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夏历五月,是左翼牧群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
今年的雨水特别勤,青草长得非常茂盛,不管你站在什么地方,放眼望去,那无边的绿色,就像神话中的织女从天上抛下一块碧绿的天鹅绒,把整个左翼牧群草原,从平地到丘陵,遮盖得严严实实。八九座湖泊,像巴彦查干淖,九连城淖,东、西乌兰淖,那倒映着蓝天白云的水面,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显的纯净而神秘,尤其是每天的清晨和傍晚,在雾气和云霭的作用下,空气中有一层淡淡的蓝色,令人一望而心旷神怡。
这里是远近闻名的太仆寺军马场,早在康熙年间,就是专门为朝廷牧养战马的著名牧区,直到鸦片战争以后,这里才渐渐衰落下来。近几十年,国库空虚,朝廷竟然把手伸向军马场,屡屡以变卖军马拆东补西。前年是甲午年,北洋水师与日军作战惨败,朝廷为了赔偿日本国,把左翼牧群的良马又卖掉了一半。到如今,整个牧群,各种马只剩下八千多匹,能够训练作战的,只有六千多匹了。
左翼牧群的衙门,仍然坐落在喀喇尼墩井的那片山坡下,比起三十多年前,衙门周围的房舍虽然增多了,却变得破落了不少。今天,在浩特以南的开阔地上,正在举行每年一次的那达慕大会。
今年的那达慕异常热闹,不光是前来参加的蒙汉牧民、农民、商人多,就连难得一见的锡林郭勒盟的那木济勒旺楚克王爷,青海来的洛桑活佛,察哈尔都司薛福增,温都尔汗的王爷尼玛鄂特索尔,也不期而遇,聚集到喀喇尼墩井来了。其他的人,像多伦诺尔和周围几个旗群的百姓,也熙熙攘攘,赶来闹红火。
五月十三日这一天,是那达慕开幕第一天,也是最具高潮和吸引力的日子,当天有三大项活动:祭敖包,传统三项赛,活佛摩笑了一阵儿,决定先去看赛马。今天的赛马,有腾格斯的弟弟和巴特尔的弟弟参赛,所以必须去助威。
他们一共七个人,每人骑着一匹马,奔跑着来到了赛马的现场。六十里赛马,是那达慕的重头戏。草原上的人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人人都是骑马的高手,所以,十四岁以上的男子参加六十里赛马,是一件很值得露露手段的事儿。
腾格斯的弟弟青戈,是一个刚满十四岁的大男孩儿,在草原上,十四岁早就被当成大人看待,也是参加赛马的最佳年龄,放马、打草、杀羊,哪一种活儿都要下手了。今天的青戈,穿着一身天蓝色紧身赛马服,头上扎了一条红绸带,手里牵着一匹黑炭马,兴奋得满脸通红,正在起跑线上做准备。
巴特尔的弟弟也是十四岁,小名叫钢嘎哈拉,穿的赛马服是深红色,牵一匹纯白马,他比较沉稳,也在做着起赛准备。
甄飙他们一伙人到了赛马,看见钢嘎哈拉和青戈,都高兴得乱喊:
“钢嘎哈拉――好样的,向第一名冲吧!”
“好小子,青戈――拿不上前三名,就穿开裆裤去吧!”
“不要当孬种,青戈!”
“钢嘎哈拉,冲吧!不要跑丢了裤子!”
“钢嘎哈拉――拿不上第一,你哥要揍扁你啦!”
“冲锋吧,冠军已经是你的啦,钢嘎哈拉!”
“青戈,吓尿了裤子,可没人替你晒呢!”
青戈朝这边扮了一个鬼脸儿。
钢嘎哈拉朝大家伸了伸大拇指,笑了笑。
比赛的时间到了,青戈和钢嘎哈拉随着口令,和其他参赛的青少年上了各自的马,三十六匹不同颜色的快马驮着各自的主人,在起跑线上一字儿排开,只等着下令了。
观看赛马的蒙汉民众穿着各种各样的节日盛装,喇嘛们穿着绛红色的袈裟,都站在不远处,等着比赛开始。
锡林郭勒盟王爷那木济勒旺楚克也来到了,人们按照草原上的传统习惯,当面尊称他为“王爷”、“郡王”,背后则称他为“那王”。那王高高的个子,微微发福,说话和气,每逢蒙古人上前问候,他都会笑着搭话。
从外蒙古温都尔汗来的尼玛鄂特索尔,也来到赛马地点观赛,人们也当面称呼他“王爷”,背后叫他“尼王”。尼王长得中等身材,腆着肥胖的圆肚子,脸上似笑非笑,眉宇间有一股阴鸷之气,他从早上进入那达慕会场,见那些穿盛装的蒙古人向那木济勒旺楚克请安的很多,向自己问好的不多,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他不是与左翼牧群关系密切的王爷,又是初次来到,所以人们对他不怎么在意。后来,也不知怎么了,尼王一个不高兴,就对身后的总管与保镖一挥手,一脸怒容地上了马,朝着玛拉盖庙奔驰而去。
察哈尔都司薛福增,字扬宗,涞源人,是太仆寺左翼牧群的军事上司,他是绿营出身,脸面冷漠,浑身有一股愚蠢的傲慢。
阿木嘎作为牧群衙门的总管,对这几个显要人物毕恭毕敬,一直陪护在左右。
云端桑宝回玛拉盖庙做佛事去了,所以不在场。那王、薛福增、阿木嘎站到临时搭建的平台上,兴致勃勃地观看赛马。
“嘭!嘭!嘭!”
