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终于送男主出海啦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陶清走的那天早上,外头雾蒙蒙的,雨要下不下。陶清娘还在睡着,陶清静静的站在门口看了一阵儿,心头沉甸甸的,有些喘不上气。
金凤却醒的特别早,她精心打扮了一番,穿上了刚成亲时穿的大红色襦裙,外头没穿棉坎肩,这时节还早,只罩了件合欢缠枝披肩。精心搽上胭脂,描了淡淡的新月眉,微微一蹙,平添了几分楚楚离愁。
陶清站在金凤身后,拿梳子给她通发,动作轻柔小心,熟练的反绾成一个惊鹄髻。望向铜镜中的彼此,万语千言也说不出一句。
金凤扶了扶发簪,叹息道:“这发髻你绾的越来越好了,这样复杂的样式,我自己是绾不起来的,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你才能再给我绾一次头发。”说道最后,已经说不下去,又红了眼圈。
陶清抿着嘴唇,想要说些安慰的话,最后也只在金凤的眉心落下一吻。
金凤站起身,给陶清打点行装。陶清看着金凤忙碌,转身从书房拿出笔墨,在桌上铺了张纸笺,笔走龙蛇写下一则十六字小令:凤,万里扬帆送我还,莫叹念,殷勤添衣饭。
金凤抱着包裹过来,看到纸上的字迹,心中升起浓浓的暖意,便把包裹放到一边,另拿了一张纸,提笔也回了一首十六字小令,陶清凑过来想看,金凤忙将纸笺折好,塞到包袱里:“现在不许看,等以后你想我的时候再看。”小令杜撰,讲究平仄的小天使板砖轻点~~
后来,在无数个夜晚,陶清一个人坐在商船的甲板上,仰望着漆黑的夜空中那一轮明月,手中摩挲着一张纸笺,上头的字迹依稀可便:清,三千情思待君绾,人何在?千里共婵娟。
金凤到陶清娘屋门口,向里探头瞧了瞧,回来对陶清道:“趁着娘还没醒,我送送你吧。”
两人肩并肩走在黎明的村庄小路上,晨雾飘荡在田间地头,置身其中像踩在云彩上一般,陶清牵着金凤的手,一步一步走的缓慢平稳,真想就这么一直走的天边去。
可是很快就到了村口,远远的就看见那里停了一辆马车,漂亮的枣红色高头大马,崭新的马鞍在初升的阳光下铮光发亮,两个小厮站在马车旁,冲着陶清招手。
“清爷,主子让我们来接您。”
陶清点头:“有劳二位小哥儿。”转头对金凤道:“这是梅风,这是梅浪,都是梅子玉梅公子的家仆,这回便是他们随我出海。这位是拙荆金凤。”
金凤福身行礼:“二位小哥有礼,清哥没出过远门,更没做过船,一路上还劳烦二位多多照应。”
梅风梅浪忙拱手作揖:“夫人哪里话。以后咱们跟着清爷做事,清爷就是咱们主子,伺候好了是咱们的本分,若是有个好歹就是咱们做下人的失职了。”
金凤微笑道:“二位小哥年纪轻轻,就能带领商船出海,真让我佩服的紧!”金凤看着梅风梅浪不过十六七的年纪,太小了些,做事难免不周全,嘴上虽说奉承的话,心里却是不以为然。
梅浪听了这话刺耳,昂首道:“夫人,您别看咱们年纪轻,说起出海的本事,整个金陵,就找不出比我们兄弟几个更懂水性的,而且海上气候多变,我们从十来岁就跟着梅府老爷子出海,来来回回不下十余次。夫人只管放心就是,清爷怎么出的海,我们便怎么把他送回来,保证一根寒毛都不少。要知道,我们原来可都是跟在少爷身边贴身伺候的,是主子看重清爷,才把我们几个指派给他。”
金凤知道自己刚才的话唐突了,忙又陪礼,梅浪还想辩驳几句,夸夸自家本事,梅风却拦住他:“别闹了,咱们这就出发吧,其他几个商队昨儿就到了东京汴梁了,就差咱们这一队了。”
陶清深深看了金凤一眼,咬牙上了马车,马车轱辘辘远去,卷起一路风尘。金凤驻足看了一会儿,连卷起的尘土都瞧不见了,便转身回家。
梅风驾着车,他性子沉稳,是梅公子的心腹,办事向来稳妥。梅浪就活泼些,虽然本事了得,但身上还留着些童心未泯的天真,说话也随意的多,此刻陪着陶清在车里坐着,给陶清摆上一小碟糕点,自己先拈了一块儿尝起来,嘴里也是闲不住:“清爷,你吃,这梅花糕又甜又糯,可好吃了。哎,清爷,你家夫人真好看,他们都说,与咱们梅公子相好的那个绿玉姑娘是倾国倾城的美人,依我看来,清爷夫人比那绿玉姑娘更美三分,别的不说,那通身的韵味气势,就把绿玉姑娘比下去了。”
陶清一愣,脱口问道:“绿玉?你是说你们梅公子要娶的女子,名唤绿玉?”
