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建言献策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再繁重的国事,操劳的政务,普天之下的黎民百姓高呼万岁的爱戴与敬仰之情,也不及亲密爱人的安慰与陪伴。
夏侯千域拥吻着温如瓷,暂时的放下一切疲惫与焦躁,将那万里河山的重担暂时的卸下,此时,他只是她的丈夫,而她,也不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只想做他怀中依人的小鸟。
久久的亲吻,温柔的缠绵,夏候千域已经好久没有享受过温如瓷这般醉人的温柔。
云雨过后,清风拂面,夏候千域只披上一件薄薄的黄色睡袍,上面是她亲手绣的一对鸳鸯,火红的颜色,亲密的陪伴。
“如儿,自从本王登基以来国事繁重,冷落了你和别离,这一次本王决定御驾亲征,想来又会放你和别离母女两人独守在这都城之中,别离长到这么大,本王陪伴他的时间少之又少,将这孩儿与宫廷的重担尽数抛给你来承担,却又对你关爱不够,一切的一切是我的不对,如儿可对本王生气?”
温如瓷笑意盈盈的抬头望他,温柔如水的回答说:“皇上别这么说,你现在是一国之君,万事自然要以国事为重,以天下苍生为重,我和别离一切都好,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关照。”
“如儿,你真好。”
夏候千域的手一刻不曾舍得离开过温如瓷的脸和身体,此刻温柔的抚摸在她的后颈,看着她白皙娇嫩的脖颈,夏候千域心里一片温暖。
“你们两个也跟着我遭了殃,这一次出征打仗本王心中有九成胜算,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凡是并无绝对,我就是怕到头来国家没有治理好,害得百姓因我受了苦,”
“怎么会呢,皇上是千古明君,真龙天子,这青铭国的百姓都爱戴您,尊敬您,您御驾亲征乃是天下百姓的福音,而我和别离是你最亲近的人,定会在这皇宫之中日日为皇上祈祷,皇上何出此言,可是有什么烦心的事情,困扰不解?”
夏候千域失落的点点头,轻轻的嗯了一声躺在了床上。
温如瓷随着他躺在身边,把头靠在他胸前,柔软的长发顺着他的肩膀瀑布一样的倾泻而下,夏候千域醉倒在这温柔乡里,才暂时的缓解了那些压力。
“皇上可愿意说与臣妾听一听?”
“唉,这几年百姓好不容易不受战乱之苦,可偏偏赶上大灾之年,这南方去年大旱,朝廷开仓赈灾,花费了大笔的银子才算把这场旱灾平稳度过,今年呢,又洪涝,去年本就颗粒无收,今年的庄稼也都淹了水,南方的百姓现在是苦不堪言呐,自从施行了南兵北调,灾民的情况虽然有所缓解,可地方父母官还是每日每夜的往朝廷上折子,更何况现在北方战争动荡不安,需要的粮草和银两那是与日俱增,可国库不是典当行,一直这么掏也会掏空的啊。”
“是啊,赈灾的粮食和银两层层盘剥,总这么下去,百姓没救到,反而助长了贪官污吏,到时候官逼民反,怕是更加不好治理。军队中一旦形成不正之风,就更是麻烦。”
温如瓷冰雪聪明,一下子看透了皇帝担心的事情。
“是啊,皇后说的正是我所担心的,现在朝廷正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满朝文武日日在朝堂上争论的面红耳赤,却也拿不出个像样的解决方法,本王这才决定御驾亲征,想早日把北方战事平息,一来还百姓安生日子,二来也是缓解朝廷的财政压力。”
“皇上担心的还不止这一件事情吧?”
前几日温如瓷就听说了温和在朝堂上与兵部尚书赵宏博吵嘴一事,两人一向不和,自这一次南兵北调的事情上更是产生了巨大分歧,温如瓷就知道皇上必定会为了这两员大将费心。
“你还真是冰雪聪明,什么都瞒不过你的眼睛啊,是温和告诉你的吧?既然知道了,那你倒是说说,依你看,当今的形式,本王还应该做些什么来缓解危机?”
“这……前朝之事臣妾不敢妄言。”
“哎,你是我的皇后,我许你说你就能说。”
“那……好吧,臣妾斗胆,既然皇上为这事担忧,那臣妾就当为皇上解忧。”
现在的温如瓷已经学会了在宫里说话办事的分寸,虽然一心想帮助夏候千域,可这妃子的本分她还是要顾念到的。
“但说无妨,本王知道,本王的皇后是最聪明的,既然当年你能助我保住都城,本王就相信,这一次,你也定能帮助我青铭国的子民脱离水火。”
“皇上过奖了,臣妾也只不过能想出一些个笨办法,皇上听听,若是有用得上的地方就更好了。”
温如瓷碗转一笑,声音撩人动听。
?“依臣妾看,皇上洪福齐天,青铭国也是国运昌盛,这南方的洪涝和北方的战事就好比朝中两员大将,温将军与赵侍郎,都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好时机,好机遇。”
“哦?此话怎讲?”