一连三声巨大的爆竹响!在第三声剧响过后,赛马健儿的三十六匹快马像箭一般射出,沿着插满小彩旗的草场跑道飞驰而去!观看的人群中,立即发出一片欢呼声!
甄飙、腾格斯他们七个人,眼瞅着青戈和钢嘎哈拉猫腰飞驰的样子,高兴得乱跳乱喊。
不到半个时辰,钢嘎哈拉白马红衣的飞影第一个在远方出现了,紧接着,青戈黑马蓝衣的飞影也出现了,在他俩后面很远的地方,才是第三个,第四个……
观众都很兴奋,小孩子们高兴得又蹦又喊!最高兴的当然是巴特尔和腾格斯,其次就是把他俩当成亲弟弟的甄飙、莎日娜他们一伙了,这七个热情奔放的青年朋友,一个个兴奋得手舞足蹈,比起小孩们又蹦又喊的样子,也毫不逊色。
弹指之间,钢嘎哈拉和他的白马第一个冲过了终点,黑马蓝衣的青戈也勇猛地冲了过去……其他参赛的人马哪个是第三、第四、第五,甄飙和腾格斯他们早就顾不上看了。
看台上的那王、薛福增和阿木嘎,也高兴地挥手致意。
玛拉盖庙。
这座庄严宏伟的寺庙,它的正名叫咸安寺,座落在一座不太高的山下,是锡林郭勒大草原南端最著名的喇嘛庙。寺院前面百步之外,有两个倒映着蓝天白云的水淖,就像两只明亮的眼睛,寺后面的山坡上有成片的松柏林。山门前面,有一条自然形成的大道,沿着这条大道再往西走十里地,就是著名的旅蒙商道,而它的东面直通草原重镇多伦诺尔、正蓝旗。
传说中,康熙皇帝有一次到咸安寺拜佛,在寺院门前被一阵狂风吹跑了帽子。一群少年喇嘛见了,为了捉住这,一边端起了茶碗儿。
尼王知道这是端茶送客的意思,就道了扰,退出了僧房。
洛桑活佛看着尼王出了门,也不出门送客,他把那串密宗念珠从脖子上摘下,手掐念珠,闭目思忖了好久。洛桑活佛在外蒙古传教时,耳闻了不少有关尼玛鄂特索尔的恶迹,从刚才的对话中,活佛对尼玛鄂特索尔这个人的心性,又多了一层认识。
射箭场上,人们正在轮番进行射箭比赛。甄飙一连五箭,箭箭穿透靶心,惹来一片喝彩和议论声:
“不愧是老甄马倌的儿子,甄飙肯定夺冠了!”
“他老子连杀三匹狼,那才叫英雄呢。”
“咳,如今野狼稀少了,谁也当不了英雄啦。”
“当英雄:
“别胡说,怪羞人的,我不过看他射箭罢了,哪里就――”
“你还赖呢,我盯你多时了,你的眼神儿早就溜号儿了,根本没往靶子上看。”萨仁高娃故意挤了挤眼,把嘴挨到莎日娜的耳朵边上:“怎么,你是不是正偷着想,跟那个傻小子到敖包山后幽会,搂抱呀,亲嘴呀,什么的?”
“哎呀表姐,你怎么越说越没样儿了?我可不像你,你跟表姐夫搞对象的时候,大白天价,就敢在桦木林子里光着身子搂抱着打滚儿,那才叫……”莎日娜故意撇了撇嘴说。
“哎哟哟,我把你个鬼心眼儿,多少年前的话儿了,你还记得,小声点儿,让外人听见,好像咋了。”萨仁高娃反而脸红着急起来。
姐妹俩正说着悄悄话呢,只听见人们一片声的欢呼,抬头一看,原来射箭比赛已经结束,甄飙果然得了冠军!腾格斯、格日勒图他们一伙好朋友,欢叫着跑上前去,欢叫着逮住甄飙,你捉胳臂我抬腿,把甄飙抛上空中,接住,又抛上空中,如此抛了多次。
莎日娜见了,心里高兴,再也顾不得表姐嘲笑,径直向甄飙那边跑过去。
太阳偏西不久,当天的三项比赛都已结束,人们回到了牧群衙门以东一条街上观看演出。演出的台子就搭在龙王庙前,这也是那达慕老传统,龙王庙前唱大戏,一是为了娱乐,二是为了求雨。
开锣前,举行了一个古朴的求雨仪式。只见两位年长的老人,牵了一只雪白的绵羊,一直走到龙王庙门口,先给龙王烧了三炷香,然后对天喃喃祷告了一番。在祷告声中,一个壮汉提了一只木桶,走到绵羊跟前,把桶里的水不间断地浇到绵羊身上。
与此同时,两位老人大声祝颂:
“龙王爷,领了吧,领了吧……”
那绵羊浑身的毛被浇湿以后,忽然“扑楞楞”地抖动全身,把水抖到三个人的身上和脸上。
两位老人见状,笑逐言开,高兴地朝戏台那边喊:
“龙王领牲啦!”
