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章 下山 第一节 霍泰山祭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历史如长河滚滚东逝,一去不返,不可重头。
而历史上,却有一些人,改变了河流。其中第一位,叫做大禹。大禹曾将黄河水引入支流,如果不导回黄河主道,这支流会不会一脉而东,另出途径,最终通到大海?
大禹治水,改变的只是普通的河流。历史之洪流,可有人能改?洪流中的诸多人物事迹,即是那浩浩桑桑的万里堤岸,或者有至关重要的一人,引出一事,溃了堤坝,洪流便倾泻出了一道分支,流向未知的荒野。
有时,仅仅一个笑容,便足以改变天下。美人一笑有百般媚惑,带千种风情,醇于万年佳酿,可以使君王泄气丧志,不但倾人城,亦且倾人国。
西周,幽王四年。
周幽王宠爱褒姒,废申后及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褒姒不喜笑,幽王许下千金,求使褒姒一笑之法。佞臣虢石父献烽火之策,幽王用之,于骊山点燃烽火。诸侯以为镐京有难,急忙点兵飞至,竟不见有夷人叛臣一兵一卒,成了投水竹篮,一场空忙。褒姒见诸侯车马惶惶搡搡,不知举戈杀往何处,仿佛一群盲人夜半临深池,接踵摔下去。褒姒不觉大笑!就为这美人一笑,幽王不止花费了千金,更花费掉了自己的信义,天下诸侯已经怨恨!
幽王十一年,犬戎袭都。烽火之下,众诸侯无一人领兵勤王。犬戎杀幽王于骊山之下,西周覆亡。这便是浩瀚历史中的一条支流,因褒姒那一笑而笑出的支流,至今日,几乎已有二千八百年。
……
……
如那一刻,历史长堤未曾决口,历史,又将涌向何处?因失信丧却天子威仪而至于乱国的西周,还会扰乱否?
西周,幽王四年初,祭山日。
诸侯,霍国之东,冀州中镇,霍泰山之上。山林葱茏,夕阳澄辉之下的霍泰山主峰之麓山道上,有浩荡的一行人缓缓而来。两队虎贲甲士举戟前拥后卫,两侧是一群带甲的扈从,居中是一前一后盛装冕服的二人,之后跟随着几个士人和一些匠作仆役。山麓坡次有一座宏大的露天祭坛,这一行人便在祭坛之前止步。一队虎贲甲士执戟环卫在祭坛四周,仆役将祭祀之礼献于坛上。司仪和祝人引着盛装冕服的两人前后登上祭坛,遥望苍天皎云,尊躯拜倒。祝人侧立两旁,一人引唱祭辞,两人高声和之。拜伏于地的两位尊人默念于心,隆重拜祭。霍泰山为五镇山之中镇,总领海内名山,此时祭山,祭山之礼,便如此庄重而行。
山云缭绕,仿佛将那祝颂之辞扶摇而传于高天,达于神圣。此时霍泰山主峰之旁的侧峰山一些席面上,众人间不敢说的话语。若是不惧冥冥之中有天,只怕万无禁忌的话,也能述于心中。此时晋侯正默默说到:“当今天子自宠爱褒姒以来,贪于淫色,荒废朝政,寡恩鲜义,并不把江山放在心中。近年天灾频降,天子不思抚恤四海,反而刻薄诸侯,频索赋贡,诸侯怨声四起。孤思及数年前京中儿童作歌谣道:‘月将升,日将没,桑弓箭囊,将亡周国。’思及此谶之时,孤心中实在惶惶!月升日落,莫非女子将祸害国家?如应之褒姒,以桑弓箭囊,莫非将有刀兵之祸,罹于周国?孤报国之心拳拳,祈四海中镇霍泰山之大神护佑。当天下乱时,孤愿挺身而出,亲帅车乘甲士,护国于箭矢之地,救民于刀兵之野。唯求镇山中神,令我晋祀长祚,以正神道!”
