真得靠他们才行。”
“诶,老师,自从船以后您开始写,您到底写什么呢?”
本来崇祯和孙承宗还想在船厂多待几天的,可时间真的不允许他们偷懒。
那个大舅哥说了,等宝船试航完事要下西洋,还要带着大明的商人去。可现在他要是在朝堂之提出这事绝对会有一大半人反对,他还不想过早的和那些大臣翻脸,因为自己也是只是刚刚解决温饱问题。
所以,这事还得在背后操作,可能帮自己的也那么几个,于是他和老师在第二天登了战舰返回天津。然后在从天津返京,因为这事实在是宜早不宜迟。
“没什么,我在整理我的诗集,我决定以后封笔不写了。”
“封笔,为什么!”
“因为我去年年冬的时候听到一首词。这首词绝对是千古绝唱,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一生注定无法被超越。”
。。。。。。。。
崇祯被惊的说不出话来,老师的才华他是知道的,他老人家这一辈子不知道写了多少好词出来。他的书房里摆着不少老师的作品,可现在看老师的神态居然有些失落,他到底听到了什么,受到了这么大的打击,被打击的居然要封笔。
“老师,能叫我看看吗?”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崇祯这回真被震到了,难怪老师要封笔。先不说写这首词的人采怎么样,光他这幅雄心壮志无人能及。
采更是连太祖,算了,还是别提太祖了,丢人。
“老师,这首词是写的?”
“咱先不说是谁写的,先说说你对这首词的评价?”
“学生不敢妄言。”
崇祯说的是真的,凭这首词作者的雄心壮志和胆量气魄他不管乱说。能达到如此高度的人从古至今都没有几个,自己绝对达不到这个高度。
“这里没有外人,是随便说说你的看法。”
“那学生斗胆了,要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老师批评。”
惜秦皇汉武略输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要是将这一句拿出来单独看有点对历史人物的不敬。
还有下一句。
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居然被说成了猎人,这往小了说是瞧不起历史人物,往大了说是骄傲自满,妄自尊大。
“但要是整体看是。。”
“是什么?”
“像老师您说的那样,千古绝唱,他的一生都将无法被超越。”
“好一个江山如此多娇,好一个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好一个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首词完全体现了作者的凌云壮志。”
“老师,这首词到底是谁作的,我一定要见见他。”
“你不是刚刚跟他分开吗。”
“刚刚,谁呀?”
崇祯一下子懵了,他没想到是这个答案,听老师的意思这个人他很熟。
“不会是。。。”
“对,是他,这是去年他在科尔沁陪我赏雪的时候作的。”
“你是说这首词是大舅哥作的?”
“对,是张雷作的。”
“哈哈!”
崇祯笑的前俯后仰,仿佛像是他听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一样。
“怎么,你不信张雷有这分心胸,有这分气魄?”
“不,我相信他有这分心胸,也相信他有这分气魄,但这首词绝对不是他作的。”
崇祯说的很肯定,因为他了解张雷,也了解他的那些战友。他们的目标是很高,志向也远大,但他们的身缺少一种东西,那是王者的气息。
“可这是他在科尔沁陪我赏雪的时候说的,我还记得他在朗读这首词时候的神情。”
“老师,大舅哥这个人是有化,但那是化不是采。他平时说话那大大咧咧的样,不时还爆出几句我艹,您觉得这首词真的是出自他手吗?”
“我估计他跟您去赏雪都是被你逼着去的,我都能猜出他当时说您什么了?”
“你说说看。”
“那我说了,您可不能生气。”
“说。”
“你个老孙头,你是不是精神不好,这大冷天的不在屋子里待着跑出去看雪,你是不是吃饱了撑的。”
“呃。。”
“虽然这不是原话,但意思却差不多,他当时确实不愿意陪我出去。”
“您看,一个连赏雪心情都没有的人会作出这么好的词吗,估计他是当时是有感而发朗诵而已。”
“我想起来了。”
“您想起什么了?”
“当时我还沉浸在这首词里,正好孙洪泽和何可纲将军回来了。我还问孙洪泽,我说你跟张雷是老搭档,你对他能做出千古绝句有什么评价没有,结果他说了3个字。”
“哪3个字?”
“不要脸。”
。。。。。。。。。
“那孙班长当时的表情怎么样?”
“好像是一脸的鄙视,要是当时张雷在场的话估计能抽他。”
“这回您明白了吧,大舅哥跟孙班长可是过命的交情,他们两个在火里都不知道滚过多少回了。要是这首词真是大舅哥作的,孙班长会他不要脸吗?”
“呃。”
“按皇这么一说,这还真不是他作的,可我当时怎么没有感觉到不对呢。。”
“老师,有一句话叫当事者迷傍观者清。您当时是掉进这首词里出不来了,您的第一印象是以为这首词是他作的,所以你才没有察觉到任何不对,还会批评孙班长。”
“对,你说的太对了,我当时是批评他来着。”
“那您现在呢,还觉得是他作的吗?”
“虽然这一切都是咱们的推测,但已经可以肯定了,这不是他写的。像皇说的那样,他只是有感而发,而我误以为是他作的,所有的问题都处在我身,还叫张雷背了黑锅。”
“可这首词到底是谁作的,要是有缘一见,绝对是。。。”
“老师,您不用想了,写这首词的人您是见不到了。”
“是啊,遗憾那。”
“是遗憾,这个人能如此的评价秦皇汉武说明这个人一定是个伟人,令所有人敬佩的伟人,当然也包括他的敌人在内。”
“嗯。。”
“老师,大舅哥他们身有很多秘密。”
“这我知道,他们有很多事瞒着我们,但他们并没有恶意,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孙承宗赶紧解释,他以为自己这个学生的老毛病又犯了。
“老师,我没有怀疑过他们,也没有必要怀疑他们。说句难听的,他们想要我这个位置是轻而易举的事,没必要绕那么大的弯子。”
“我说的秘密是指他们可能会预知未来,又或是他们来至另外一个世界。”
“预知未来,另外一个世界,这怎么可能!”