“领牲――”
随着喊声,那个壮汉猛地把绵羊掀翻,用一把细长的蒙古刀,猛地插进了绵羊的胸口。到此,才算把祭礼献给了龙王。
“嗵、嗵、嗵”三声爆竹响过,开台锣鼓也“咚咚锵锵”敲打起来,演出开始了。
草原上请不来大城市的戏班子,只从张家口、多伦诺尔、哈巴嘎请了晋剧班子和二人台来唱,还把会唱锡林郭勒长调与说唱《好来宝》的蒙古艺人来演唱。晋剧演的是《水漫金山》、《大闹天宫》、《金沙滩》等折子戏,全部是打斗场面,演员乱哄哄地在戏台上打闹了一番,锣鼓声把人们的脑浆子都震疼了,才算演完。
接下来演《二人台》,《二人台》是察哈尔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演出形式,演员全用地方土话演唱,先演了《打连成》,《五哥放羊》,《小拜年》,后来又演《听房》,《吃醋》,这才把演出气氛推向了高潮。
戏台的三面围满了参加那达慕的看客,多数是蒙古人和汉人,还有很不少穿绛红色袈裟的喇嘛,不光有玛拉盖庙的喇嘛,本牧群骆驼山子庙、敦达庙、小庙子来的喇嘛,还有从临近旗群的寺庙前来赶那达慕的喇嘛。喇嘛里面多数是青年,喇嘛们聚多了,也要弄出些起哄逗弄的事儿来,何况他们都是思维活跃,喜动不喜静的青年人。
刚才演的《听房》与《吃醋》,里面夹杂着许多性挑逗的荤话,早已把年轻人的取闹心理勾引了出来,就是那些披着袈裟的青年喇嘛,也早已按奈不住了,他们趁着一个节目演完,另一个节目还没有上台的机会,就你一腔,我一嗓子的,起哄开了:
“行啦行啦,还是让咱们的喇嘛哥哥上台,亮亮嗓子吧!”
“丹巴,上台去,亮上几嗓子!”
“叫你唱,你就唱,扭扭捏捏不像样!”
“丹巴,上台!丹巴,上台……”
在一伙起哄青年的怂恿和推拉下,一个身穿破旧袈裟的青年喇嘛被推上了舞台,他一上去,就惹得台下又是拍巴掌又是鼓噪。
这个叫丹巴的喇嘛,看样子也不过二十五六岁,察哈尔十二旗群的人差不多都知道,丹巴天生一副好嗓子,擅长唱歌。丹巴是个游方喇嘛,他的行踪很不固定,有时去五当召、百灵庙、贝子庙当差,有时在北京雍和宫行走。不过,他在多伦诺尔和左翼牧群的寺庙中混饭的时候居多。他到哪一个寺庙,都不是拜佛念经,而是专门干些放羊、担水、打扫的粗杂活。他的袈裟也不知穿了多少年,连颜色都说不清了,人们又管他叫邋遢喇嘛。
丹巴的好嗓子名不虚传,唱起歌来十分动听。他在放羊时唱,惹得就近放马、走路、干活的大人小孩都站住脚听。他在走路时唱,身后尾随着一群少年儿童跟着学。他在担水的路上唱,青年人就抢过扁担替他挑着,请他一路空手走着唱。天气好的时候,丹巴坐在车辕子上,倚在老树上,蹲在碌碡上,都会唱上几个曲子。曲子有现成的,也有自己编的。他能把生活中的快乐,懊恼,忧伤,怨愤,都编进歌子里,唱给大家听。在没有人的时候,他就唱给自己听。就因为这个原因,他得了一个“喇嘛哥哥”的雅号,远的地方不说,在左翼牧群上百个村庄里,没有人不认识“喇嘛哥哥”丹巴的。
丹巴走到台中央,朝台下望了望,只见看演出的人黑压压的,怕是有三千多,他开始好像有点儿羞涩,不过很快就镇定下来,清清喉咙,略微扫视了一下全场,然后放开嗓子,清唱起来:
我是从天边来的过客,一路踉跄,
背负着沉重的思考,犹豫彷徨。
走过了千山万水,闹市和村庄,
栖息在辽阔的牧群草原上。
玛拉盖庙的钟声,总在薄暮奏响,
却遮不住千古寂寞,百载悲凉。
我不过是担水头陀,牧羊和尚,
谁也不理会我的烦恼和无尽忧伤。
我没有过去,只有痛苦与希望,
这希望,会不会贴近我的胸膛?
我用歌声呼唤它的发芽成长,
它像启明星,出现在地平线上。
国人呀,不要沉溺于虚幻梦想,
你的头上,重压着罪恶的殿堂。
四万万同胞呐喊着站起来的一刻,
腾飞的巨龙,将盘旋在古老的东方!
丹巴的歌声刚停下来,台下的那伙青年人和喇嘛,就笑着乱嚷嚷,瞎起哄:
“这首《过客》,我们听腻啦,你就唱点儿别的吧!”
“不要那么悲伤,给你娶个媳妇儿就好啦!”
“丹巴,不要唱素的,来一首荤的吧!”
“唱荤的,唱荤的!”
在一片喧闹声中,丹巴的歌声又响起了:
放马的哥哥呀你可回来了,
姐姐我把那莜面窝窝蒸上了。
吃完莜面,再喝上一碗馏锅水,
肚子饱了,就不再想你死去的爹娘了。
你的哥哥嫂子呐,太呀太狠心,
你才十五岁,就被撵出了门。
不是姐姐我把你安顿在马圈里,
冻烂你的脚后跟,也没谁心疼。
我热茶热饭,供养了你三岁整,
你从一个猴孩子,长成了大后生。
我的心思,你也不是不知道,
大姨家的二妹子,她已许给了人。
我的妈她守活寡,十二个冬春,
我的弟弟他太小,啥事也不懂。
你和我把喜期,赶快定下来,
一揭那红盖头,我就是你的人。
家里说句悄悄话呀,避不开眼睛,
今天后半夜呀,月亮没那么明。
你看住黄狗儿,留着那马圈的门,
我跟你去商量那个好事情……
台下的观众听了,不等再往下唱,就都跟着起哄,乱嚷嚷:
“后面的事儿知道啦,丹巴,唱别的吧!”
