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众臣议事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夏侯千域看着温如瓷认真的脸庞,烛光温柔,眼前的可人儿冰雪聪明又美貌如花,这样的皇后,夏侯千域真是不知自己修了几辈子的福分才能拥有。
“真想不到这领兵管理之事,如儿还能如此精通,皇后巾帼不让须眉,果真是本王的左膀右臂。”
“皇上莫要玩笑臣妾,臣妾是看您整日的愁眉不展,想要一心提皇上分忧才献丑的,您要是如此,纳入儿往后不再多言便是了。”
温如瓷说完温柔的靠在皇上胸前娇嗔着,夏候千域看着她娇媚可人的面庞,心中漫溢的爱意之外又多了几分敬佩。
他又想起当年,他还做太子的时候,那时还是太子妃的温如瓷亲自上阵,从千里之外带来援军,与他在城门并肩作战,这才有了他后来的登基为帝,才保全了他青铭国的锦绣河山。
“如瓷,你可真是我的珍宝,本王这辈子必当加倍珍惜你。”
“皇上过奖了,臣妾是青铭国的皇后,你的妻子,为你分忧,为青铭国解难,是臣妾分内的事情,难得皇上英明,不忌讳臣妾妄议朝政,臣妾感激不尽。”
“小傻瓜,跟我说话还那么客气,你要是再敢这样,本王可就要惩罚你了。”
说着坏心眼儿的捏了捏她通红的脸蛋儿,看她羞红了脸躲进他怀里,夏候千域才满意的把她抱紧,舒心的叹气。
想来自己为了这青铭国的百姓安居乐业专心国事,经常在朝堂之上大发雷霆,下朝后又总是藏身养心殿,埋头在奏章之中。
为了躲避太皇太后的逼迫和督促很少来后宫,却不曾想也冷落了自己深爱的皇后,现在想来实在不应该。
想到这里,夏候千域懊恼的叹气皱眉,把怀里的温如瓷抱得更紧,对她说:“皇后如此的冰雪聪明,倒不如以后都陪伴在本王的身边,既能解我忧愁,又能与我恩爱,岂不两全其美?”
温如瓷听完这话吃惊的瞪大了眼睛,“皇上你在说什么呢,臣妾可不敢如此。”
说完害羞的捂住眼睛,转过身去面对着幔帐,不再说话。
夜凉如水,好久没有这样安静的呆在一起的夏候千域和温如瓷尽情享受着这样美好的时间,只属于两个人。
暂时没有了国家民族的重担,也没有前朝后宫的纷扰,这样的时光如此难得安逸,舒服的人沉迷流连。
一夜安眠,第二天夏候千域神清气爽的与众臣早朝。
“本王已经决定,这个月十五御驾亲征,到前线领兵,面对当今局势,众位爱卿可有什么想说的?”
朝堂之下的文武百官面面相觑,不敢作声,昨天还吵的不亦乐乎的赵宏博和温和也都低着头,息事宁人。
“好,既然大家都不说话,那我就说,我说一个方法,大家看看可好啊。”
“臣遵旨!”
朝廷要员的办事能力不高,可一起回答倒是整齐。
“之前我们说南方百姓无粮下口,灾民为患,北方军队无人可用,空有余粮,遂将南方的灾民调遣的北方,既解决了天灾,又避免了人祸,众爱卿也都赞同,如今万从侍郎已经从南方水灾的重灾区召集了几万精兵在军中训练,效果显著,不过问题也逐渐凸显,本王认为解铃换需系铃人,这一次本王御驾亲征,不如众位爱卿一同前往,到军中协助本王训练士兵,统兵打仗如何啊?”