青年弄弦的十指忽然停顿,顿在犹自颤抖的宫弦之上。
老者忽然闭目,笼手入袖,仿佛出神入定了一般。青年心中默叹:“桑弓箭囊,将往周郭。本为野地之人行猎所唱之歌,传于孩童,辗转于上位者耳中,所误‘亡国’二字,竟以为是谶。可笑呵。只是周王贪色寡德,确实周朝的气数将有变化了。”见老者闭目不言,青年也抑止思绪,收拾琴囊,静静伺立一旁。
云移日降,卜侍在祭坛前撅成一丈深坑,晋侯霍伯瘗玉于坑中,卜侍挥耨将坑掩盖,两位诸侯再拜而起。祭山已毕。虎贲卫士赳赳拥护,一行人渐行渐远,向西而去。
侧峰两人依然静立,沉静于那古拙之神态,仿佛已不知世迁时移。
良久。夕阳落,有月挂枝头。
老者忽然睁开双眼。
“姜尧呵。”
青年应道:“夫子?”
老者说道:“你下山,去一回镐京罢。”
青年领悟意思,惊讶道:“国运在天,夫子是要让我尽力挽回?”
老者叹道:“自禹皇封我于冀,总领海内名山以来,遍历多少王公诸侯隆而重之的拜祭,欲海内之山为他们镇住疆域,王侯永世。唉……世人无知,不修大德,又非神非圣,却要妄求不灭,如何能得。老夫,已惯看春秋,世人所为由得他们去,只是老夫受世人拜祭,终不能一事不作。周朝之上,虢石父卑劣小人,而深受周王信任。能与虢石父抗衡的,老夫思来,只有一人。便是周司徒,郑伯姬友。你去见他,必受重视,就留在郑伯身边,佐他匡扶王道罢。”
青年答道:“晚辈自当领命,只是天道浩瀚,恐人力不能挽回。”
老者道:“但尽力而可也。若不能挽回,天下有劫,你便留在世间,择良士而为徒,以为日后救民之用。”
青年应道:“是,夫子。”
月既中天。
有一袭白衫飘然下山,往西南方镐京而去。
……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而历史上,却有一些人,改变了河流。其中第一位,叫做大禹。大禹曾将黄河水引入支流,如果不导回黄河主道,这支流会不会一脉而东,另出途径,最终通到大海?
大禹治水,改变的只是普通的河流。历史之洪流,可有人能改?洪流中的诸多人物事迹,即是那浩浩桑桑的万里堤岸,或者有至关重要的一人,引出一事,溃了堤坝,洪流便倾泻出了一道分支,流向未知的荒野。
有时,仅仅一个笑容,便足以改变天下。美人一笑有百般媚惑,带千种风情,醇于万年佳酿,可以使君王泄气丧志,不但倾人城,亦且倾人国。
西周,幽王四年。
周幽王宠爱褒姒,废申后及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褒姒不喜笑,幽王许下千金,求使褒姒一笑之法。佞臣虢石父献烽火之策,幽王用之,于骊山点燃烽火。诸侯以为镐京有难,急忙点兵飞至,竟不见有夷人叛臣一兵一卒,成了投水竹篮,一场空忙。褒姒见诸侯车马惶惶搡搡,不知举戈杀往何处,仿佛一群盲人夜半临深池,接踵摔下去。褒姒不觉大笑!就为这美人一笑,幽王不止花费了千金,更花费掉了自己的信义,天下诸侯已经怨恨!
幽王十一年,犬戎袭都。烽火之下,众诸侯无一人领兵勤王。犬戎杀幽王于骊山之下,西周覆亡。这便是浩瀚历史中的一条支流,因褒姒那一笑而笑出的支流,至今日,几乎已有二千八百年。
……
……
如那一刻,历史长堤未曾决口,历史,又将涌向何处?因失信丧却天子威仪而至于乱国的西周,还会扰乱否?