“放马的哥哥没意思,唱‘喇嘛哥哥’吧!”
“来段荤的,喇嘛弟弟们等着解馋呢!”
“对对对,就唱‘喇嘛哥哥’那段!”
“丹巴,唱吧,大喇嘛正念经呢,顾不上揍你!”
……
丹巴诙谐地笑了笑,又唱了起来:
那达慕上好呀么好热闹,
姑娘我呀一心去拜喇嘛庙。
天刚亮我就闪进山门里,
把喇嘛哥哥你上一……
丹巴演唱的时候,那些演折子戏和二人台的演员也带着戏装,勾肩搭背地挤着看。
甄飙、腾格斯、莎日娜他们七个人,再加上青戈、钢嘎哈拉,都站在台下蛮有兴致地看演出,有时候也跟着其他年轻人起哄,乱喊。在草原上,一年中能看上演出的时候只有在那达慕期间,草原上又没有其它娱乐条件,所以年轻人借着这种难得机会,发泄一下他们躁动的情感和肉欲,也没有什么希奇。
喇嘛歌手丹巴,是个感情外露又人缘极好的人,草原上的人没有把他当成每天拜佛念经的真正喇嘛,丹巴虽然也披袈裟,但在俗人眼里,他也不过是在寺庙中讨饭吃的帮工罢了。丹巴长得不俗,又会逢事编成歌来唱,所以他走到哪儿,都受人欢迎,那里随地成了舞台。在年轻人集中的地方,有时候瞎起哄,让他唱一段荤的,他也把一些猥亵的内容唱上几段,惹得众人嘻嘻乱笑,浑身发痒。
就在丹巴唱着歌,台下乱起哄的时候,一匹快马驮着一个头上绕着辫子的大清驿站兵,从南向北,顺着草原上时明时暗的道路,飞一般地朝着喀喇尼墩井奔驰而来。那驿站兵进入村庄以后,让坐骑放慢了速度,绕过了龙王庙前的演出场地,直接奔向左翼衙门去了。除了少数人向驿站兵张望了一眼,其他的人只顾乱嚷嚷,瞎起哄,根本没看见来了个驿站兵。
丹巴继续唱着:
喇嘛哥哥他动了心,
放下经卷又去熄灯。
他挤挤眼儿,让我到庙后等,
我来到松林里,等着那傻后生。
……
台下那伙起哄的青年听到这些暗示语,挑逗语,更加来了劲儿,乱嚷成一片:
“喇嘛哥哥他咋了?快往下唱吧!”
“快碰上二喇嘛了吧?好事来啦!”
“唱荤的!丹巴,大声点儿!”
“你就好好唱吧,大喇嘛不在这里!”
“放开嗓子唱,丹巴!”
…………
就在这时候,衙役赵铁丁拨开众人,悄悄走到甄飙背后,对着甄飙的耳朵低声说了几句什么,只见甄飙先是一个愣怔,接着脸色大变。甄飙拍拍腾格斯的肩膀,叫腾格斯一块出去,又把巴特尔他们急急拉出了人群,离开戏台,站到一棵老榆树下,慌忙说起话来。原来,赵铁丁偷偷告诉甄飙的消息,是一件天大的事情:牧群衙门刚刚接到驿站兵送来的公文,公文是察哈尔都统府的密件,密件中说:“……奉兵部令:太仆寺会同察哈尔都统府,须于接到公文后五十日内,在所属左翼牧群精选成年良马六千匹,候调至天津小站新建陆军部征用,每匹暂付白银贰两……调运事宜由太仆寺派员会同察哈尔都司薛福增监督执行。”
腾格斯、巴特尔、格日勒图、邓甲、傲腾一听这个消息,就像头顶响了个焦雷一般,令他们又着急又愤怒,正要怒声谩骂,甄飙“嘘――”了一声,赶紧把他的朋友们拉到一个远离戏台的僻静地方,才站住脚说话。
“日他祖奶奶!肯定是袁世凯的主意,这个不得好死的袁大头!”腾格斯的面孔憋得通红,头上青筋暴露,愤怒地骂起来。
“完了,左翼牧群完了!”傲腾一拍大腿蹲在地上,“挑走六千匹,就剩下两千匹老弱骒马、马驹子。咱们放马的,都得卷铺盖散伙了。”
“二百年的左翼牧群,就要败在西太后手里了,俺日她老祖宗!”山东人邓甲跺脚怒骂。
“剩下的两千匹马,用上二三十个马倌就够了,牧群一百二十个马倌,多数要失业啦!这可怎么办呐?”巴特尔气急败坏地说。他家在当地放马,已经七代人了,怪不得他着急。
“日过他妈的!咱们几个,干脆,把那些管事的王八蛋一刀一个,全杀了!再把马群都赶走,到东北的老林子里,当杆子(3)去得了……”格日勒图咬牙切齿地喊。
“是呀,与其饿死,不如去当杆子!”
“当杆子,拿上钢枪,打进北京,找老妖婆算帐去!”