“这……”
朝廷众臣都是封建私塾出身,科举考试,八股应试,讲究的是君臣纲常,循规蹈矩,除了常年在外领兵的武官,其余的人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这番新奇大胆的想法着实让他们吃了一惊。
“皇上,臣有话要说。”大将军温和首先站出来。
“爱卿请讲。”
“皇上南人充军的方法实在绝妙高超,既能解南方天灾之患,又能让北方兵员充足,新兵在军中受训也十分有效,只是……”
温和略加思索,继而说:“只是南方人身材矮小,且家乡气候湿润,北方蛮夷个个魁梧彪悍,北方战事频繁的地方也是气候干燥,黄沙漫天,现在大批的南方士兵到了北方,已经出现了身体上的不能适应,我朝文官南方人居多,如果全部随圣上出征,万一到了军队中身体抱恙,那不仅不能给北方倭寇沉重打击,还反而会扰乱了原本的军中秩序,造成混乱啊。”
“臣附议,臣认为让全部朝中官员随军出征,虽为妙计,但可行性不高,一来路途遥远,成本太高,二来一旦造成军中混乱,大敌当前,大战在即,扰乱军心实乃兵家大忌。”
温和的副将随他出生入死多年,自然与他看法一致。
“臣不敢苟同。”
兵部侍郎又站出来,与温和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
“臣赞同皇上的提议,将南方士兵调遣到北方来,效果显著,在历史上也早有先例,太上皇即位之初,青铭国曾遭遇司雅国和大宛国的夹击,当时我国新君即位,内政不稳,外敌强大,前朝丞相慕容大人就曾将南方的一些民间组织迁徙到西北的战争前线,与敌人殊死搏斗,抗击外敌,在将领的指挥下,最终击退外敌,护我山河,当年太上皇虽未亲自出征,可朝中多位文官也随军出战,为军队出谋划策,立下了汗马功劳。”
“赵侍郎,当年的南方士兵不是如今水灾的主要地方,现在我们要调遣的士兵家乡更为偏僻,而北方前线也不是当年的西北边疆,而是向北方大漠整整延绵了五千公里啊,不可混为一谈,更何况今时不同往日,这情况和朝中大臣不可同日而语啊。”
“温将军,古人讲举一反三,这古今之事,唯有类比,哪来的同一而语,要是朝中的大臣都像温将军这般死板,那只怕这天下之事要有八成都无药可医了吧。”
“赵宏博,你……”
? 夏候千域听着温和和赵宏博两个人争持不下,干脆直接拍板决定,拿出了皇上还有的气魄。
? ? ? “好了,就按本王说的做,这个月十五,朝臣随本王出征,不得有误!”
“臣遵旨!”
? ? ? 一见皇上有些怒意下令,满朝文武跪地领命,温和与赵宏博两人却还是互不服气,暗自斗气。
?“众爱卿平身,既然出征大计已经拟定,咱们还是尽快商量一下具体对策,争取早一些实施,救民于水火。”
“皇上圣明!”
?? ? ? 刑部侍郎万从站出来行叩拜大礼,得皇上准许之后起身说:“皇上,臣本是南方人,这一次遭受水灾的地方,也有臣的家乡,那边山路崎岖,村庄闭塞,加之水灾无情,那里最为幽闭的地方估计已经面目全非,臣这一次受命天子回乡安顿家乡父老,征兵八万余人,臣愿意追随圣上,与军队同战斗”
“臣附议!”吏部侍郎站出来继续说道:“南方气候湿润,民风温吞,若是要雷厉风行的执行,像万侍郎这样土生土长的南方人作为朝廷命官亲力亲为,到场监督,一定事半功倍。”
“好,众爱卿对于出征一事还有何看法和提议,今日在朝堂之上一并提出,之后编撰汇总,我们一项一项的实施下去。”
朝臣们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提出的意见倒也都有些道理。
“微臣请命,与众位一同出征!”
大学士李凯文站出来说话,李凯文乃是朝中博学之人,如今他都愿意随帝王出征,那么朝中再无人可违抗君命。
“好,准奏,众位爱卿与本王此去肩负重任,凡事切勿急躁,稳扎稳打为好,本王现在就宣布本月十五我们一同从都城出发。”
“微臣谢主隆恩,微臣此行自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好,本王相信众爱卿齐心协力定能将这次的事情做好,击退蛮夷,还水灾百姓安定生活。”
“臣遵旨!”