西周,幽王四年初,祭山日。
诸侯,霍国之东,冀州中镇,霍泰山之上。山林葱茏,夕阳澄辉之下的霍泰山主峰之麓山道上,有浩荡的一行人缓缓而来。两队虎贲甲士举戟前拥后卫,两侧是一群带甲的扈从,居中是一前一后盛装冕服的二人,之后跟随着几个士人和一些匠作仆役。山麓坡次有一座宏大的露天祭坛,这一行人便在祭坛之前止步。一队虎贲甲士执戟环卫在祭坛四周,仆役将祭祀之礼献于坛上。司仪和祝人引着盛装冕服的两人前后登上祭坛,遥望苍天皎云,尊躯拜倒。祝人侧立两旁,一人引唱祭辞,两人高声和之。拜伏于地的两位尊人默念于心,隆重拜祭。霍泰山为五镇山之中镇,总领海内名山,此时祭山,祭山之礼,便如此庄重而行。
山云缭绕,仿佛将那祝颂之辞扶摇而传于高天,达于神圣。此时霍泰山主峰之旁的侧峰山一些席面上,众人间不敢说的话语。若是不惧冥冥之中有天,只怕万无禁忌的话,也能述于心中。此时晋侯正默默说到:“当今天子自宠爱褒姒以来,贪于淫色,荒废朝政,寡恩鲜义,并不把江山放在心中。近年天灾频降,天子不思抚恤四海,反而刻薄诸侯,频索赋贡,诸侯怨声四起。孤思及数年前京中儿童作歌谣道:‘月将升,日将没,桑弓箭囊,将亡周国。’思及此谶之时,孤心中实在惶惶!月升日落,莫非女子将祸害国家?如应之褒姒,以桑弓箭囊,莫非将有刀兵之祸,罹于周国?孤报国之心拳拳,祈四海中镇霍泰山之大神护佑。当天下乱时,孤愿挺身而出,亲帅车乘甲士,护国于箭矢之地,救民于刀兵之野。唯求镇山中神,令我晋祀长祚,以正神道!”
青年弄弦的十指忽然停顿,顿在犹自颤抖的宫弦之上。
老者忽然闭目,笼手入袖,仿佛出神入定了一般。青年心中默叹:“桑弓箭囊,将往周郭。本为野地之人行猎所唱之歌,传于孩童,辗转于上位者耳中,所误‘亡国’二字,竟以为是谶。可笑呵。只是周王贪色寡德,确实周朝的气数将有变化了。”见老者闭目不言,青年也抑止思绪,收拾琴囊,静静伺立一旁。
云移日降,卜侍在祭坛前撅成一丈深坑,晋侯霍伯瘗玉于坑中,卜侍挥耨将坑掩盖,两位诸侯再拜而起。祭山已毕。虎贲卫士赳赳拥护,一行人渐行渐远,向西而去。
侧峰两人依然静立,沉静于那古拙之神态,仿佛已不知世迁时移。
良久。夕阳落,有月挂枝头。
老者忽然睁开双眼。
“姜尧呵。”
青年应道:“夫子?”
老者说道:“你下山,去一回镐京罢。”
青年领悟意思,惊讶道:“国运在天,夫子是要让我尽力挽回?”
老者叹道:“自禹皇封我于冀,总领海内名山以来,遍历多少王公诸侯隆而重之的拜祭,欲海内之山为他们镇住疆域,王侯永世。唉……世人无知,不修大德,又非神非圣,却要妄求不灭,如何能得。老夫,已惯看春秋,世人所为由得他们去,只是老夫受世人拜祭,终不能一事不作。周朝之上,虢石父卑劣小人,而深受周王信任。能与虢石父抗衡的,老夫思来,只有一人。便是周司徒,郑伯姬友。你去见他,必受重视,就留在郑伯身边,佐他匡扶王道罢。”
青年答道:“晚辈自当领命,只是天道浩瀚,恐人力不能挽回。”
老者道:“但尽力而可也。若不能挽回,天下有劫,你便留在世间,择良士而为徒,以为日后救民之用。”
青年应道:“是,夫子。”
月既中天。
有一袭白衫飘然下山,往西南方镐京而去。
……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