夏候千域来了兴趣,这满朝的文武百官都不曾提出过这样的看法,如今他的皇后竟然这样看待这两件事情,他还是很期待温如瓷的回答的,于是坐了起来,用被子把温如瓷裹好,认真的听她说下去。
“皇上您还记得,想当初我与您说的,我国北方迟迟不肯对蛮夷宣战,无非两种原因,一是粮草,二是兵力,北方黑土肥沃,加之民风勤劳,每年都是纳粮大户,所以粮草应该不是问题,那也就是说,皇上现在担心的就是北方的兵源,南方大灾,百姓无家可归,就干脆拉到北边来充军。”
“没错,当时皇后就是根据这一点才替本王想出来从南边调兵来北边打仗,南兵北调这一办法的。”
“那您可曾记得,如儿当时说让您派人到南方,把南方遭受水灾的百姓做一个人口调查,把适龄的青壮年登记在册,每一家至少有一人参军,父终兄即,兄终弟即?”
“自然记得,本王当时还担心这样的制度会不会太过严苛,让百姓心声反感,可后来万从侍郎亲自回到家乡,组织百姓参军,确实没有人反感,本王也甚为欣慰啊。”
“皇上此言差矣,百姓不是没有反感,而是没有传达到您的耳朵里罢了。”
温如瓷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所在。
“那皇后的意思是,万侍郎从中阻挠?”
“皇上,您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家人从军,甚至是战死沙场,家中妇老当然会伤心痛苦,虽说现在是特殊时期,南方天灾,百姓家家吃不上饭,可看着至亲为了自己活命而去捐躯赴国难,想必换做是谁,心中也不会没有所感吧。”
“可如今大灾,他们要是想指着朝廷的赈灾粮食,恐怕是举全国之力也难以解决,就算是为了活命,家里的男人从军也算是合情合理,而朝廷也确实做到了当初承诺的增加军队的补助,优待家人的安置,家里有一人为国捐躯,第二人,第三人从军得到的补助依次递增,财政允许的情况下甚至可以翻倍,这样男人能为一家老小挣口粮保命,自己从军,家里人也能得到妥善安置,本王相信这些人在军队中也能安心。”
“皇上的话自然没错,只是您有没有想过,当初万从万侍郎是如何做到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征兵数万,并且一个反抗的例子都没有呢?何况南方本是温和温大将军的势力范围,为何当地的父母官都愿意听命于万从,而配合他呢?”
夏候千域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似乎明白了其中的玄机。
? ? ? 温如瓷将鸳鸯睡袍披在身上,接着说:“如果臣妾没有记错的话,最原始时候,温大将军不赞同南兵北调的原因就是担心原有军队的正规军会难以安排,而影响到自己在军中的势力。”
? ? ? 夏侯千域点点头说:“本王也是怕影响军队秩序,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旦军队军心不稳,怕是难以控制,后果严重,这一次御驾亲征其实也是本王为求稳妥的一个计谋。”
温如瓷轻皱着眉头,点点头,她明白,君王的确忌讳尾大不掉这样的事情,一旦军队倒戈,大权旁落,那将是比北方蛮夷和南方水灾更为严重的后果,夏候千域毕竟是一国之君,他把这青铭国的万里江山看的很重,不然不到万不得已,绝不愿以此犯险。
眼下温如瓷提出的南兵北调的计策虽然高明,新鲜,初步施行下去效果显著,的确不失为解决眼下国家困局的好方法,可军队不同儿戏,如此大规模的征兵,国库财政吃不吃得消是其一,军队内部的训练和管理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并且看皇帝的反应应该是已经初步显现出来了。
不过话说回来,特殊时期自然要出奇招,方可化险为夷,出奇制胜,夏候千域这一次御驾亲征的诸多细节只怕还要再细细考量这一方法,想一想到底如何,才能两全其美。
“依皇后看,本王这一次到军队之中,面对这些南方的新兵,要如何管理,才能服从管理,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增长军队气势,而不会扰乱秩序,把新兵老兵一起训练成一支骁勇善战的虎狼之师呢?”