“皇,你不觉得这事很荒谬吗?”
“是很荒谬,可有些事用常理真的解释不清楚。”
“老师,我跟您说件事。”
“在来南京之前,他见到了盈盈,还一口肯定盈盈肚子里的孩子是太子。”
“什么,娘娘怀孕了?”
“皇,这可是大事!”
“老师,您先别急,盈盈身体好的很,大舅哥也说她不会出任何问题。”
“这很好解释啊,也许他会看相,你也知道世会看相的人很多。”
。。。。。。。。
“要是真那么简单好了,当时我跟盈盈问他,说你怎么肯定是太子,可他说有些事解释不明白。”
“重要的不是这个,当时盈盈说了,既然你知道是男孩那给孩子起个名字吧。可他没有,他说那是未来的太子他不敢乱起名叫我起,可我起了名字以后他又问我确定是叫这个名字吗。”
“皇,你给太子起了什么名字?”
“朱开疆。”
“开疆,开括疆域,开疆拓土,好名字,很有寓意。”
“对呀,我当时是这么解释的,可他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明显愣了一下。”
“愣了一下,皇的意思是?”
“意思很明显,太子的原名不是这个,而是另外一个。”
“另外一个,叫什么?”
“那我不知道了,但肯定不是叫朱开疆,要不然他不会发愣,更不会问我却不确定,所以我才说他们预知未来,或是真的来至另外一个世界。”
“这不可能,我是决不想信什么预知未来,也不相信另外一个世界。”
“我也不相信这些,可有很多事真的解释不清楚。”
“老师,咱们不妨回忆一下,从你们第一次见面开始,我来说,您来解释。”
“好。”
“从你们第一次见面开始,他们到了觉华岛以后为什么点名叫祖三将军去接他们,而不是别人。”
“很简单,被围的是祖大将军,叫祖三将军去接很正常,在说祖三将军治军很严。”
“嗯,可以这么理解。”
“那在老师来京城之前,他为什么一定要叫老师把徐阁老和他的徒弟孙元化在天牢里救出来,他们好像没见过这两个人吧。”
“这也很好解释,徐大人为官清廉,初阳也确实有过人之处。”
“好,这也解释的通。”
“那我在说一些小事。”
“大舅哥当初是怎么轻而易举的做出香皂和香水的,这些东西在咱们大明根本没有,那些蛮夷之地也没有这些。”
“这不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他们懂的多。”
“好吧,您这么说也无可厚非。”
“那当初我叫他给我推荐人才的时候,他为什么毫不犹豫的说出了曹诏,卢象升和孙传庭,还说他们3个都是我大明的人才,还能说他们能独当一面。”
“这只能说明他慧眼识人。”
“可他当时跟我说根本不认识他们,连面都没见过。”
。。。。。。。。。
“曹将军不用说了,他在辽东的时候立过汗马功劳。卢象升也不说了,他在京城保卫战的时候崭露头角。但孙传庭呢,他那个时候可是赋闲在家,是因为大舅哥的举荐才重新启用的。”
“这个,也许。”
“您看,你解释不来了吧。”
“还有宋应星,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知县。他既没有突出的政绩,也没有什么学著作,可他为什么非要把他弄到京城来,而且还非要把他弄到兵工厂去和孙元化搭档。”
。。。。。。。
“您别急,还有。”
“他为什么不朝,要说他不想做官也解释的通,可他为什么又在私下里去拜会毕老。”
“老师,您想想看,他前前后后认识的这些人,现在哪一个简单,不是经济的人才是军事的人才,要不是军工方面的人才。”
“这些您怎么解释,不会跟我说是个意外吧?”
“也许真的是个意外。”
“老师,你。。。”
“好吧,这些还不足以说明问题,我在说一件事。”
“当初他为什么跟老骆一起去山西,为什么怀疑那些晋商私通建奴而不是别的商人,他又为什么在走之前来我这借尚方宝剑,难道仅仅是地理的原因吗?”
“也许真是这个原因。”
“老师,一件事是意外,两件事也许是以外,可事事都猜的那么准不能用意外来解释了。”
“这只有一种可能,是他知道咱们这些人,知道咱们的将来。”
“这太匪夷所思了。”
“是点匪夷所思,不过有一点值得庆幸。”
“什么?”
“是咱们的所作所为没有叫他们失望,或者说值得他们同情,要不然我很可能是一个亡国之君。”
“皇,不可妄言。”
“老师,这里没有外人,只有你和我。我没有妄言,更没有胡说。要是按照以前的形式不是没有这种可能,而且机率会很大。”
孙承宗没有说话,他在想着刚才崇祯说的。要是没有张雷他们的出现,次的大凌河之战绝对讨不了好。要是没有他们的强行输血,现在国库里还是空空如也,京辽地区的经济也不会迹般的扭转。要是真的按照那种形式发展下去,说不定真的会国破家亡。
虽然这一切都是皇的推测,尽管有些匪夷所思,可真没有这个更合理的解释了。
“皇。。”
“老师,我现在不再担心这些问题了。我现在吃得下睡的香,只要我跟他们站在一起,我绝不会是亡国之君,大明会在我的手里兴,大明会在我的手里重新崛起。”
本书来自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