……
在伙伴们乱骂乱嚷的时候,只有甄飙没跟着叫骂,甄飙的脑子在急急思考着,应该怎样应付这场突然降临的灾难。可是,他太年轻,没经过这么大的事,一下子还想不出好主意。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今年的雨水特别勤,青草长得非常茂盛,不管你站在什么地方,放眼望去,那无边的绿色,就像神话中的织女从天上抛下一块碧绿的天鹅绒,把整个左翼牧群草原,从平地到丘陵,遮盖得严严实实。八九座湖泊,像巴彦查干淖,九连城淖,东、西乌兰淖,那倒映着蓝天白云的水面,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显的纯净而神秘,尤其是每天的清晨和傍晚,在雾气和云霭的作用下,空气中有一层淡淡的蓝色,令人一望而心旷神怡。
这里是远近闻名的太仆寺军马场,早在康熙年间,就是专门为朝廷牧养战马的著名牧区,直到鸦片战争以后,这里才渐渐衰落下来。近几十年,国库空虚,朝廷竟然把手伸向军马场,屡屡以变卖军马拆东补西。前年是甲午年,北洋水师与日军作战惨败,朝廷为了赔偿日本国,把左翼牧群的良马又卖掉了一半。到如今,整个牧群,各种马只剩下八千多匹,能够训练作战的,只有六千多匹了。
左翼牧群的衙门,仍然坐落在喀喇尼墩井的那片山坡下,比起三十多年前,衙门周围的房舍虽然增多了,却变得破落了不少。今天,在浩特以南的开阔地上,正在举行每年一次的那达慕大会。
今年的那达慕异常热闹,不光是前来参加的蒙汉牧民、农民、商人多,就连难得一见的锡林郭勒盟的那木济勒旺楚克王爷,青海来的洛桑活佛,察哈尔都司薛福增,温都尔汗的王爷尼玛鄂特索尔,也不期而遇,聚集到喀喇尼墩井来了。其他的人,像多伦诺尔和周围几个旗群的百姓,也熙熙攘攘,赶来闹红火。
五月十三日这一天,是那达慕开幕第一天,也是最具高潮和吸引力的日子,当天有三大项活动:祭敖包,传统三项赛,活佛摩笑了一阵儿,决定先去看赛马。今天的赛马,有腾格斯的弟弟和巴特尔的弟弟参赛,所以必须去助威。
他们一共七个人,每人骑着一匹马,奔跑着来到了赛马的现场。六十里赛马,是那达慕的重头戏。草原上的人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人人都是骑马的高手,所以,十四岁以上的男子参加六十里赛马,是一件很值得露露手段的事儿。
腾格斯的弟弟青戈,是一个刚满十四岁的大男孩儿,在草原上,十四岁早就被当成大人看待,也是参加赛马的最佳年龄,放马、打草、杀羊,哪一种活儿都要下手了。今天的青戈,穿着一身天蓝色紧身赛马服,头上扎了一条红绸带,手里牵着一匹黑炭马,兴奋得满脸通红,正在起跑线上做准备。
巴特尔的弟弟也是十四岁,小名叫钢嘎哈拉,穿的赛马服是深红色,牵一匹纯白马,他比较沉稳,也在做着起赛准备。
甄飙他们一伙人到了赛马,看见钢嘎哈拉和青戈,都高兴得乱喊:
“钢嘎哈拉――好样的,向第一名冲吧!”
“好小子,青戈――拿不上前三名,就穿开裆裤去吧!”
“不要当孬种,青戈!”
“钢嘎哈拉,冲吧!不要跑丢了裤子!”
“钢嘎哈拉――拿不上第一,你哥要揍扁你啦!”
“冲锋吧,冠军已经是你的啦,钢嘎哈拉!”
“青戈,吓尿了裤子,可没人替你晒呢!”
青戈朝这边扮了一个鬼脸儿。
钢嘎哈拉朝大家伸了伸大拇指,笑了笑。
比赛的时间到了,青戈和钢嘎哈拉随着口令,和其他参赛的青少年上了各自的马,三十六匹不同颜色的快马驮着各自的主人,在起跑线上一字儿排开,只等着下令了。
观看赛马的蒙汉民众穿着各种各样的节日盛装,喇嘛们穿着绛红色的袈裟,都站在不远处,等着比赛开始。
锡林郭勒盟王爷那木济勒旺楚克也来到了,人们按照草原上的传统习惯,当面尊称他为“王爷”、“郡王”,背后则称他为“那王”。那王高高的个子,微微发福,说话和气,每逢蒙古人上前问候,他都会笑着搭话。
从外蒙古温都尔汗来的尼玛鄂特索尔,也来到赛马地点观赛,人们也当面称呼他“王爷”,背后叫他“尼王”。尼王长得中等身材,腆着肥胖的圆肚子,脸上似笑非笑,眉宇间有一股阴鸷之气,他从早上进入那达慕会场,见那些穿盛装的蒙古人向那木济勒旺楚克请安的很多,向自己问好的不多,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他不是与左翼牧群关系密切的王爷,又是初次来到,所以人们对他不怎么在意。后来,也不知怎么了,尼王一个不高兴,就对身后的总管与保镖一挥手,一脸怒容地上了马,朝着玛拉盖庙奔驰而去。
察哈尔都司薛福增,字扬宗,涞源人,是太仆寺左翼牧群的军事上司,他是绿营出身,脸面冷漠,浑身有一股愚蠢的傲慢。
阿木嘎作为牧群衙门的总管,对这几个显要人物毕恭毕敬,一直陪护在左右。
云端桑宝回玛拉盖庙做佛事去了,所以不在场。那王、薛福增、阿木嘎站到临时搭建的平台上,兴致勃勃地观看赛马。
“嘭!嘭!嘭!”