梅浪点头如捣蒜:“对呀对呀,怎么,清爷也认识绿玉姑娘么?”
陶清心中讶异,这梅公子还真是个痴情种,那绿玉原是勾栏院的女子,后来又被人买了当妾,虽说如今是自由身,可是有那么一段身世,能嫁到普通人家当个正妻就是天大的造化了,像梅家这样富可敌国的大户人家,嫁进去当妾都难比登天,如何能容的下她当正妻?
不过陶清为人厚道,不愿揭人短处,便摇头道:“我倒是不认得,只听我娘子提起过。”
马车直奔汴梁城,然后沿着大运河南下,至金陵,坐船出海,从此烟波风浪里,白帆摇摇,归期未有期!
金凤送走了陶清,回到家时,陶清娘已经起床了,自己披了衣裳,头上扎了抹额,正立在大门口扶着门四处张望。
金凤见陶清娘站在大门口,吓了一跳,忙三步并做两步走过去:“娘,怎么起的这样早?大清早的在这风口里站着,再要伤了风可怎么好,我扶您回屋吧。”
陶清娘仍回头望了两眼:“清哥儿呢?我今儿早上一醒就觉得心里突突的跳,往日都能多睡一会儿,今儿却早早的醒了,总觉得有什么事。”
金凤笑道:“娘,您总多心,能出什么事儿啊,我刚送清哥去了,他在城里揽了几桩活计,主顾着人来接,催的急,看您熟睡着,便没打搅。”
陶清娘点点头,喃喃道:“哦,原来是去城里做活了呀!”
金凤又安慰了一番,做了饭,熬了药,陪着陶清娘吃了。盈盈娘领着盈盈来瞧她,陪着说了会子话,盈盈是个开心果儿,和金凤一唱一和的,逗的陶清娘合不拢嘴。
就这样,金凤在家住了十多天,陶清娘的气色一天天渐好,已经能自己做饭熬药,闲时同盈盈娘说话,做点子绣活儿,一天的时间也就打发了。
该收豆子的时候,陶清娘念叨:“家里收粮食清哥儿也不回来。”
金凤道:“清哥那里忙,走不开,过个一年半载的,清哥做木匠活的名气在邯郸城里传开了,咱们就盘家店面,日子不比现在好过?到时候就接您过去享福。家里这点子粮食哪用他分心,我一个人就收了。”有陶德年帮衬着,豆子果然收的很快,陶德年坚持把收的豆子都运到金凤家去,金凤转念一想,这样也好,若是直接运到盈盈家里去,陶清娘难免分心,便点头答应了。
家里的蚕也做了茧儿,再往前,就是长长的农闲了,金凤想着也该是去邯郸城的时候了。于是便拣了一天说闲话的时候,金凤便有意无意的说起:“许多日子没进城了,也不知道清哥一个人在城里好不好,有没有缺吃少穿的,往前天儿冷了,真叫人担心。算日子,小牧的乡试也快考完了,不知道结果怎样,咱们在村子里一点儿消息都没有,我在家里待的心急,坐也坐不住,睡也睡不安稳,还是赶明儿去城里看看才能放心。”
金凤早和盈盈交代好了,盈盈见金凤冲她使眼色,便向陶伯母撒娇道:“娘,我也要跟金凤姐去城里玩,我都大半年没去了,在家里怪没意思的,赶明儿我也去。”
陶伯母道:“你们两个丫头家,去城里不方便。正好明天是集市,就让你大伯送你们去,顺便买点油盐酱醋针头线脑的,也好有个照应。”
陶清娘在一旁道:“也好,往前天气渐冷了,我给清哥儿做的棉衣,你给他捎着。这都去了一个多月了,你去了见到他跟他说,让他有空回来看看,别老想着做活挣钱。”
金凤鼻子一酸,险些哭出来,怕一张嘴露出马脚,忙忍住了,点了点头答应一声:“哎!”