满朝文武响亮的回答,就是不知道执行起来效果如何。
退朝后,皇帝特意把一品大员都叫到养心殿,继续商议。
“此次出征,事关重大,还需各位爱卿谨慎行事,今日把各位叫过来,本王也是想再听听各位爱卿对此次出征有何好的想法。”
夏候千域正襟危坐在养心殿正大光明匾之下,堂前朝中重臣列队而站。
大将军温和站在最前面,兵部,户部,礼部,刑部侍郎分列两侧,后面还站着几个军中副将,都是这么多年跟随温和的元老。
“温大将军,之前南方调兵,要充实的军队都是你手下或者你的部下带领的,不知道这次征兵之后,对于训练新兵融进队伍一事有何进展?”
“启禀皇上,臣原本以为,行军打仗之事绝非儿戏,理应谨慎,况且我们这一次要面对的是强大的北方蛮夷,新兵的训练马虎不得。”
“嗯,这件事情温爱卿之前已经与本王说过,那么你是如何处置的呢?”
“回皇上,卑职虽然行军打仗多年,也算得上戎马一生,可这么急着招募新兵,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招入麾下,参加战斗,实属第一次,卑职不敢马虎,派收下副将亲自上场,把军队分为几队,严加训练,这才算是稳住局面,只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卑职不知当讲不当讲。”
“温爱卿尽管讲,在这里的都是朝廷倚重的栋梁之臣,你不妨说出,让大家也好一起讨论讨论。”
“是,皇上,依微臣看来,要想在短时间之内把新兵训练好,务必要做到三不,不想家,不避战,不留退路,只要在士兵中树立了这样的氛围,那么卑职相信军队的纪律不会太差,后来新兵到任,微臣也的确是这么做的,效果不错,只是老兵中有些人颇有微词,对南方新兵心中怨恨不满,虽不曾明说!,但也是蠢蠢欲动。”
“哦?真有此事?”
皇上并未当场表态,而是离开了养心殿后,去到温如瓷宫中,与她说了今天白天的事情,并把温和的话告诉给她。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真想不到这领兵管理之事,如儿还能如此精通,皇后巾帼不让须眉,果真是本王的左膀右臂。”
“皇上莫要玩笑臣妾,臣妾是看您整日的愁眉不展,想要一心提皇上分忧才献丑的,您要是如此,纳入儿往后不再多言便是了。”
温如瓷说完温柔的靠在皇上胸前娇嗔着,夏候千域看着她娇媚可人的面庞,心中漫溢的爱意之外又多了几分敬佩。
他又想起当年,他还做太子的时候,那时还是太子妃的温如瓷亲自上阵,从千里之外带来援军,与他在城门并肩作战,这才有了他后来的登基为帝,才保全了他青铭国的锦绣河山。
“如瓷,你可真是我的珍宝,本王这辈子必当加倍珍惜你。”
“皇上过奖了,臣妾是青铭国的皇后,你的妻子,为你分忧,为青铭国解难,是臣妾分内的事情,难得皇上英明,不忌讳臣妾妄议朝政,臣妾感激不尽。”
“小傻瓜,跟我说话还那么客气,你要是再敢这样,本王可就要惩罚你了。”
说着坏心眼儿的捏了捏她通红的脸蛋儿,看她羞红了脸躲进他怀里,夏候千域才满意的把她抱紧,舒心的叹气。
想来自己为了这青铭国的百姓安居乐业专心国事,经常在朝堂之上大发雷霆,下朝后又总是藏身养心殿,埋头在奏章之中。
为了躲避太皇太后的逼迫和督促很少来后宫,却不曾想也冷落了自己深爱的皇后,现在想来实在不应该。
想到这里,夏候千域懊恼的叹气皱眉,把怀里的温如瓷抱得更紧,对她说:“皇后如此的冰雪聪明,倒不如以后都陪伴在本王的身边,既能解我忧愁,又能与我恩爱,岂不两全其美?”