一连三声巨大的爆竹响!在第三声剧响过后,赛马健儿的三十六匹快马像箭一般射出,沿着插满小彩旗的草场跑道飞驰而去!观看的人群中,立即发出一片欢呼声!
甄飙、腾格斯他们七个人,眼瞅着青戈和钢嘎哈拉猫腰飞驰的样子,高兴得乱跳乱喊。
不到半个时辰,钢嘎哈拉白马红衣的飞影第一个在远方出现了,紧接着,青戈黑马蓝衣的飞影也出现了,在他俩后面很远的地方,才是第三个,第四个……
观众都很兴奋,小孩子们高兴得又蹦又喊!最高兴的当然是巴特尔和腾格斯,其次就是把他俩当成亲弟弟的甄飙、莎日娜他们一伙了,这七个热情奔放的青年朋友,一个个兴奋得手舞足蹈,比起小孩们又蹦又喊的样子,也毫不逊色。
弹指之间,钢嘎哈拉和他的白马第一个冲过了终点,黑马蓝衣的青戈也勇猛地冲了过去……其他参赛的人马哪个是第三、第四、第五,甄飙和腾格斯他们早就顾不上看了。
看台上的那王、薛福增和阿木嘎,也高兴地挥手致意。
玛拉盖庙。
这座庄严宏伟的寺庙,它的正名叫咸安寺,座落在一座不太高的山下,是锡林郭勒大草原南端最著名的喇嘛庙。寺院前面百步之外,有两个倒映着蓝天白云的水淖,就像两只明亮的眼睛,寺后面的山坡上有成片的松柏林。山门前面,有一条自然形成的大道,沿着这条大道再往西走十里地,就是著名的旅蒙商道,而它的东面直通草原重镇多伦诺尔、正蓝旗。
传说中,康熙皇帝有一次到咸安寺拜佛,在寺院门前被一阵狂风吹跑了帽子。一群少年喇嘛见了,为了捉住这,一边端起了茶碗儿。
尼王知道这是端茶送客的意思,就道了扰,退出了僧房。
洛桑活佛看着尼王出了门,也不出门送客,他把那串密宗念珠从脖子上摘下,手掐念珠,闭目思忖了好久。洛桑活佛在外蒙古传教时,耳闻了不少有关尼玛鄂特索尔的恶迹,从刚才的对话中,活佛对尼玛鄂特索尔这个人的心性,又多了一层认识。
射箭场上,人们正在轮番进行射箭比赛。甄飙一连五箭,箭箭穿透靶心,惹来一片喝彩和议论声:
“不愧是老甄马倌的儿子,甄飙肯定夺冠了!”
“他老子连杀三匹狼,那才叫英雄呢。”
“咳,如今野狼稀少了,谁也当不了英雄啦。”
“当英雄:
“别胡说,怪羞人的,我不过看他射箭罢了,哪里就――”
“你还赖呢,我盯你多时了,你的眼神儿早就溜号儿了,根本没往靶子上看。”萨仁高娃故意挤了挤眼,把嘴挨到莎日娜的耳朵边上:“怎么,你是不是正偷着想,跟那个傻小子到敖包山后幽会,搂抱呀,亲嘴呀,什么的?”
“哎呀表姐,你怎么越说越没样儿了?我可不像你,你跟表姐夫搞对象的时候,大白天价,就敢在桦木林子里光着身子搂抱着打滚儿,那才叫……”莎日娜故意撇了撇嘴说。
“哎哟哟,我把你个鬼心眼儿,多少年前的话儿了,你还记得,小声点儿,让外人听见,好像咋了。”萨仁高娃反而脸红着急起来。
姐妹俩正说着悄悄话呢,只听见人们一片声的欢呼,抬头一看,原来射箭比赛已经结束,甄飙果然得了冠军!腾格斯、格日勒图他们一伙好朋友,欢叫着跑上前去,欢叫着逮住甄飙,你捉胳臂我抬腿,把甄飙抛上空中,接住,又抛上空中,如此抛了多次。
莎日娜见了,心里高兴,再也顾不得表姐嘲笑,径直向甄飙那边跑过去。
太阳偏西不久,当天的三项比赛都已结束,人们回到了牧群衙门以东一条街上观看演出。演出的台子就搭在龙王庙前,这也是那达慕老传统,龙王庙前唱大戏,一是为了娱乐,二是为了求雨。
开锣前,举行了一个古朴的求雨仪式。只见两位年长的老人,牵了一只雪白的绵羊,一直走到龙王庙门口,先给龙王烧了三炷香,然后对天喃喃祷告了一番。在祷告声中,一个壮汉提了一只木桶,走到绵羊跟前,把桶里的水不间断地浇到绵羊身上。
与此同时,两位老人大声祝颂:
“龙王爷,领了吧,领了吧……”
那绵羊浑身的毛被浇湿以后,忽然“扑楞楞”地抖动全身,把水抖到三个人的身上和脸上。
两位老人见状,笑逐言开,高兴地朝戏台那边喊:
“龙王领牲啦!”