晚间,金凤把盈盈拉到自己屋里,盈盈帮着她把棉衣打点好,金凤又去了书房,将平日里喜爱看的书挑了一摞,一并包在包裹里,叫盈盈先包回家,免得明日走的时候,让陶清娘看出什么来。
盈盈抱着包袱,险些跌到地上去,愁眉苦脸道:“金丫头你惯会使唤我,这包袱沉死了!”
金凤哄好:“我的好姑娘,你帮我这遭,等下回我来,给你带好吃的点心,好不好?”
盈盈这才欢天喜地的走了,还不忘嘱咐道:“我要王七嫂家的豆腐馅包子,还要聚福楼的糟猪蹄儿,你千万给我带来。”
金凤一边答应一边笑道:“傻丫头,赶明儿你不就跟着去吗,到了城里你想吃什么管我要就是了。”
旁的东西交给盈盈拿走了,金凤将剩下的一百八十两银子包起来,有十多斤重,金凤掂了掂,还是决定先带上三十两,另外的一百五十两,金凤藏到床下的暗格里。又把陶清留下的纸笺和描下来的海上地图珍重的装到绣囊里挂在脖子上。
一切准备停当,金凤和衣躺在床上,一觉睡到天明。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金凤却醒的特别早,她精心打扮了一番,穿上了刚成亲时穿的大红色襦裙,外头没穿棉坎肩,这时节还早,只罩了件合欢缠枝披肩。精心搽上胭脂,描了淡淡的新月眉,微微一蹙,平添了几分楚楚离愁。
陶清站在金凤身后,拿梳子给她通发,动作轻柔小心,熟练的反绾成一个惊鹄髻。望向铜镜中的彼此,万语千言也说不出一句。
金凤扶了扶发簪,叹息道:“这发髻你绾的越来越好了,这样复杂的样式,我自己是绾不起来的,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你才能再给我绾一次头发。”说道最后,已经说不下去,又红了眼圈。
陶清抿着嘴唇,想要说些安慰的话,最后也只在金凤的眉心落下一吻。
金凤站起身,给陶清打点行装。陶清看着金凤忙碌,转身从书房拿出笔墨,在桌上铺了张纸笺,笔走龙蛇写下一则十六字小令:凤,万里扬帆送我还,莫叹念,殷勤添衣饭。
金凤抱着包裹过来,看到纸上的字迹,心中升起浓浓的暖意,便把包裹放到一边,另拿了一张纸,提笔也回了一首十六字小令,陶清凑过来想看,金凤忙将纸笺折好,塞到包袱里:“现在不许看,等以后你想我的时候再看。”小令杜撰,讲究平仄的小天使板砖轻点~~
后来,在无数个夜晚,陶清一个人坐在商船的甲板上,仰望着漆黑的夜空中那一轮明月,手中摩挲着一张纸笺,上头的字迹依稀可便:清,三千情思待君绾,人何在?千里共婵娟。
金凤到陶清娘屋门口,向里探头瞧了瞧,回来对陶清道:“趁着娘还没醒,我送送你吧。”
两人肩并肩走在黎明的村庄小路上,晨雾飘荡在田间地头,置身其中像踩在云彩上一般,陶清牵着金凤的手,一步一步走的缓慢平稳,真想就这么一直走的天边去。