温如瓷听完这话吃惊的瞪大了眼睛,“皇上你在说什么呢,臣妾可不敢如此。”
说完害羞的捂住眼睛,转过身去面对着幔帐,不再说话。
夜凉如水,好久没有这样安静的呆在一起的夏候千域和温如瓷尽情享受着这样美好的时间,只属于两个人。
暂时没有了国家民族的重担,也没有前朝后宫的纷扰,这样的时光如此难得安逸,舒服的人沉迷流连。
一夜安眠,第二天夏候千域神清气爽的与众臣早朝。
“本王已经决定,这个月十五御驾亲征,到前线领兵,面对当今局势,众位爱卿可有什么想说的?”
朝堂之下的文武百官面面相觑,不敢作声,昨天还吵的不亦乐乎的赵宏博和温和也都低着头,息事宁人。
“好,既然大家都不说话,那我就说,我说一个方法,大家看看可好啊。”
“臣遵旨!”
朝廷要员的办事能力不高,可一起回答倒是整齐。
“之前我们说南方百姓无粮下口,灾民为患,北方军队无人可用,空有余粮,遂将南方的灾民调遣的北方,既解决了天灾,又避免了人祸,众爱卿也都赞同,如今万从侍郎已经从南方水灾的重灾区召集了几万精兵在军中训练,效果显著,不过问题也逐渐凸显,本王认为解铃换需系铃人,这一次本王御驾亲征,不如众位爱卿一同前往,到军中协助本王训练士兵,统兵打仗如何啊?”
“这……”
朝廷众臣都是封建私塾出身,科举考试,八股应试,讲究的是君臣纲常,循规蹈矩,除了常年在外领兵的武官,其余的人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这番新奇大胆的想法着实让他们吃了一惊。
“皇上,臣有话要说。”大将军温和首先站出来。
“爱卿请讲。”
“皇上南人充军的方法实在绝妙高超,既能解南方天灾之患,又能让北方兵员充足,新兵在军中受训也十分有效,只是……”
温和略加思索,继而说:“只是南方人身材矮小,且家乡气候湿润,北方蛮夷个个魁梧彪悍,北方战事频繁的地方也是气候干燥,黄沙漫天,现在大批的南方士兵到了北方,已经出现了身体上的不能适应,我朝文官南方人居多,如果全部随圣上出征,万一到了军队中身体抱恙,那不仅不能给北方倭寇沉重打击,还反而会扰乱了原本的军中秩序,造成混乱啊。”
“臣附议,臣认为让全部朝中官员随军出征,虽为妙计,但可行性不高,一来路途遥远,成本太高,二来一旦造成军中混乱,大敌当前,大战在即,扰乱军心实乃兵家大忌。”
温和的副将随他出生入死多年,自然与他看法一致。
“臣不敢苟同。”
兵部侍郎又站出来,与温和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
“臣赞同皇上的提议,将南方士兵调遣到北方来,效果显著,在历史上也早有先例,太上皇即位之初,青铭国曾遭遇司雅国和大宛国的夹击,当时我国新君即位,内政不稳,外敌强大,前朝丞相慕容大人就曾将南方的一些民间组织迁徙到西北的战争前线,与敌人殊死搏斗,抗击外敌,在将领的指挥下,最终击退外敌,护我山河,当年太上皇虽未亲自出征,可朝中多位文官也随军出战,为军队出谋划策,立下了汗马功劳。”
“赵侍郎,当年的南方士兵不是如今水灾的主要地方,现在我们要调遣的士兵家乡更为偏僻,而北方前线也不是当年的西北边疆,而是向北方大漠整整延绵了五千公里啊,不可混为一谈,更何况今时不同往日,这情况和朝中大臣不可同日而语啊。”
“温将军,古人讲举一反三,这古今之事,唯有类比,哪来的同一而语,要是朝中的大臣都像温将军这般死板,那只怕这天下之事要有八成都无药可医了吧。”
“赵宏博,你……”
? 夏候千域听着温和和赵宏博两个人争持不下,干脆直接拍板决定,拿出了皇上还有的气魄。
? ? ? “好了,就按本王说的做,这个月十五,朝臣随本王出征,不得有误!”