“领牲――”
随着喊声,那个壮汉猛地把绵羊掀翻,用一把细长的蒙古刀,猛地插进了绵羊的胸口。到此,才算把祭礼献给了龙王。
“嗵、嗵、嗵”三声爆竹响过,开台锣鼓也“咚咚锵锵”敲打起来,演出开始了。
草原上请不来大城市的戏班子,只从张家口、多伦诺尔、哈巴嘎请了晋剧班子和二人台来唱,还把会唱锡林郭勒长调与说唱《好来宝》的蒙古艺人来演唱。晋剧演的是《水漫金山》、《大闹天宫》、《金沙滩》等折子戏,全部是打斗场面,演员乱哄哄地在戏台上打闹了一番,锣鼓声把人们的脑浆子都震疼了,才算演完。
接下来演《二人台》,《二人台》是察哈尔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演出形式,演员全用地方土话演唱,先演了《打连成》,《五哥放羊》,《小拜年》,后来又演《听房》,《吃醋》,这才把演出气氛推向了高潮。
戏台的三面围满了参加那达慕的看客,多数是蒙古人和汉人,还有很不少穿绛红色袈裟的喇嘛,不光有玛拉盖庙的喇嘛,本牧群骆驼山子庙、敦达庙、小庙子来的喇嘛,还有从临近旗群的寺庙前来赶那达慕的喇嘛。喇嘛里面多数是青年,喇嘛们聚多了,也要弄出些起哄逗弄的事儿来,何况他们都是思维活跃,喜动不喜静的青年人。
刚才演的《听房》与《吃醋》,里面夹杂着许多性挑逗的荤话,早已把年轻人的取闹心理勾引了出来,就是那些披着袈裟的青年喇嘛,也早已按奈不住了,他们趁着一个节目演完,另一个节目还没有上台的机会,就你一腔,我一嗓子的,起哄开了:
“行啦行啦,还是让咱们的喇嘛哥哥上台,亮亮嗓子吧!”
“丹巴,上台去,亮上几嗓子!”
“叫你唱,你就唱,扭扭捏捏不像样!”
“丹巴,上台!丹巴,上台……”
在一伙起哄青年的怂恿和推拉下,一个身穿破旧袈裟的青年喇嘛被推上了舞台,他一上去,就惹得台下又是拍巴掌又是鼓噪。
这个叫丹巴的喇嘛,看样子也不过二十五六岁,察哈尔十二旗群的人差不多都知道,丹巴天生一副好嗓子,擅长唱歌。丹巴是个游方喇嘛,他的行踪很不固定,有时去五当召、百灵庙、贝子庙当差,有时在北京雍和宫行走。不过,他在多伦诺尔和左翼牧群的寺庙中混饭的时候居多。他到哪一个寺庙,都不是拜佛念经,而是专门干些放羊、担水、打扫的粗杂活。他的袈裟也不知穿了多少年,连颜色都说不清了,人们又管他叫邋遢喇嘛。
丹巴的好嗓子名不虚传,唱起歌来十分动听。他在放羊时唱,惹得就近放马、走路、干活的大人小孩都站住脚听。他在走路时唱,身后尾随着一群少年儿童跟着学。他在担水的路上唱,青年人就抢过扁担替他挑着,请他一路空手走着唱。天气好的时候,丹巴坐在车辕子上,倚在老树上,蹲在碌碡上,都会唱上几个曲子。曲子有现成的,也有自己编的。他能把生活中的快乐,懊恼,忧伤,怨愤,都编进歌子里,唱给大家听。在没有人的时候,他就唱给自己听。就因为这个原因,他得了一个“喇嘛哥哥”的雅号,远的地方不说,在左翼牧群上百个村庄里,没有人不认识“喇嘛哥哥”丹巴的。
丹巴走到台中央,朝台下望了望,只见看演出的人黑压压的,怕是有三千多,他开始好像有点儿羞涩,不过很快就镇定下来,清清喉咙,略微扫视了一下全场,然后放开嗓子,清唱起来:
我是从天边来的过客,一路踉跄,
背负着沉重的思考,犹豫彷徨。
走过了千山万水,闹市和村庄,
栖息在辽阔的牧群草原上。
玛拉盖庙的钟声,总在薄暮奏响,
却遮不住千古寂寞,百载悲凉。
我不过是担水头陀,牧羊和尚,
谁也不理会我的烦恼和无尽忧伤。
我没有过去,只有痛苦与希望,
这希望,会不会贴近我的胸膛?
我用歌声呼唤它的发芽成长,
它像启明星,出现在地平线上。
国人呀,不要沉溺于虚幻梦想,
你的头上,重压着罪恶的殿堂。
四万万同胞呐喊着站起来的一刻,
腾飞的巨龙,将盘旋在古老的东方!
丹巴的歌声刚停下来,台下的那伙青年人和喇嘛,就笑着乱嚷嚷,瞎起哄:
“这首《过客》,我们听腻啦,你就唱点儿别的吧!”
“不要那么悲伤,给你娶个媳妇儿就好啦!”
“丹巴,不要唱素的,来一首荤的吧!”
“唱荤的,唱荤的!”
在一片喧闹声中,丹巴的歌声又响起了:
放马的哥哥呀你可回来了,
姐姐我把那莜面窝窝蒸上了。
吃完莜面,再喝上一碗馏锅水,
肚子饱了,就不再想你死去的爹娘了。
你的哥哥嫂子呐,太呀太狠心,
你才十五岁,就被撵出了门。
不是姐姐我把你安顿在马圈里,
冻烂你的脚后跟,也没谁心疼。
我热茶热饭,供养了你三岁整,
你从一个猴孩子,长成了大后生。
我的心思,你也不是不知道,
大姨家的二妹子,她已许给了人。
我的妈她守活寡,十二个冬春,
我的弟弟他太小,啥事也不懂。
你和我把喜期,赶快定下来,
一揭那红盖头,我就是你的人。
家里说句悄悄话呀,避不开眼睛,
今天后半夜呀,月亮没那么明。
你看住黄狗儿,留着那马圈的门,
我跟你去商量那个好事情……
台下的观众听了,不等再往下唱,就都跟着起哄,乱嚷嚷:
“后面的事儿知道啦,丹巴,唱别的吧!”