可是很快就到了村口,远远的就看见那里停了一辆马车,漂亮的枣红色高头大马,崭新的马鞍在初升的阳光下铮光发亮,两个小厮站在马车旁,冲着陶清招手。
“清爷,主子让我们来接您。”
陶清点头:“有劳二位小哥儿。”转头对金凤道:“这是梅风,这是梅浪,都是梅子玉梅公子的家仆,这回便是他们随我出海。这位是拙荆金凤。”
金凤福身行礼:“二位小哥有礼,清哥没出过远门,更没做过船,一路上还劳烦二位多多照应。”
梅风梅浪忙拱手作揖:“夫人哪里话。以后咱们跟着清爷做事,清爷就是咱们主子,伺候好了是咱们的本分,若是有个好歹就是咱们做下人的失职了。”
金凤微笑道:“二位小哥年纪轻轻,就能带领商船出海,真让我佩服的紧!”金凤看着梅风梅浪不过十六七的年纪,太小了些,做事难免不周全,嘴上虽说奉承的话,心里却是不以为然。
梅浪听了这话刺耳,昂首道:“夫人,您别看咱们年纪轻,说起出海的本事,整个金陵,就找不出比我们兄弟几个更懂水性的,而且海上气候多变,我们从十来岁就跟着梅府老爷子出海,来来回回不下十余次。夫人只管放心就是,清爷怎么出的海,我们便怎么把他送回来,保证一根寒毛都不少。要知道,我们原来可都是跟在少爷身边贴身伺候的,是主子看重清爷,才把我们几个指派给他。”
金凤知道自己刚才的话唐突了,忙又陪礼,梅浪还想辩驳几句,夸夸自家本事,梅风却拦住他:“别闹了,咱们这就出发吧,其他几个商队昨儿就到了东京汴梁了,就差咱们这一队了。”
陶清深深看了金凤一眼,咬牙上了马车,马车轱辘辘远去,卷起一路风尘。金凤驻足看了一会儿,连卷起的尘土都瞧不见了,便转身回家。
梅风驾着车,他性子沉稳,是梅公子的心腹,办事向来稳妥。梅浪就活泼些,虽然本事了得,但身上还留着些童心未泯的天真,说话也随意的多,此刻陪着陶清在车里坐着,给陶清摆上一小碟糕点,自己先拈了一块儿尝起来,嘴里也是闲不住:“清爷,你吃,这梅花糕又甜又糯,可好吃了。哎,清爷,你家夫人真好看,他们都说,与咱们梅公子相好的那个绿玉姑娘是倾国倾城的美人,依我看来,清爷夫人比那绿玉姑娘更美三分,别的不说,那通身的韵味气势,就把绿玉姑娘比下去了。”
陶清一愣,脱口问道:“绿玉?你是说你们梅公子要娶的女子,名唤绿玉?”
梅浪点头如捣蒜:“对呀对呀,怎么,清爷也认识绿玉姑娘么?”
陶清心中讶异,这梅公子还真是个痴情种,那绿玉原是勾栏院的女子,后来又被人买了当妾,虽说如今是自由身,可是有那么一段身世,能嫁到普通人家当个正妻就是天大的造化了,像梅家这样富可敌国的大户人家,嫁进去当妾都难比登天,如何能容的下她当正妻?
不过陶清为人厚道,不愿揭人短处,便摇头道:“我倒是不认得,只听我娘子提起过。”
马车直奔汴梁城,然后沿着大运河南下,至金陵,坐船出海,从此烟波风浪里,白帆摇摇,归期未有期!