“臣妾不懂领兵打仗之事,只是单讲管理的话,只要给足待遇,思想上勤于疏导,另外要让每一个老兵新兵都看得到发展和出路,比如皇上可以在军队中建立一套完整的上升制度,军工和俸禄挂钩,每级军官之间都有严格明确的考核制度,这样急保全了军队老兵的资格,又不会让新兵消极对战,激发他们刻苦训练的决心,从而带动整个军队的士气,我青铭国人才济济,军队中卧虎藏龙,有军事才干的人那么多,相信只要加以训练,就一定能训练出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让蛮夷闻风丧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夏侯千域拥吻着温如瓷,暂时的放下一切疲惫与焦躁,将那万里河山的重担暂时的卸下,此时,他只是她的丈夫,而她,也不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只想做他怀中依人的小鸟。
久久的亲吻,温柔的缠绵,夏候千域已经好久没有享受过温如瓷这般醉人的温柔。
云雨过后,清风拂面,夏候千域只披上一件薄薄的黄色睡袍,上面是她亲手绣的一对鸳鸯,火红的颜色,亲密的陪伴。
“如儿,自从本王登基以来国事繁重,冷落了你和别离,这一次本王决定御驾亲征,想来又会放你和别离母女两人独守在这都城之中,别离长到这么大,本王陪伴他的时间少之又少,将这孩儿与宫廷的重担尽数抛给你来承担,却又对你关爱不够,一切的一切是我的不对,如儿可对本王生气?”
温如瓷笑意盈盈的抬头望他,温柔如水的回答说:“皇上别这么说,你现在是一国之君,万事自然要以国事为重,以天下苍生为重,我和别离一切都好,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关照。”
“如儿,你真好。”
夏候千域的手一刻不曾舍得离开过温如瓷的脸和身体,此刻温柔的抚摸在她的后颈,看着她白皙娇嫩的脖颈,夏候千域心里一片温暖。
“你们两个也跟着我遭了殃,这一次出征打仗本王心中有九成胜算,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凡是并无绝对,我就是怕到头来国家没有治理好,害得百姓因我受了苦,”
“怎么会呢,皇上是千古明君,真龙天子,这青铭国的百姓都爱戴您,尊敬您,您御驾亲征乃是天下百姓的福音,而我和别离是你最亲近的人,定会在这皇宫之中日日为皇上祈祷,皇上何出此言,可是有什么烦心的事情,困扰不解?”
夏候千域失落的点点头,轻轻的嗯了一声躺在了床上。
温如瓷随着他躺在身边,把头靠在他胸前,柔软的长发顺着他的肩膀瀑布一样的倾泻而下,夏候千域醉倒在这温柔乡里,才暂时的缓解了那些压力。
“皇上可愿意说与臣妾听一听?”
“唉,这几年百姓好不容易不受战乱之苦,可偏偏赶上大灾之年,这南方去年大旱,朝廷开仓赈灾,花费了大笔的银子才算把这场旱灾平稳度过,今年呢,又洪涝,去年本就颗粒无收,今年的庄稼也都淹了水,南方的百姓现在是苦不堪言呐,自从施行了南兵北调,灾民的情况虽然有所缓解,可地方父母官还是每日每夜的往朝廷上折子,更何况现在北方战争动荡不安,需要的粮草和银两那是与日俱增,可国库不是典当行,一直这么掏也会掏空的啊。”
“是啊,赈灾的粮食和银两层层盘剥,总这么下去,百姓没救到,反而助长了贪官污吏,到时候官逼民反,怕是更加不好治理。军队中一旦形成不正之风,就更是麻烦。”
温如瓷冰雪聪明,一下子看透了皇帝担心的事情。
“是啊,皇后说的正是我所担心的,现在朝廷正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满朝文武日日在朝堂上争论的面红耳赤,却也拿不出个像样的解决方法,本王这才决定御驾亲征,想早日把北方战事平息,一来还百姓安生日子,二来也是缓解朝廷的财政压力。”
“皇上担心的还不止这一件事情吧?”
前几日温如瓷就听说了温和在朝堂上与兵部尚书赵宏博吵嘴一事,两人一向不和,自这一次南兵北调的事情上更是产生了巨大分歧,温如瓷就知道皇上必定会为了这两员大将费心。
“你还真是冰雪聪明,什么都瞒不过你的眼睛啊,是温和告诉你的吧?既然知道了,那你倒是说说,依你看,当今的形式,本王还应该做些什么来缓解危机?”
“这……前朝之事臣妾不敢妄言。”
“哎,你是我的皇后,我许你说你就能说。”
“那……好吧,臣妾斗胆,既然皇上为这事担忧,那臣妾就当为皇上解忧。”
现在的温如瓷已经学会了在宫里说话办事的分寸,虽然一心想帮助夏候千域,可这妃子的本分她还是要顾念到的。
“但说无妨,本王知道,本王的皇后是最聪明的,既然当年你能助我保住都城,本王就相信,这一次,你也定能帮助我青铭国的子民脱离水火。”
“皇上过奖了,臣妾也只不过能想出一些个笨办法,皇上听听,若是有用得上的地方就更好了。”
温如瓷碗转一笑,声音撩人动听。
?“依臣妾看,皇上洪福齐天,青铭国也是国运昌盛,这南方的洪涝和北方的战事就好比朝中两员大将,温将军与赵侍郎,都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好时机,好机遇。”
“哦?此话怎讲?”