“放马的哥哥没意思,唱‘喇嘛哥哥’吧!”
“来段荤的,喇嘛弟弟们等着解馋呢!”
“对对对,就唱‘喇嘛哥哥’那段!”
“丹巴,唱吧,大喇嘛正念经呢,顾不上揍你!”
……
丹巴诙谐地笑了笑,又唱了起来:
那达慕上好呀么好热闹,
姑娘我呀一心去拜喇嘛庙。
天刚亮我就闪进山门里,
把喇嘛哥哥你上一……
丹巴演唱的时候,那些演折子戏和二人台的演员也带着戏装,勾肩搭背地挤着看。
甄飙、腾格斯、莎日娜他们七个人,再加上青戈、钢嘎哈拉,都站在台下蛮有兴致地看演出,有时候也跟着其他年轻人起哄,乱喊。在草原上,一年中能看上演出的时候只有在那达慕期间,草原上又没有其它娱乐条件,所以年轻人借着这种难得机会,发泄一下他们躁动的情感和肉欲,也没有什么希奇。
喇嘛歌手丹巴,是个感情外露又人缘极好的人,草原上的人没有把他当成每天拜佛念经的真正喇嘛,丹巴虽然也披袈裟,但在俗人眼里,他也不过是在寺庙中讨饭吃的帮工罢了。丹巴长得不俗,又会逢事编成歌来唱,所以他走到哪儿,都受人欢迎,那里随地成了舞台。在年轻人集中的地方,有时候瞎起哄,让他唱一段荤的,他也把一些猥亵的内容唱上几段,惹得众人嘻嘻乱笑,浑身发痒。
就在丹巴唱着歌,台下乱起哄的时候,一匹快马驮着一个头上绕着辫子的大清驿站兵,从南向北,顺着草原上时明时暗的道路,飞一般地朝着喀喇尼墩井奔驰而来。那驿站兵进入村庄以后,让坐骑放慢了速度,绕过了龙王庙前的演出场地,直接奔向左翼衙门去了。除了少数人向驿站兵张望了一眼,其他的人只顾乱嚷嚷,瞎起哄,根本没看见来了个驿站兵。
丹巴继续唱着:
喇嘛哥哥他动了心,
放下经卷又去熄灯。
他挤挤眼儿,让我到庙后等,
我来到松林里,等着那傻后生。
……
台下那伙起哄的青年听到这些暗示语,挑逗语,更加来了劲儿,乱嚷成一片:
“喇嘛哥哥他咋了?快往下唱吧!”
“快碰上二喇嘛了吧?好事来啦!”
“唱荤的!丹巴,大声点儿!”
“你就好好唱吧,大喇嘛不在这里!”
“放开嗓子唱,丹巴!”
…………
就在这时候,衙役赵铁丁拨开众人,悄悄走到甄飙背后,对着甄飙的耳朵低声说了几句什么,只见甄飙先是一个愣怔,接着脸色大变。甄飙拍拍腾格斯的肩膀,叫腾格斯一块出去,又把巴特尔他们急急拉出了人群,离开戏台,站到一棵老榆树下,慌忙说起话来。原来,赵铁丁偷偷告诉甄飙的消息,是一件天大的事情:牧群衙门刚刚接到驿站兵送来的公文,公文是察哈尔都统府的密件,密件中说:“……奉兵部令:太仆寺会同察哈尔都统府,须于接到公文后五十日内,在所属左翼牧群精选成年良马六千匹,候调至天津小站新建陆军部征用,每匹暂付白银贰两……调运事宜由太仆寺派员会同察哈尔都司薛福增监督执行。”
腾格斯、巴特尔、格日勒图、邓甲、傲腾一听这个消息,就像头顶响了个焦雷一般,令他们又着急又愤怒,正要怒声谩骂,甄飙“嘘――”了一声,赶紧把他的朋友们拉到一个远离戏台的僻静地方,才站住脚说话。
“日他祖奶奶!肯定是袁世凯的主意,这个不得好死的袁大头!”腾格斯的面孔憋得通红,头上青筋暴露,愤怒地骂起来。
“完了,左翼牧群完了!”傲腾一拍大腿蹲在地上,“挑走六千匹,就剩下两千匹老弱骒马、马驹子。咱们放马的,都得卷铺盖散伙了。”
“二百年的左翼牧群,就要败在西太后手里了,俺日她老祖宗!”山东人邓甲跺脚怒骂。
“剩下的两千匹马,用上二三十个马倌就够了,牧群一百二十个马倌,多数要失业啦!这可怎么办呐?”巴特尔气急败坏地说。他家在当地放马,已经七代人了,怪不得他着急。
“日过他妈的!咱们几个,干脆,把那些管事的王八蛋一刀一个,全杀了!再把马群都赶走,到东北的老林子里,当杆子(3)去得了……”格日勒图咬牙切齿地喊。
“是呀,与其饿死,不如去当杆子!”
“当杆子,拿上钢枪,打进北京,找老妖婆算帐去!”
……
在伙伴们乱骂乱嚷的时候,只有甄飙没跟着叫骂,甄飙的脑子在急急思考着,应该怎样应付这场突然降临的灾难。可是,他太年轻,没经过这么大的事,一下子还想不出好主意。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