金凤送走了陶清,回到家时,陶清娘已经起床了,自己披了衣裳,头上扎了抹额,正立在大门口扶着门四处张望。
金凤见陶清娘站在大门口,吓了一跳,忙三步并做两步走过去:“娘,怎么起的这样早?大清早的在这风口里站着,再要伤了风可怎么好,我扶您回屋吧。”
陶清娘仍回头望了两眼:“清哥儿呢?我今儿早上一醒就觉得心里突突的跳,往日都能多睡一会儿,今儿却早早的醒了,总觉得有什么事。”
金凤笑道:“娘,您总多心,能出什么事儿啊,我刚送清哥去了,他在城里揽了几桩活计,主顾着人来接,催的急,看您熟睡着,便没打搅。”
陶清娘点点头,喃喃道:“哦,原来是去城里做活了呀!”
金凤又安慰了一番,做了饭,熬了药,陪着陶清娘吃了。盈盈娘领着盈盈来瞧她,陪着说了会子话,盈盈是个开心果儿,和金凤一唱一和的,逗的陶清娘合不拢嘴。
就这样,金凤在家住了十多天,陶清娘的气色一天天渐好,已经能自己做饭熬药,闲时同盈盈娘说话,做点子绣活儿,一天的时间也就打发了。
该收豆子的时候,陶清娘念叨:“家里收粮食清哥儿也不回来。”
金凤道:“清哥那里忙,走不开,过个一年半载的,清哥做木匠活的名气在邯郸城里传开了,咱们就盘家店面,日子不比现在好过?到时候就接您过去享福。家里这点子粮食哪用他分心,我一个人就收了。”有陶德年帮衬着,豆子果然收的很快,陶德年坚持把收的豆子都运到金凤家去,金凤转念一想,这样也好,若是直接运到盈盈家里去,陶清娘难免分心,便点头答应了。
家里的蚕也做了茧儿,再往前,就是长长的农闲了,金凤想着也该是去邯郸城的时候了。于是便拣了一天说闲话的时候,金凤便有意无意的说起:“许多日子没进城了,也不知道清哥一个人在城里好不好,有没有缺吃少穿的,往前天儿冷了,真叫人担心。算日子,小牧的乡试也快考完了,不知道结果怎样,咱们在村子里一点儿消息都没有,我在家里待的心急,坐也坐不住,睡也睡不安稳,还是赶明儿去城里看看才能放心。”
金凤早和盈盈交代好了,盈盈见金凤冲她使眼色,便向陶伯母撒娇道:“娘,我也要跟金凤姐去城里玩,我都大半年没去了,在家里怪没意思的,赶明儿我也去。”
陶伯母道:“你们两个丫头家,去城里不方便。正好明天是集市,就让你大伯送你们去,顺便买点油盐酱醋针头线脑的,也好有个照应。”
陶清娘在一旁道:“也好,往前天气渐冷了,我给清哥儿做的棉衣,你给他捎着。这都去了一个多月了,你去了见到他跟他说,让他有空回来看看,别老想着做活挣钱。”
金凤鼻子一酸,险些哭出来,怕一张嘴露出马脚,忙忍住了,点了点头答应一声:“哎!”
晚间,金凤把盈盈拉到自己屋里,盈盈帮着她把棉衣打点好,金凤又去了书房,将平日里喜爱看的书挑了一摞,一并包在包裹里,叫盈盈先包回家,免得明日走的时候,让陶清娘看出什么来。
盈盈抱着包袱,险些跌到地上去,愁眉苦脸道:“金丫头你惯会使唤我,这包袱沉死了!”
金凤哄好:“我的好姑娘,你帮我这遭,等下回我来,给你带好吃的点心,好不好?”
盈盈这才欢天喜地的走了,还不忘嘱咐道:“我要王七嫂家的豆腐馅包子,还要聚福楼的糟猪蹄儿,你千万给我带来。”
金凤一边答应一边笑道:“傻丫头,赶明儿你不就跟着去吗,到了城里你想吃什么管我要就是了。”
旁的东西交给盈盈拿走了,金凤将剩下的一百八十两银子包起来,有十多斤重,金凤掂了掂,还是决定先带上三十两,另外的一百五十两,金凤藏到床下的暗格里。又把陶清留下的纸笺和描下来的海上地图珍重的装到绣囊里挂在脖子上。
一切准备停当,金凤和衣躺在床上,一觉睡到天明。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