夏候千域来了兴趣,这满朝的文武百官都不曾提出过这样的看法,如今他的皇后竟然这样看待这两件事情,他还是很期待温如瓷的回答的,于是坐了起来,用被子把温如瓷裹好,认真的听她说下去。
“皇上您还记得,想当初我与您说的,我国北方迟迟不肯对蛮夷宣战,无非两种原因,一是粮草,二是兵力,北方黑土肥沃,加之民风勤劳,每年都是纳粮大户,所以粮草应该不是问题,那也就是说,皇上现在担心的就是北方的兵源,南方大灾,百姓无家可归,就干脆拉到北边来充军。”
“没错,当时皇后就是根据这一点才替本王想出来从南边调兵来北边打仗,南兵北调这一办法的。”
“那您可曾记得,如儿当时说让您派人到南方,把南方遭受水灾的百姓做一个人口调查,把适龄的青壮年登记在册,每一家至少有一人参军,父终兄即,兄终弟即?”
“自然记得,本王当时还担心这样的制度会不会太过严苛,让百姓心声反感,可后来万从侍郎亲自回到家乡,组织百姓参军,确实没有人反感,本王也甚为欣慰啊。”
“皇上此言差矣,百姓不是没有反感,而是没有传达到您的耳朵里罢了。”
温如瓷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所在。
“那皇后的意思是,万侍郎从中阻挠?”
“皇上,您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家人从军,甚至是战死沙场,家中妇老当然会伤心痛苦,虽说现在是特殊时期,南方天灾,百姓家家吃不上饭,可看着至亲为了自己活命而去捐躯赴国难,想必换做是谁,心中也不会没有所感吧。”
“可如今大灾,他们要是想指着朝廷的赈灾粮食,恐怕是举全国之力也难以解决,就算是为了活命,家里的男人从军也算是合情合理,而朝廷也确实做到了当初承诺的增加军队的补助,优待家人的安置,家里有一人为国捐躯,第二人,第三人从军得到的补助依次递增,财政允许的情况下甚至可以翻倍,这样男人能为一家老小挣口粮保命,自己从军,家里人也能得到妥善安置,本王相信这些人在军队中也能安心。”
“皇上的话自然没错,只是您有没有想过,当初万从万侍郎是如何做到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征兵数万,并且一个反抗的例子都没有呢?何况南方本是温和温大将军的势力范围,为何当地的父母官都愿意听命于万从,而配合他呢?”
夏候千域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似乎明白了其中的玄机。
? ? ? 温如瓷将鸳鸯睡袍披在身上,接着说:“如果臣妾没有记错的话,最原始时候,温大将军不赞同南兵北调的原因就是担心原有军队的正规军会难以安排,而影响到自己在军中的势力。”
? ? ? 夏侯千域点点头说:“本王也是怕影响军队秩序,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旦军队军心不稳,怕是难以控制,后果严重,这一次御驾亲征其实也是本王为求稳妥的一个计谋。”
温如瓷轻皱着眉头,点点头,她明白,君王的确忌讳尾大不掉这样的事情,一旦军队倒戈,大权旁落,那将是比北方蛮夷和南方水灾更为严重的后果,夏候千域毕竟是一国之君,他把这青铭国的万里江山看的很重,不然不到万不得已,绝不愿以此犯险。
眼下温如瓷提出的南兵北调的计策虽然高明,新鲜,初步施行下去效果显著,的确不失为解决眼下国家困局的好方法,可军队不同儿戏,如此大规模的征兵,国库财政吃不吃得消是其一,军队内部的训练和管理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并且看皇帝的反应应该是已经初步显现出来了。
不过话说回来,特殊时期自然要出奇招,方可化险为夷,出奇制胜,夏候千域这一次御驾亲征的诸多细节只怕还要再细细考量这一方法,想一想到底如何,才能两全其美。
“依皇后看,本王这一次到军队之中,面对这些南方的新兵,要如何管理,才能服从管理,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增长军队气势,而不会扰乱秩序,把新兵老兵一起训练成一支骁勇善战的虎狼之师呢?”
“臣妾不懂领兵打仗之事,只是单讲管理的话,只要给足待遇,思想上勤于疏导,另外要让每一个老兵新兵都看得到发展和出路,比如皇上可以在军队中建立一套完整的上升制度,军工和俸禄挂钩,每级军官之间都有严格明确的考核制度,这样急保全了军队老兵的资格,又不会让新兵消极对战,激发他们刻苦训练的决心,从而带动整个军队的士气,我青铭国人才济济,军队中卧虎藏龙,有军事才干的人那么多,相信只要加以训练,就一定能训练出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让蛮夷闻风丧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