“臣遵旨!”
? ? ? 一见皇上有些怒意下令,满朝文武跪地领命,温和与赵宏博两人却还是互不服气,暗自斗气。
?“众爱卿平身,既然出征大计已经拟定,咱们还是尽快商量一下具体对策,争取早一些实施,救民于水火。”
“皇上圣明!”
?? ? ? 刑部侍郎万从站出来行叩拜大礼,得皇上准许之后起身说:“皇上,臣本是南方人,这一次遭受水灾的地方,也有臣的家乡,那边山路崎岖,村庄闭塞,加之水灾无情,那里最为幽闭的地方估计已经面目全非,臣这一次受命天子回乡安顿家乡父老,征兵八万余人,臣愿意追随圣上,与军队同战斗”
“臣附议!”吏部侍郎站出来继续说道:“南方气候湿润,民风温吞,若是要雷厉风行的执行,像万侍郎这样土生土长的南方人作为朝廷命官亲力亲为,到场监督,一定事半功倍。”
“好,众爱卿对于出征一事还有何看法和提议,今日在朝堂之上一并提出,之后编撰汇总,我们一项一项的实施下去。”
朝臣们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提出的意见倒也都有些道理。
“微臣请命,与众位一同出征!”
大学士李凯文站出来说话,李凯文乃是朝中博学之人,如今他都愿意随帝王出征,那么朝中再无人可违抗君命。
“好,准奏,众位爱卿与本王此去肩负重任,凡事切勿急躁,稳扎稳打为好,本王现在就宣布本月十五我们一同从都城出发。”
“微臣谢主隆恩,微臣此行自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好,本王相信众爱卿齐心协力定能将这次的事情做好,击退蛮夷,还水灾百姓安定生活。”
“臣遵旨!”
满朝文武响亮的回答,就是不知道执行起来效果如何。
退朝后,皇帝特意把一品大员都叫到养心殿,继续商议。
“此次出征,事关重大,还需各位爱卿谨慎行事,今日把各位叫过来,本王也是想再听听各位爱卿对此次出征有何好的想法。”
夏候千域正襟危坐在养心殿正大光明匾之下,堂前朝中重臣列队而站。
大将军温和站在最前面,兵部,户部,礼部,刑部侍郎分列两侧,后面还站着几个军中副将,都是这么多年跟随温和的元老。
“温大将军,之前南方调兵,要充实的军队都是你手下或者你的部下带领的,不知道这次征兵之后,对于训练新兵融进队伍一事有何进展?”
“启禀皇上,臣原本以为,行军打仗之事绝非儿戏,理应谨慎,况且我们这一次要面对的是强大的北方蛮夷,新兵的训练马虎不得。”
“嗯,这件事情温爱卿之前已经与本王说过,那么你是如何处置的呢?”
“回皇上,卑职虽然行军打仗多年,也算得上戎马一生,可这么急着招募新兵,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招入麾下,参加战斗,实属第一次,卑职不敢马虎,派收下副将亲自上场,把军队分为几队,严加训练,这才算是稳住局面,只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卑职不知当讲不当讲。”
“温爱卿尽管讲,在这里的都是朝廷倚重的栋梁之臣,你不妨说出,让大家也好一起讨论讨论。”
“是,皇上,依微臣看来,要想在短时间之内把新兵训练好,务必要做到三不,不想家,不避战,不留退路,只要在士兵中树立了这样的氛围,那么卑职相信军队的纪律不会太差,后来新兵到任,微臣也的确是这么做的,效果不错,只是老兵中有些人颇有微词,对南方新兵心中怨恨不满,虽不曾明说!,但也是蠢蠢欲动。”
“哦?真有此事?”
皇上并未当场表态,而是离开了养心殿后,去到温如瓷宫中,与她说了今天白天的事情,并把温和的话告诉给她。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